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02

第2章 泻下剂

【定义】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分类】分为寒下(里热积滞证)、温下(里寒积滞证)、润下(肠燥便秘证)、逐水(水饮壅盛证)、攻补兼施(里实积滞正虚证)五类。

【配伍】常配行气导滞,以及温阳散寒、温肾益精、益气补血、滋养阴液、宣降肺气、利水渗湿等药。

【使用注意】

①里邪尚未完全成实,不可使用泻下。

②表证未解,里实已成,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③年老体弱、病后正虚而有里实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④得效即止,不可久服,且药后不宜早进油腻或不易消化食物。

⑤孕、产妇及妇人月经期间均应慎用或禁用。

寒下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阳明腑,峻下热结阴存方。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或下利清水,色纯青而气臭秽,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或伴手足不温、四肢抽搐、神昏发狂等,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

功用:峻下热结。方解:君:大黄———荡涤肠腑,泻热除实。臣:芒硝———助大黄泻下通便,又软坚润燥。佐:厚朴———下气除满。

枳实———行气消痞。

承气:指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使壅结之肠胃通畅如常之意。

下利清水:为热结旁流之象,系肠中实热积结较重,机体为排除热结,逼迫粪水从燥屎之旁而下所致。

用法: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意在加强泻下作用以急下存阴。

通因通用:热结旁流用本方峻下,使“热结”得去,不治“旁流”而“旁流”得止,此属通因通用之法。

寒因寒用:本方证手足不温为热厥之象,因热邪郁遏阳气所为,用本方泻下热结,不温四肢而四肢得温,此属寒因寒用之法。

《伤寒论》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有轻下热结之功,主治燥证不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有缓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燥实内结证。

《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芒硝,加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功兼解肌发表,主治太阳表证未罢,阳明里实已成。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用大黄,芒硝甘遂纳入强,擅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主治:大结胸病。心下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拒按,伴大便秘结,潮热烦躁,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功用:泻热逐水。方解:君:甘遂———峻逐水饮,泻热破结。臣佐:大黄、芒硝———通腑泻热,芒硝又软坚润燥。

用法:先煎大黄,取汁溶芒硝,冲甘遂末服。意在急泻其实,故“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论》大陷胸丸:本方加葶苈子、杏仁、白蜜,主治邪结部位偏上者。

温下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附子汤,再加细辛共成方,寒积内结成实证,便秘腹痛温下良。主治:寒积里实证。便秘腹痛,或胁下偏痛,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解:君:大黄———通便攻积。附子———温里散寒,通络止痛。

佐:细辛———助附子散寒止痛。

散寒止痛:因寒邪深伏阴分,故用附子、细辛相配入阴以温散。

制性存用:本方证属寒积,用苦寒之大黄,配伍大剂辛热之附子(细辛),则大黄寒性被制,而泻下作用仍存,是谓“制性存用”。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方去大黄,加麻黄,功主助阳解表,主治少阴、太阳两感证。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为热制补兼泻,温通冷积振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久痢赤白,或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迟。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方解:君:附子———温脾阳,散寒凝。大黄———泻下通便,合附子攻下冷积。

臣:干姜———助附子温中祛寒。佐:人参———补益脾气,以助阳复。

佐使:甘草———助人参益气健脾,防大黄泻下伤中,兼调和诸药。

寒为热制:指方中大黄之寒性被附子、干姜之热性所制约,而行泻下之用。

补兼泻:即温补导下之义。方用附子、干姜与人参、甘草温补脾阳(气),伍以大黄导下积滞,温补、导下并用,可治脾虚冷积之虚中夹实证。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四逆汤加大黄、人参,或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干姜、人参、甘草而成。

三物备急巴豆黄,蜜丸或散共干姜,猝然腹痛因寒积,攻逐急救先此方。主治:寒积急证。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大便不通,甚或暴厥,苔白,脉沉实。功用:攻逐寒积。方解:君:巴豆———峻下寒积,开通肠闭。臣:干姜———温中以助巴豆祛寒。佐:大黄———通便以助巴豆攻逐,兼制巴豆之毒。

备急:本方药峻力猛,可备卒起暴急之寒实证使用,故曰“备急”。

方中巴豆性温峻烈,有毒,且泻下力强,虽用大黄苦寒兼制,但临证时还应严格掌握剂量,且服后须严密观察。

润下

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煎中肉苁蓉,归膝泽泻枳壳从,欲降先升佐升麻,肾虚肠燥便秘通。

主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脉弱。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解:君:肉苁蓉———温肾助阳,益精润肠。臣:当归———养血润肠。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又引药下行(使药)。佐:枳壳———下气宽肠,助肉苁蓉、当归通便。

