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非常档案:揭秘历史背后的那些事儿
21657500000039

第39章 风月故事(6)

不久后的一天,胡秋霞白天太劳累,睡得挺沉,旁边躺着的张晓水醒过来,小嘴哭,小腿蹬,她也未听见,而张恨水当时正在书房写稿,并不知情。结果,张晓水连人带被滚落到地面。隔壁尚未睡熟的徐文淑闻声而至,喊道:“秋霞妹,秋霞妹,小安子(注:晓水乳名)掉地上了!”胡秋霞被惊醒,赶紧下床抱起儿子。徐文淑笑道:“你真是个孩子!让你这个大孩子带两个小孩子,也实在是太为难你。我反正没什么事情,闲着也是闲着。今后,把大宝、小安子交一个给我带吧。”打这一天起,徐文淑便常常帮助胡秋霞照料张晓水。

在北京城里,徐文淑度过了她成为张家媳妇后最快乐的10年;抗战前夕,她和婆母一道返回潜山,后又定居安庆。张恨水身处异地,坚持按月给她汇去足够的生活费。她乐得逢人便说:“我嫁了棵‘摇钱树’呢!”

解放前夕,徐文淑再次回到潜山。她把张恨水给的钱积攒起来,买了大约可以播种一担种子的土地,佃给同村人耕种,用作防老。在潜山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这点土地算是一大块田地,加之划分成分得考虑本人是否参加劳动,结果,她被划为地主。

作为被管制和监督劳动对象,徐文淑不久便偷偷离开家乡,躲进安庆市元宁巷3号的一栋两层小楼,深居简出。1955年,张恨水曾回南方看望她。

徐文淑无儿无女,好不孤单寂寞。她便把妹妹的女儿接到身边相伴,日日吃斋念佛。她早年跟随大姑张其范读书习字,阅读一些浅显的佛经并不费难。

在徐文淑的心目中,张晓水永远是他的半个儿子,心里时刻惦记着他。1958年,已逾花甲的她外出给张晓水寄信,跌倒在街头中风。路人围上前来,她已经无法说话,只是指指自己的衣兜。根据信封上落的寄信人地址,路人找到了她家,并把她送往安庆市人民医院抢救。然而,一切补救措施均已经无济于事。

噩耗传来时,张恨水因周南正要做手术,无法分身。他交给长子张晓水700元钱,委派长子代为前往料理后事,嘱咐要将徐文淑安葬在张家的祖坟山上。张晓水日夜兼程,四餐粒米未进,赶到安庆将她妥善安葬。

1989年,张家后人又为徐文淑立了一块新墓碑,碑上刻有“张母徐老孺人文淑之墓”;后人的名字处落着“男晓水”。墓地座落在青山之上,碧水之畔。

大特务戴笠与电影皇后胡蝶的那段情

电影皇后胡蝶20世纪30年代初就在上海走红了。

戴笠那时刚到上海滩混饭吃,尽管有时吃饭都成问题,但只要有胡蝶演的电影他是每场必看。当了复兴社特务处长后,戴笠仍旧对胡蝶演的电影喜爱有加。当时,南京的白天鹅电影院里,经常有戴笠的身影。他曾多次对人说,胡蝶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什么角色让她一演就活了,可真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之花。虽然戴笠对胡蝶极为迷恋,但由于当时身份和地位的距离太大,就是与胡蝶见一面的可能性都不存在。说到头,此时的戴笠只能是个“胡蝶迷”。过后,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特别是日本人进驻上海后,戴笠也就没有了在银幕上欣赏胡蝶的机会。

