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最厉害的推销员
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世界最大”的“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子。”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等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一下。”一天的光阴对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说太长了,而且还有些难熬。但是年轻人还是熬到了5点,差不多该下班了。老板真的来了,问他说:“你今天做了几单买卖?”“一单。”年轻人回答说。
“只有一单?”老板很吃惊地说,“我们这儿的销售员一天基本上可以完成二十到三十单生意呢。你卖了多少钱?”“三十万美元,”年轻人回答道。
“你怎么卖到那么多钱的?”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的老板问道。
“是这样的,”乡下来的年轻人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渔钩,然后中号的渔钩,最后大号的渔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渔线,中号的渔线,最后是大号的渔线。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二十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帆船。然后他说他的大众牌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我于是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老板后退两步,几乎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个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不是的,”乡下来的年轻销售员回答道,“他是来给他妻子买卫生棉的。我就告诉他‘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寓言启示:
不要轻视小生意,大生意常常是小生意带来的。小生意做好了,大生意自然而然就送上来了。
信任来自沟通,而沟通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
有胆量才会有销量,有思想才会实现梦想。
2.两个推销员的故事之一
鞋厂的两个推销员同时来到了一个海岛,推销鞋厂的各式鞋子。这里经济比较落后,地处偏远,两个人都感觉这里市场不错,雄心勃勃。
到那里一看,两个人傻眼了--这里的居民都没穿过鞋子!其中的一个推销员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向自己的老板汇报了这里的情况:“这个岛上的居民没有穿鞋的习惯,根本没有市场。”于是他想都没想就打道回府了。
另一个推销员则不同,他发现这里的居民都没穿鞋子后,又在那里转了转,他发现,并不是人们不需要鞋,而是人们没有养成穿鞋的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啊!如果下点工夫,将市场培育起来,这不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市场吗?他因自己的想法而大喜过望,他也给自己的老板打了一个电话:“这里的居民脚上都没有鞋子,我决定长期住在这个岛上,让这里的居民都穿上我们工厂生产的鞋子……”老板听了这个推销员的话兴奋异常。
推销员在海岛上又小住了几日,充分了解了当地居民的脚型、生活习惯,以及可能的需求,然后才打道回府,迅速做了一份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交到了老板那里!后来,海岛上的居民果然穿上了这个工厂生产的鞋子,当年那个推销员也因此成了这个工厂设在海岛上的唯一销售代理,大赚了一笔。
寓言启示:
生产可以刺激消费,推销员更能刺激消费。
潜在的市场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缺乏挖掘市场的动力和眼光。
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都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3.两个推销员的故事之二
当年迅速退出海岛的那个推销员其实并不是没有看到海岛市场的潜力,他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的空白点,但是他沉重地感觉到开发市场的成本。
首先要做好广告宣传,然后还要免费给一些人试穿,并且要让岛上的居民认识穿鞋的好处,这需要投入多少广告费、推广费啊?他退回去了,他在等待时机。
当海岛上的居民都穿上鞋子之后,当年主动退出海岛的那个推销员代理了另外一个工厂的鞋子,乘时而人。因为他早些时候和首先入住海岛的推销员在一个工厂,所以他也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脚型、生活习惯,以及可能的需求。因此他制定了非常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计划;还因为他省下了很多广告宣传费用、推广费用,所以他的鞋子成本相当低,产品马上铺天盖地占领了海岛的鞋子市场,不久就把原来那个推销员挤出了海岛,成为这个岛屿上鞋子销售的垄断者。
寓言启示:
没有永远的成功者。
生意无经,犹如大道无形,眼光不同,方法不同,路数不同。
条条大道通罗马,虽然有的路宽阔,有的路弯曲,但是殊途同归。
4.两个推销员的故事之三
很快,这个海岛上发生的故事被另外一个有心的推销员听说了。
这个有心的推销员首先代理了几个大品牌公司的鞋子,然后买了一艘游艇,带上一些鞋子的样品,登上了其他一些海岛。
有心的推销员先用重金收买了各个海岛的部落长老,并一一和他们签订了鞋子的五十年独家垄断销售权,并答应从卖鞋子的利润中分一份给长老。各个海岛的部落长老都非常高兴,纷纷以部落的名义广泛宣传鞋子的好处,并以部落的名义强行推广鞋子。
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周边各个海岛都穿上了这个有心人代理的鞋子,当那个最初穿上鞋子的海岛上为了争夺市场而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人家那个有心的推销员正在太平洋的某个海滩上度假呢,他把一切都交给长老处理了,到时候去分利润就可以了。
反正鞋子的五十年代理权是自己的,反正海岛上的五十年独家垄断销售权也是自己的,没人可以竞争。
寓言启示:
