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10

第10章 固涩剂

【定义】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液滑脱散失病证的方剂,称为固涩剂。

【分类】分为固表止汗(自汗盗汗)、敛肺止咳(久咳肺虚证)、涩肠固脱(久泻久痢)、涩精止遗(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和固崩止带(崩漏、带下)五类。

【配伍】常配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滋养阴血、温肾助阳、疏风散邪、宣肺化痰、宁心安神、行气化湿、清热疏肝等药。

【使用注意】①适当配伍补虚药,以标本兼顾。

②元气大虚,亡阴亡阳者,宜急用回阳固脱之法。

③实邪所致汗出、咳嗽、遗精、泄泻、崩漏、带下等,不宜用。

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黄根最宜,汗出体虚表不固,收敛固涩又益气。

主治:自汗,盗汗。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细弱。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解:君:煅牡蛎———收涩止汗,敛阴潜阳。臣: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佐:麻黄根———助煅牡蛎收敛止汗。

小麦———益气养心,退热除烦。

麻黄根:与麻黄虽同出一源,但麻黄根功能敛肺固表止汗。

实卫固营:指黄芪甘温益气实卫,牡蛎味涩固敛营阴,合用则使汗出自止。

九仙散(王子昭方,录自《卫生宝鉴》)九仙散内粟壳重,乌梅五味参胶从,冬花桑皮桔梗贝,敛肺止咳可建功。主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止,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方解:君:罂粟壳———敛肺止咳。

臣:乌梅、五味子———助罂粟壳敛肺止咳。人参、阿胶———益气养阴润肺。

佐:款冬花、桑白皮———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桑白皮兼清肺热。

肺气。

贝母、桔梗———化痰止咳,贝母兼清肺热,桔梗兼宣九仙:意指药用九味,止久咳其效如神(仙)。

重用罂粟壳:因罂粟壳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故重用之。蜜制后兼可润肺化痰。

真人养脏汤(原名纯阳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纯阳真人养脏汤,粟壳肉蔻诃木香,桂草参术归芍配,久痢脱肛涩补良。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亦治脱肛坠下。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方解:君:罂粟壳———涩肠止泻以固脱。臣:肉豆蔻、诃子———助罂粟壳涩肠止泻,肉豆蔻又温中止痛。

佐:肉桂———温补脾肾,消散阴寒。人参、白术———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血。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涩而不滞。

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合人参、白术益气,合芍药缓。

脱肛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适用于虚寒型。

补涩不滞:方中大量固涩、温补之品,易致肠道气机壅滞,故用辛散之木香使涩中寓通、补中寓行。

四神丸(《内科摘要》)四神五味吴茱萸,肉蔻骨脂四般须,生姜同煮枣肉丸,五更肾泄火衰扶。主治:五更泄。五更腹泻,不思饮食,食谷不化,肢冷神疲,或腹痛,腰酸,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解:君:补骨脂———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臣: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理脾。佐:吴茱萸———助君、臣药温脾肾而散阴寒。

五味子———助君、臣药止泻,助补骨脂益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五更泄:又称鸡鸣泄、晨泄。五更即黎明之前,正是阴气盛极,阳气萌发之时,而(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者,阳气当至而不至,则阴气极而下行,故而泄泻。

用法:取枣肉为丸。意取大枣甘缓和胃,既助温补之力,又可矫正其他药物之气味。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普济本事方》二神丸(补骨脂、肉豆蔻、生姜、大枣)合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而成。

桃花汤(《伤寒论》)桃花汤中赤石脂,半汤半散法颇奇,干姜粳米同煎服,虚寒下痢脓血医。主治:虚寒痢疾。久痢不愈,大便脓血,色暗不鲜,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功用:温中涩肠。方解:君:赤石脂———涩肠固脱。

臣:干姜———温中散寒。佐:粳米———益胃和中。

桃花:取方中主药赤石脂(又称桃花石)色红,且煎汤色亦如桃花之意。

半汤半散:即方中赤石脂一半全用共煎汤,一半筛末为散,其取赤石脂一半筛末内服,可使药物停留在肠道的时间延长,从而更好地发挥收涩止痢之功。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金锁固精潼蒺藜,芡实龙牡莲须齐,莲粉糊丸盐汤下,涩精补肾止滑遗。主治:肾虚精关不固证。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白,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脉细弱。亦治带下。

