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04

第4章 清热剂

【定义】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分为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清营凉血(热入营血证)、清热解毒(热毒炽盛证)、气血两清(气血两燔证)、清脏腑热(脏腑热盛证)、清虚热(正虚邪热证)六类。

【配伍】常配益气生津、和中养胃、滋养阴血、活血散瘀、升散郁火、通泄二便、疏理气机、固表止汗等药。

【使用注意】①辨别有无兼杂表邪,或里热结实。

②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轻重及真假。

③不宜多服、久服,以防寒凉败胃或伤阳。

④酌情配伍“反佐”药或用热服法,以防热重拒药。

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草粳米,阳明气分热盛宜,大热汗渴脉洪大,气津大伤加参医。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四大)。

功用:清热生津。方解:君:石膏———清热泻火。

臣:知母———助石膏清热,滋阴生津。佐:粳米、甘草———益胃护津,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使:甘草———调和诸药。

白虎: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意借白虎以解热。

阳明经证:指邪热内传阳明经,尚未与阳明腑积滞相搏成实,热虽盛但无腑实便秘。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本方加人参,主治兼气津两伤者。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汤麦冬,半夏参草粳米共,气津耗损余热恋,清补两顾效力宏。主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解:君:竹叶、石膏———清热除烦。臣:人参———益气。

麦冬———养阴生津。

佐:半夏———降逆和胃。佐使:甘草、粳米———益气和中,甘草兼调和诸药。

清补两顾:邪热未尽而正气已虚,故方用清余热祛邪、益气津扶正两顾之法。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竹叶、麦冬、半夏而成。

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犀角地麦玄,丹参银翘竹叶连,邪初入营夜热甚,清营养阴可保痊。

主治:邪热初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功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方解:君:犀角、生地———清营解毒,生地又养阴。臣:玄参、麦冬———养阴清热。佐: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丹参———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犀角:如今代之以水牛角,用量员缘~猿园克。

透热转气:即透营分热邪转出气分而解,故方中配清气分热药。

热与血结:指热侵血分,耗血伤阴致血滞不行而成瘀。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瘀神昏吐衄斑,耗血动血因血热,凉血散血自可安。主治:热入血分证。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起刺。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解:臣:生地———助犀角清热凉血,又止血。

佐:芍药、丹皮———助君、臣药凉血,又活血散瘀。

凉血兼散血:热邪“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热与血结、热迫血溢均可致瘀,又寒凉药亦可致血行不畅,故须凉血兼散血之法。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外台黄连解毒汤,黄芩黄柏栀子攘,大热躁狂三焦火,吐衄斑黄皆无恙。主治:三焦实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伴吐血、衄血、发斑、下利、黄疸、痈疡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功用:泻火解毒。方解:君:黄连———善清中焦火热。臣:黄芩———善清上焦火热。佐:黄柏———善清下焦火热。佐使:栀子———通泻三焦火热,并导热下行。

吐衄斑黄:即吐血,衄血,发斑,黄疸。

苦寒直折:黄芩、黄连、黄柏(三黄)及栀子大苦大寒,苦以降泄,寒以清凉,可折亢热下行而去。但久服多服极易损伤脾胃。

普济消毒饮(原名普济消毒饮子)(《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蒡芩连,僵蚕薄翘蓝根玄,马勃桔陈升柴草,大头天行服之痊。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解:君:黄芩、黄连———清降头面热毒。臣: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清利咽喉,牛蒡子、连翘又可清解热毒。佐:马勃、板蓝根、玄参———助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玄参又养阴津。

桔梗———宣肺利咽。陈皮———理气疏壅。

佐使:升麻、柴胡———助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风热,引药上行,且寓“火郁发之”之义。

———,。

用法:“时时服之”、“噙化”。意在使药物较长时间留于头面部,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酒炒: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酒炒后药性上行,以清解头面部热毒。

升降同施:指方中黄芩、黄连得升麻、柴胡,上行清头面热胡得黄芩、黄连,不致升发太过。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膈散中重连翘,栀芩薄荷草黄硝,煎入竹叶蜜少许,上中火热俱可疗。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数。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方解:君:连翘———清热解毒。臣:黄芩、栀子———助连翘清热解毒,栀子兼导热下行。佐:薄荷、竹叶———轻清助君、臣药散热。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泻代清。

佐使:甘草、白蜜———缓大黄、芒硝峻泻之力,白蜜助大黄、芒硝推导之功,甘草兼调和诸药。

重用连翘:连翘用量独重,意在加强清解上中二焦热毒之力。

以泻代清:胸膈郁热,不论是否兼有肠腑积滞,均可使用大黄、芒硝等泻下,使热邪随泻而清。

组方特点:本方可看作调胃承气汤加连翘、黄芩、荷、竹叶、蜂蜜而成。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知草膏,丹芍玄地与犀角桔翘竹叶连芩栀,气血两燔须记牢。

