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军参谋长李屏仁祁连捐躯
刘庭炎
(一)
1937年3月7日,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四位将士遭难的第一天。天,黑沉沉,没有月亮星星,地上没有路径。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皑皑的雪原,一个个白雪覆盖的小山包。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深深的,时而又被旋风卷起的雪团填平。也许,敌人还在后面穷追;也许,已经把敌人甩开了,但他们不能有一刻的停留。四个人,三匹马,顶风冒雪,匆匆地借着雪光在祁连山中艰难地行进。“老谢,该找个窝了吧!”红五军参谋长李屏仁向走在前面的谢良,高声地说。
四个月前,在甘肃永昌县水泉子发生的一次战斗中,李屏仁在前线观察敌情时负了重伤,左胯骨被子弹打碎了。数月来,部队连续作战,又缺医少药,伤患一直未愈。现在,他虽然像“包袱”一样,由警卫员丁小山牵着马驮着,但他那爽朗、诙谐的性格,依然可以从他的话音里听得出来。吊着左臂的红五军十三师政委兼三十七团政委谢良,听见军参谋长的话,连声答“好”。
他们走进林子深处,在几棵摩肩接踵的大树下停了下来。李参谋长仰起头来,透过素装披挂的枝丫小隙,望了望灰色的天空,小雪团儿接连地打在他的脸上。“就用这冷冰冰的玩意儿欢迎我们?”李屏仁开玩笑地说,“老谢,咱们就在这儿安营扎寨吧,利用这几棵大树作柱子,搭个棚子,还蛮好的呢!”“好,这个地方好。小李子,你们先照顾参谋长休息,让参谋长躺软和点。”谢良一边说,一边下马,右手拍打着身上的雪。
谢良是江西省兴国人,他和李屏仁是老战友,当年在红五军团三十七团时,他俩一个当团长,一个当政委,相处得亲如兄弟。后来,李屏仁调到军团部任作战科科长,两位好友这才分了手。没过多久,李屏仁又升任红五军团参谋长。万万没料到,敌人罪恶的子弹竟把他俩先后送到了医院。“参谋长,这场突围,真够你受的了!”谢良没有说下去,转身从小丁包里取出少许鸦片。那是医院昨天发给李屏仁的止痛“药”。他用体温化了点雪水,弄了点鸦片末递到李屏仁的嘴边,让他咽了下去。
谢良斜靠着大树,坐在李屏仁身边,用手摸摸李屏仁的额头,“啊!你发烧了。”李屏仁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下,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饥寒交加的难眠之夜。在这渺无人烟的祁连山中,风雪之夜的寒风吹着林子喔喔地响,好似在唱着一支枯燥而又凄凉的歌。它可知道,在这深山野林的草棚里,跳动着四颗火一般的心。这是四颗为崇高的事业在饥寒和危难中奋力跳动的心啊!