有的人依靠以往的经验挖掘市场,有的人依靠创新去挖掘市场,有的人依靠模仿去挖掘市场……真正有心的人却靠智慧去占领市场。
但是只有智力还不够,还需要用契约把自己占领的市场固定下来。智慧加上契约,是占领市场最有利的法宝。
5.曾子杀猪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老婆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老婆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猪蹄、脆皮猪肠吗?我回来让你爸爸杀了猪给你做。”这话还真灵验,儿子一听,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老婆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酱汁烧蹄、脆皮猪肠呢。她急急忙忙上前拦住丈夫,慌张地说:“家里只养了这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老婆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让儿子终生难忘。
寓言启示:
先做人后做生意。企业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道理是一样的,要把企业做大,首先要做到言而有信,诚实无诈。
身教重于言教。企业的管理者要像曾子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员工,影响企业,影响社会。
6.把梳子卖给和尚之一
奇迹公司刚刚开业,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前来应聘的人必须经过一道测试:把梳子卖给和尚,根据销售数量量才录用。
张三回到家里和老婆嘟囔:“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可挺难,你说说,和尚买梳子干什么?”老婆抢白地说:“就你笨,和尚买梳子就没用了?他把梳子当收藏品可以吧,把梳子送给相好的不行啊?”儿子接茬:“和尚可以把梳子高价卖给别人,还赚一笔呢。”张三的老妈在一边搭腔:“也许人家有还俗的打算,先买下来准备着呗。”张三的老爸也说话了:“和尚以慈悲为怀,也许卖梳子的人家里比较困难,和尚想帮人家一把。”儿子又说:“和尚没有头发还有胡子呢,和尚买梳子回去可以梳理胡须,再说了,给别人剃度的时候也得用梳子啊!”在大家的启发下,张三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第二天他开始向和尚推销自己手里的梳子。
张三首先来到了离城中心比较近的一个寺庙。
张三劝方丈:“每天善男信女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
但是他们被山风吹得蓬头垢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对佛祖可是大不敬啊。你何不备几把梳子,待香客来到贵院,让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地拜佛!不是更能表达对佛祖的敬畏吗?”和尚一听也是,于是和尚高兴地买了十把梳子。
张三回来之后就把自己推销梳子的过程告诉了李四。
李四正愁着呢,他历尽千辛万苦,游说庙里的和尚,一点效果没有,还惨遭和尚一顿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李四灵机一动,递上手中的梳子,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这才买下一把。
听了张三的推销经过,李四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第二天一早,李四带着一百把特制的梳子走进了张三来过的那家寺院。
李四充分发挥擅长忽悠的本领:“据在下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有五处寺庙,竞争激烈!您昨天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在两个月前就有了,您要想让自家寺院香火旺盛,名声更大,我认为您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你看,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一百把工艺精致的梳子,梳子上有贵院字号,还画了一位可爱的小和尚,拜佛的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这把具有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贵院很快就会名声远播,香火岂不愈来愈盛?”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正是此事。方丈马上以每把五元的价格向李四买了一百把梳子。
李四高兴坏了,回来之后就向张三显摆自己的成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张三说了个底掉。
张三听完李四的叙述,一声没吱,悄悄地离开了。
一周后的某一天,张三携一千把梳子拜见方丈。张三向方丈描绘自己设计的宏伟蓝图:“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破旧不堪,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张三说着拿出自己的一千把梳子,将其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梳子上边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
张三说:“你可以贴出告示:凡来本院的香客,如捐助十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二十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一来,按每天三千香客计算,若有一千人购智慧梳,一千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三万元,扣除梳子成本,每把八元,可净余善款一万四千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重修寺庙的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二人一拍即合,方丈当即购下了一千把梳子,并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一来,寺院成了张三的超级专卖店。
张三和李四的故事不胫而走,让王五听说了,王五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