主治:气血两燔证。壮热口渴,谵语狂躁,出血发斑,舌绛唇焦,脉象沉数。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解:君:石膏、知母———清热生津。臣佐: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竹叶———清热泻火。

犀角、生地、玄参———凉血解毒。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佐使:桔梗———载药上行。

气血两燔:因温热疫毒充斥,干扰气分、血分,即热毒壅盛于气血。

大剂、中剂、小剂:方中生石膏、生地、犀角、川黄连用量,可各按病证的极重、重、轻三型,分别使用大、中、小三剂。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柏,加连翘、玄参、桔梗、竹叶而成。

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竹叶草梢四味共,心经热盛或移腑,引热同归小便中。主治:心经热盛,或心热下移小肠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方解:君:生地———清心养阴。臣:木通、竹叶———清心除烦,利水通淋。佐使:生甘草梢———清热解毒,直达茎中止淋痛。

移腑:即心热下移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可移至小肠,小肠热则膀胱热,膀胱气化失常,临床常伴见小便赤涩刺痛等症。

木通用量:苦寒,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

龙胆泻肝汤(录自《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柴芩栀,通车泽草地归齐,口苦尿赤肝火扰,肝经湿热俱可医。

主治:①肝胆实火上扰证。头痛(巅顶疼痛)目赤,耳聋、耳肿,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②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淋浊,带下黄臭等。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解:君:龙胆草———泻肝火,除湿热。臣:黄芩、栀子———助龙胆草泻火除湿。佐: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清热,使邪从小便而出。

生地、当归———滋养阴血。柴胡———疏肝郁。

使:甘草———调和诸药。

滋养阴血:肝藏之血,易为肝火耗损;又大量苦燥、渗利药,可损伤阴血,故方中配滋养阴血之当归、生地,使祛邪而不伤正。

《丹溪心法》当归龙荟丸:本方去柴胡、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黄柏、大黄、芦荟、木香、麝香,主治肝胆实火重证。

左金丸(《丹溪心法》)丹溪心法左金丸,一两吴萸六两连,金令左行平木火,吞酸胁痛病缠绵。主治:肝火犯胃证。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方解:君:黄连———清泻肝火、胃火。

佐:吴茱萸———和胃止呕,疏肝开郁,兼制黄连之寒。

左金:方中重用黄连泻心火而使肺金无畏,得以行金令于左以平木(肝)火。

用量之比:黄连颐吴茱萸越远颐员。

寒热并投:性寒之黄连与性热之吴茱萸同用,则泻火而不凉遏,温通而不助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戊己丸:本方加白芍药,主治肝脾(胃)不和见脘腹痛甚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连丸(大香连丸):本方去吴茱萸(与黄连同炒后),加木香,主治湿热痢疾。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味齐,参苓知芩皆可入,肺有伏火喘嗽宜。主治:肺中伏火证。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功用:泻肺清热,止咳平喘。方解:君:桑白皮———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臣: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退虚热。佐使: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甘草兼调和诸药。

参苓知芩皆可入:入人参、茯苓可增培土生金之力,入知母、黄芩可增清泻肺热之功。

伏火:指潜伏于阴分的火热之邪。

清胃散(《脾胃论》)清胃散用升麻连,丹皮生地当归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齿衄及牙宣。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牙宣出血,牙龈肿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功用:清胃凉血。方解:君:黄连———清泻胃火。臣:丹皮、生地———清热凉血。佐:当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佐使:升麻———助黄连散火解毒,又引诸药直达病所。

益石膏:胃中火热偏盛致口渴饮冷者,可加石膏以清热生津。《医方集解》清胃散即为本方加石膏而成。

牙宣:足阳明胃经络上齿,手阳明大肠经络下齿,胃热则大肠亦热,热盛肉腐,可见牙根外露。

升降同施:指方中黄连得升麻则泻火而不凉遏,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不升焰。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泻黄石膏与山栀,防风藿香甘草施,炒香蜜酒调和服,脾胃伏火最相宜。