(二)
金沙江流响叮当,
常胜的红军来渡江,
不怕水深河流急,
不怕山高水又长。
……
寒夜中,李屏仁轻轻的哼起了《渡江歌》。黑暗中,他们虽然谁也看不见谁的脸,但谢良看到了参谋长那亲切的目光,略凸的颧骨,稍高的鼻梁。熟悉的《渡江歌》一下子把李屏仁的思绪引向了北渡金沙江的时日。
那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开始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三个月中,四渡赤水,巧调敌军,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节节胜利。这期间,李屏仁带领三十七团,在有名的官渡阻击战中,用钻口袋、捉迷藏、牵牛鼻子的战术,把军阀刘湘的教导师从官渡河东拖到温水,拖得敌人疲惫不堪,损兵折将。三十七团拖住敌人九个团达五天之久,使红军主力得以取道九里十三湾,顺利南下,在娄山关和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把残余的敌人赶过乌江,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为此,三十七团受到中央军委的电令嘉奖。
为实现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中央红军在昆明虚晃一枪之后,主力又掉头往北,向金沙江挺进。当时他们这个以擅长防御而誉满全军的三十七团,又担任了全军的后卫。为了保证中央机关和大军胜利渡江,李屏仁奉命率部在离金沙江90里的一个险要地段布设阵地,阻击敌人。他们的对手,是敌人的一个主力师。敌人一天无数次的攻击,炮弹雨点般的落在红军阵地上,火光闪闪,浓烟滚滚,情况是很严重的。但全团将士在李屏仁和谢良的带领下,始终坚守在阵地上,顽强地同敌人打了九次阻击战。直到整个部队全部渡过了金沙江后,全团才最后过江。
这次阻击任务的完成,受到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高度赞扬,说他们“仗打得很好”,“是个了不起的胜利”。从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获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李屏仁忆起这些艰辛的往事,不禁激情满怀,心头一热,眼眶里盈出泪花来。
想着,想着,李屏仁眼前展现了一片触目惊心的冰雪世界。仍然是长征途中,他和谢良手拉着手,走在千年冰封的夹金山上。夹金山,这是一座终年冰封雪盖、气候变化无常的大雪山。狂风吹起的雪粒打得人睁不开眼,抬不起头,旋风可以把人卷入几十丈的深渊,低温可以冻僵人的躯体。山上空气稀薄,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可仅仅穿着单衣和草鞋的红军指战员们,为了北上抗日,要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这座大雪山。为了保证中央红军顺利翻过夹金山,这之前,李屏仁率领的三十七团,又在盐井坪打了五天阻击战。昨天上午,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他们,阻击任务已经完成,要求他们迅速翻过夹金山,跟上大部队。于是,他们立即撤下阵地,上山之前,全团每人喝了一碗当地老百姓送来的辣子汤,就开始爬山了。
李屏仁拄着拐棍,拖着受伤的、有些跛的腿,比常人更艰难地走着。中午时分,他们快接近山顶时,“路”的两旁堆起了一个个雪堆。他们的心立刻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起来,原来这是兄弟部队在雪山上倒下去的同志啊!李屏仁挽着谢良的手,悲戚地低下了头。他说:“为了革命,这些战友们的忠骨留在了这雪山上,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我们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但是,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减员,让战士们都能跟上大部队,都能见上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和他们一块北上,去迎接革命的胜利。”
是的!为了战士们一个不掉队,为了这支铁流后卫奔腾不息,团部决定,各连组织搀扶队,团里组织救护队、宣传队,官兵们五人结成一组,所有的马匹全部轻装,让每个马尾巴拖上两个体弱者,一点一点地往山顶上移动。在团长、政委的精心组织带领下,全团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终于胜利地翻越了大雪山。
傍晚,正当他们进入达维南边一个小村子里准备宿营的时候,突接中央军委电令:为掩护一、四方面军翻山休整,你团迅速返回夹金山以南,继续阻击敌人。军令如山!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李屏仁没有思想准备,战士们更不待言。但他心里明白,两支大军在经过长期艰苦转战之后,是多么需要休整啊!这休整,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又是何等的重要!党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多么光荣!当然,这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政委望着团长一脸坚毅的神情,似乎每个细胞都在显示:坚决执行命令!然而,这毕竟非同小可,政委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战士们负责、对团长负责,一个脚有残疾的人,再去那艰危的雪山上走一个来回,是多么不容易。“团长,团里的伤病员不少了,需要留下一个领导照应。我想,你还是留下来!”谢良对他说。“我的情况很好,眼下正是需要我们走在前面的时候,你是政委,你不能只想到我,而要想到全团、全军!如果我退缩下来,这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你不会不清楚!”李屏仁打断了谢良的话。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还能说什么呢?他俩并肩一道,率部回翻夹金山,再到盐井坪一线阻击敌人。直到一周后,接到上级命令,才再次翻过夹金山,率领部队继续前进。李屏仁率领全团,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十天中三次翻越大雪山,真可谓是奇迹。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