泽泻———渗泄肾浊。升麻———轻宣升阳。

济川:乃资助河川以行舟车之义,借以说明本方有温润通便之功,服之可使肾复精充,肠得濡润而大便自调。

升麻功用:浊阴不降,因于清阳不升,方中配伍少量升麻,使清阳得升,则浊阴得降,有“欲降先升”之妙。

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丸脾约方,杏芍蜂蜜枳朴黄,大便干结小便数,肠润热泻脾舒畅,主治: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方解:臣:杏仁———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降肺气。

芍药———养阴和里。佐:大黄、枳实、厚朴———行气通便,轻泻燥热佐使:蜂蜜———助麻子仁、杏仁润肠,兼调和诸药。

用法: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指用量较小,其意在缓下,且下则停服。

杏仁功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方中杏仁味苦,可降肺气以助通畅肠腑,促进排便。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由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蜂蜜而成

逐水

十枣汤(《伤寒论》)

仲景十枣不为汤,遂戟芫花散为方,体实悬饮水肿证,平旦温服效更强。

主治:①悬饮。咳唾胸胁引痛,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②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功用:攻逐水饮。方解:臣:甘遂———逐经隧之水。

大戟———逐脏腑之水。

佐:大枣———缓和君、臣药的烈性和毒性,顾护脾胃以减少药后反应,又培土制水,下不伤正。

本方虽以“汤”命名,但实为散剂。

用法:①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药末(宜从小剂量园郾缘~员早开始,每日员次)。②平旦服:平旦即平明,指凌晨猿~缘时(空腹),此时服药利于药物迅速布散,且可减轻对胃的刺激。③糜粥自养:甘遂、大戟、芫花均力峻而有毒,服后必伤胃气。用稀烂之粥调养,意在以谷气养胃,胃气得充,饮不复作。

方中甘遂、大戟、芫花有毒,且攻逐力强,虽用大枣缓制,但临证时须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丹溪心法》十枣丸:本方剂型改为丸剂,攻逐力缓,用于病轻或体弱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控涎丹:本方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长于祛痰逐饮,主治痰涎水饮停于胸膈。

舟车丸(《景岳全书》)舟车遂戟芫大黄,牵牛木香与槟榔,青皮陈皮加轻粉,水热内壅气滞尝。

主治: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水肿,腹大坚满,口渴气,,。

功用:行气逐水。

方解:君:芫花、甘遂、大戟———攻逐水饮。

臣:大黄、黑丑(牵牛子)———泻热通便,黑丑又利尿,助芫花、甘遂、大戟逐水。

佐:青皮、陈皮、槟榔、木香———行气化水。轻粉———通利二便助君、臣药逐水退肿。

舟车:本方证病情至重,宜用急攻。服用本方,可使水热壅实之邪,犹如顺流之舟,下坡之车,顺势而下,故曰“舟车”。

行气:气之与水,气可化水,水可阻气。水停则气滞,气滞则水聚愈甚。故本方在攻逐水饮同时,又配青皮、陈皮、木香、槟榔等行气之品,使气行则水行,攻逐之力增。

方中甘遂、大戟、芫花、黑丑、轻粉均有毒,且攻逐力强。

疏凿饮子(《济生方》)疏凿饮子用商陆,赤豆苓泽通椒目,羌艽生姜腹皮子,表里分消水无余。主治:水湿壅盛证。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君: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臣: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渗利水湿。佐:槟榔、大腹皮———行气利水。

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腠泄水。

本方具有疏表攻里,内消外散之功,可使壅盛于表里之水湿迅速分消,犹如疏江凿河,故名曰疏凿。

腹皮子:即大腹皮、大腹子(槟榔)。

表里分消:本方主治因水湿壅盛,泛溢上下、内外之阳水,故方用利水药,又配以发表药,意在使水湿之邪从表里分消。

方中商陆有毒,且攻逐力强。

攻补兼施

黄龙汤(《伤寒六书》)

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桔草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体倦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君:大黄———泻热通便。臣: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又软坚润燥。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佐: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增大黄、芒硝泻下之力。

桔梗———开肺气,通肠腑。佐使:生姜、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

黄龙:喻本方泻下泄热通便之功,如龙能兴云雨以润燥土之意。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大承气汤加人参、当归、甘、生姜、大枣而成。

《温病条辨》新加黄龙汤:本方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生地、玄参、麦冬、海参。攻下之力较缓,而滋阴增液之力较强。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增液承气玄麦冬,生地芒硝大黄共,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主治: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舌苔黄,脉细数。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君:玄参———滋阴润燥,增液通便。臣:麦冬、生地———助玄参滋阴增液通便。佐: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芒硝又软坚润燥。

组成特点:本方系增液汤合调胃承气汤去甘草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