主治: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口燥唇干,小儿脾热弄舌,舌红,脉数。

功用:泻脾胃伏火。方解:君:石膏、山栀子———清热泻火。

臣:防风———升散伏火,助石膏、栀子发越郁火。

佐:藿香———振复脾胃气机,助防风升散伏火。

佐使: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蜜、酒———缓中上行。

升散:脾中伏火,仅用清降难以彻除,方中配以防风、藿香升散之品,使清中有散,降中有升,寓“火郁发之”之义。

用法:①蜜酒:“脾胃伏火,宜徐徐而泻却”,故以蜜酒缓调于中、上二焦。②微炒香:使诸药归入脾经,增强药效。

玉女煎(《景岳全书》)玉女煎内熟地黄,麦冬知膏牛膝藏,胃火肾虚相因病,牙痛齿松此方良。

主治:胃热阴虚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

方解:君:石膏———清胃火。臣:熟地———滋肾阴。佐:知母———助石膏清胃。

麦冬———助熟地滋阴。佐使:牛膝———补肾,引火下行。

玉女:指本方之功宛如观音菩萨用柳枝(玉女手持)蘸净瓶(金童手持)之水洒于大地一样,使肾水充足,胃火平息。

熟地黄:阴虚甚者,宜用。若胃热或(阴)虚火甚者,宜改用生地黄。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当归槟木香,芩连桂草及大黄,重在调气又行血,里急便脓可复康。

主治:湿热痢疾。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舌苔黄腻。

功用:调和气血,清热燥湿。方解:君: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臣:芍药———缓急止痛,补血和营。

导滞。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大黄———助黄连、黄芩清泻湿热;合木香、槟榔通腑官桂———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助行血之力。

佐使:甘草———味甘缓急,调和诸药。

调气:即“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里急后重是因湿热下注滞气机所致,故方以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以除肠腑,壅后重。

行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便脓因湿热熏蒸,伤及酝酿而成,故方以当归、芍药行血和血以治便脓。

血络,重用芍药:芍药重用以止腹痛。方以芍药命名,反证本方证实以腹痛为主症。

通因通用:本方证为痢下赤白,但方中仍用大黄荡涤肠中积滞,此属“通因通用”之法。

官桂功用:方中配少量辛热之官桂,既助当归行血之力,又防黄芩、黄连苦寒凉遏,冰伏湿热。

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脓血医。

:。,,重,舌红苔黄,脉弦数。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解:君: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臣:黄连、黄柏———助白头翁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佐:秦皮———助君、臣药清热燥湿,又收涩止痢。

热痢:即热毒血痢,热毒深陷血分,血败肉腐,酿为脓血而成痢。

坚阴:指药用苦寒可清热泻火而存阴。

收涩:本方证病情急骤,下血较重,故少配味涩之秦皮以收涩止痢,并不违背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旨。

《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本方加阿胶、甘草,主治兼阴血虚弱者。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丹地知,邪伏阴分热后期,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效堪奇。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君:青蒿———清热透邪。鳖甲———滋阴退热。

臣佐:生地、知母———助鳖甲养阴清热。丹皮———清热凉血,助青蒿透邪。

养阴透热:邪伏阴分,鳖甲专入阴分养阴,青蒿可至阳分透热,二者配伍,使阴复而邪不恋,热透而正不伤。

泡服:方中青蒿不耐高温,故可用沸药汁泡服。

清骨散(《卫生宝鉴》)清骨散主银柴胡,地骨胡连与知母,秦艽鳖甲青蒿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证。骨蒸潮热,形瘦,盗汗,唇红颧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功用:清虚热,退骨蒸。方解:君:银柴胡———清虚热。臣:知母、胡黄连、地骨皮———助银柴胡清虚热,知母又滋阴,地骨皮又退骨蒸。佐:秦艽、青蒿———清透虚热除蒸。

鳖甲———滋阴清热。

骨蒸:形容发热如从骨髓中蒸发而出之义,实指邪热已深入阴分。

劳热:即虚劳发热。

热退阴复:阴虚内热证,宜滋阴、清热同施。本方主以退虚热药,兼以少量滋阴药,以期热退阴复。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治风劳,柴胡地骨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滋阴除蒸敛汗高。主治:风劳病。骨蒸潮热,形瘦,盗汗,咳嗽,唇红颊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方解:君:秦艽———祛风清热。鳖甲———滋阴清热。

臣佐:柴胡———助秦艽祛风透热。知母、当归———助鳖甲滋补阴血。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

风劳:为虚劳之一。指感受风邪,化热入里,损耗阴血,因虚致劳。

散收并用:指秦艽、柴胡等药之透散与乌梅之酸敛相伍,祛敛阴而不碍邪,相反相成。

邪而不伤阴,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当归六黄二地黄,黄连芩柏泻火强,倍加黄芪为固表,阴虚火旺盗汗方。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发热,盗汗,心烦溲赤,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数。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方解:君: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壮水制火。臣:黄连、黄芩、黄柏———泻火除烦,清热坚阴。佐: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六黄:即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黄芪。

二地黄:即生地黄、熟地黄。

倍加黄芪:即黄芪用量为其他药物的一倍,意在益气固表,以防虚火旺盛迫津外泄而使汗出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