但戴笠万万没有想到,随着香港被日本人占领,命运之神竟然悄悄地把胡蝶送到了他的身边。

上海失陷后,胡蝶与丈夫潘有声带着女儿去了香港。潘有声是从事搪瓷制造业的商人,为了能在香港发展生意,他用胡蝶的头像作为搪瓷产品的商标,深受香港人的喜爱。见丈夫的生意做得火红,耐不住寂寞的胡蝶在香港电影界也活跃开了。可没想到,香港不久也沦陷了,而且日本人知道胡蝶在香港后多次登门,要胡蝶为日本人拍电影。胡蝶与当时在香港的梅兰芳先生一样,毅然拒绝了与日本人的合作,并作好了秘密潜逃回广东的准备。行前,胡蝶夫妇把历年积存的财物分装成30个大箱,并把这些箱子托付给了当时在香港的杨惠敏女士。杨惠敏是淞沪抗战时冒着弹雨向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的女学生,后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派她到香港做接运抗日爱国人士到大后方工作,与胡蝶夫妇交往很深。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杨惠敏雇用来运送这30箱财物的帆船于东江途中,被一伙强盗用快艇拦截抢走了。当经过艰难跋涉到达广东曲江(韶关)的胡蝶夫妇得知此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向广东当局报了案。因当时正值战乱,没人能顾得上去追查他们的财物。对此胡蝶极为伤心,因为那些被劫的箱子里有她去欧洲时与好些名人的合影和签字,还有好些特制的纪念品和相当珍贵的首饰。几经周折,胡蝶终于找到了在上海认识的杜月笙,杜月笙把此事转告给了已是军统局老板并兼任水陆交通统一稽查处处长的戴笠。此时的戴笠早已不同往日,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势使他不但答应立即调查此案,并发函邀请胡蝶夫妇来了重庆,而且腾出自己在中四路的公馆让他们居住。这公馆里,家具、卫生设施以及所需的各种物品齐备,甚至连勤杂和服务人员也一应俱全。这对过惯了优越生活而今成了落魄之人的胡蝶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

胡蝶又恢复了青春的样子,她说这得要感谢戴笠。

这已是1943年的年底了。

胡蝶的到来重又勾起了戴笠心底里对她的迷恋和崇拜,为了取悦于胡蝶,这年的除夕夜戴笠把胡蝶一家请到了曾家岩公馆吃年夜饭。酒宴开始后,戴笠的脸上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和冷峻,他满脸春色谈笑风生,那兴奋的样子就像个天真的大孩子。散席后,戴笠还与胡蝶的小孩玩起了纸牌,出牌时不时地做着各种怪模样,逗得孩子大笑不止。过后,他又带着胡蝶的孩子到园子里放起了烟花……这些胡蝶全看在了眼里,而且对眼前这个身材中等而壮实有力的男人自然有了很好的感觉。临离去时,胡蝶握了戴笠的手,顿时有了令男人喜爱的红晕。这红晕,使戴笠增添了征服这女人的欲望。

新年过后不久,戴笠推荐胡蝶丈夫潘有声去了昆明,担任财政部广东区货运处专员。潘有声心里清楚这是个肥缺,但如此地远离自己的女人心里不那么踏实,对戴笠的殷勤他总觉得是另有所图。可是潘有声面对胡蝶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只好认命离家而去。几乎与潘有声去广东的同时,戴笠下令把杨惠敏和她的丈夫押解到了重庆军统看守所。紧接着,戴笠又要求广东各地的军统机构调查发生在东江的抢劫案。但由于时间已过半年多,尽管戴笠手下的人格外卖力,要如数追回胡蝶的财物已不可能。戴笠为不使胡蝶失望,按胡蝶开列的所丢失珍宝和物品的清单,指派专人从国外购置,而后亲自送到胡蝶的住处,谎说是追回的一部分财物。胡蝶见所归还的财物虽然与自己原有的大致相同,但却是全新的而且贴有美国的商标,她对戴笠的用心全都明白了。

戴笠终于成功了,胡蝶成了他的女人。

在胡蝶还没有成为戴笠生活的重要部分时,戴笠的周围有着许多的女人,而当他有了胡蝶后,才真正体验到了男女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情爱,从而使他远离了所有的女人。为了避人耳目,戴笠与胡蝶先幽居于重庆的杨家山公馆,后又为胡蝶修建了神仙洞公馆,公馆内所服务的人员全是戴笠从他江山老家招来的。自从胡蝶到重庆后,文艺界的人士不但不断地上门来看望,还经常地邀请她参加援助抗战的义演活动。而且就在胡蝶与戴笠正式有了关系之前,她还接手了一部以她为主角的电影拍摄。为此,胡蝶想与戴笠背着人同居,或者说戴笠要把胡蝶深藏起来都难。作为仍然红极一时的胡蝶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而权势和地位都极重的戴笠也不例外。加上此时胡蝶与丈夫还没有离婚,戴笠也不愿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可如果要让戴笠与胡蝶分离开来,这时的他已经做不到了。戴笠觉得自己活了40多岁才好不容易得到了意中人,他是不会轻易放弃胡蝶的。戴笠与胡蝶在婚姻的事情上深谈过多次,在选择了多种方案后,最后俩人商定抗战一结束胡蝶就与丈夫办理离婚,而后戴笠正式迎娶胡蝶。

这是戴笠情感世界里一个完美的梦,他觉得这个梦正慢慢地朝自己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