功用:补肾涩精。方解:君:潼蒺藜———补肾固精。

臣:芡实、莲子粉———助潼蒺藜固肾涩精。佐:煅龙骨、煅牡蛎、莲须———助君、臣药涩精。

金锁:意指本方具有如贵重的金锁一样锁住精关之功。

滑泄:又称滑精,指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

用法:盐汤下。盐味咸,咸入肾,以此下丸可引诸药直达病所。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桑螵蛸散龟板龙,参归茯神菖远同,下虚不固小便数,调补心肾水火从。主治:心肾两虚,心肾不交证。小便频数,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方解:君: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止遗。臣:龟板———滋阴益肾,补心安神。

龙骨———助桑螵蛸收敛固涩,又镇心安神。佐: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助龟板补心安神。

茯神、远志、菖蒲———助龟板、龙骨安神定志。

交通心肾:通肾气上达于心之远志,合善开心窍之使心肾交通。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茯神散(人参、茯神、远志、菖蒲)合孔圣枕中方(龟板、远志、菖蒲、龙骨),加当归、桑螵蛸而成。

缩泉丸(原名固真丹)(《魏氏家藏方》)缩泉丸治小便频,膀胱虚寒约失灵,益智乌药共为末,山药糊丸效显明。

主治:膀胱虚寒证。小便频数,或遗尿,或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弱。

功用:温肾散寒,缩尿止遗。方解:君: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尿止遗。

臣:乌药———调气散寒,又止尿频。佐:山药———助益智仁益肾固精,又补脾益气。

寓收于散:益智仁收缩小便为主,乌药调气散寒为辅,两者有度,涩而不滞,使膀胱气化复常。

用法:嚼茴香数十粒。茴香有助温肾散寒之力,并作引经之用。

固崩止带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冲萸芍与术芪,棕炭龙牡五倍施,更加茜草海螵蛸,崩中漏下危急医。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突然血崩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神疲气短,舌淡,脉微弱。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方解:君:白术、黄芪———益气健脾,使血统摄有权。臣: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调补冲伍,固冲摄血。佐: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

茜草、海螵蛸———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固冲:即固涩冲脉滑脱之义。冲脉盛,血海盈,月经以时下。冲脉滑脱,崩中漏下。

急则治标:血大下后,极易气随血脱,“此证诚至危急之病”,故方用大量收涩之品以固脱。

固经丸(《新效方》,录自《医方类聚》)固经芩柏芍龟板,椿皮香附酒糊丸,阴虚内热冲任损,崩漏色黑保平安。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经水过多,或漏下不止,血色深红或紫黑、质粘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功用:滋阴清热,止血固经。方解:君:龟板———益肾滋阴降火。

白芍———敛阴益血养肝。臣:黄芩———清热止血。

黄柏———泻火坚阴。

留瘀。

香附———疏肝解郁,行气调经,兼防寒凉太过而血止重用龟板、白芍、黄芩:意在壮水制火以治本。

用法:“酒糊丸”,“温酒下”。酒大辛大热,阴虚火旺者本当禁忌。本方用之以助行药势,并使寒而不凝、涩而不滞。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傅氏完带汤人参,二术山药车前陈,草芍柴胡黑芥穗,脾虚带下此方珍。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或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伴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功用:补中健脾,化湿止带。方解:君: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白术又燥湿,山药又涩精。臣:人参———助白术、山药益气补脾苍术———助白术燥湿健脾。佐:陈皮———行气化湿,使补而不滞。

车前子———渗利水湿,使湿浊从小便分消。

白芍、柴胡、黑芥穗———疏肝柔肝以扶脾,柴胡又升阳,黑芥穗又收涩止带。

:———,。

完带:脾虚得补,脾运得健,肝郁得舒,湿浊得化,带下得止而全无。

二术:即白术、苍术。

重用白术、山药: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山药兼可补肾以固带,故重用为君。

黑芥穗:炒黑具收涩之功,入血可引血归经以调理肝气。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用山药芡,白果黄柏及车前,补肾清热兼除湿,专治带下腥稠粘。主治:肾虚湿热带下。带下量多,质粘稠,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功用:补肾祛湿,清热止带。方解:君:芡实、山药———补肾固精,收涩止带。臣:白果———助芡实、山药收涩止带。

佐:黄柏———清热燥湿。

车前子———利水渗湿,使湿热从小便分消。

重用山药、茨实:意在益肾,专补任脉之虚,又可固涩,故为君药。

收涩:本方芡实、白果收敛固涩力强,故若妇人月经将至或适来,当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