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无多,赶紧观赏。走到最靠近我们的这一尊铜像跟前:啊,多像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学者、教授!他温文尔雅,质朴而庄重。齐耳根的浓密头发衬托着广阔的前额,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深邃。上身穿西方古典式短外衣,围巾在脖子上打了一个结垂到胸前。下身是紧身裤,显得十分干练。他侧面台子上铺着一叠纸,左手摁着纸边,右手握一支鹅毛笔正准备写什么--原来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就像提到美国建国就想到华盛顿,提到解放黑奴就想到林肯,一说《独立宣言》,不能不想到托马斯·杰斐逊。美国人民给他一个绰号:“人民的人”。这个绰号很符合他的品行:处处想着美国人民而不突出自己。据说死前他曾交代在墓志铭上只能提及自己的三桩事,这样写:“此处安息着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作者;弗吉尼亚大学创始人。”美国人民记着他,他的巨型头像刻在总统山上。一七四三年四月十三日托马斯·杰斐逊生于弗吉尼亚(Virginia)。一九四三年他诞辰二百周年时,国会决定建筑杰斐逊纪念堂,白色圆顶,质朴而简洁,堂中间竖立着五米八高的杰斐逊青铜像,内壁上刻着由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一部分。美国人还称赞他是天资最高、最多才多艺的美国总统。有关传记材料介绍,他好学多才,懂得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还对数学、农艺学和建筑学,甚至提琴等感兴趣。他是土地测量师、建筑师、古生物学家、哲学家、音韵学家和作家,一生着述颇丰,有文集二十卷传世。离职后,他创建了弗吉尼亚大学,是第一任校长。在《独立宣言》五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几天,病重的杰斐逊已处于昏迷状态。一次他清醒后问医生:“是不是那一天?”他指的是七月四日。就在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他与世长辞--可谓死得其时,享年八十三岁。
我们走到另一尊铜像--被称为“美国国父”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跟前。他挺胸站立,直面远方;身着到膝的双排扣翻领大衣,衣摆被风吹得微微掀起;左手拄手杖,右手掐腰,目光坚定,一往无前,令人感到一种义无返顾的气概、必胜的信心和蕴涵着的力量。华盛顿也是弗吉尼亚人,出生于一七三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一生未进大学学习,自学成才。一七七五年七月三日就任大陆军总司令,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能同英军抗衡的正规军,最后击败英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有人说,事实上华盛顿决非一位军事天才,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还有人说,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Tames Madison)、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我要说,时势造英雄。华盛顿起了其他任何人起不到、也起不了的作用。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在一七八三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时,华盛顿请辞归田。当然此后他还一直为美国人民操劳,一七八七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两年后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四年后连任。值得称道的是,他于一七九六年九月十七日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又三年,即一七九九年十二月,华盛顿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家中病逝。为纪念华盛顿的伟大功绩,美国人民在他去世三十四年之后,决定在华盛顿市中心建华盛顿纪念碑。一八五五年,当该碑建到四十五点七米时,因南北战争及资金不足而中断,直至一八八零年国会拨专款才得以继续,一八八九年竣工。该纪念碑从提议到建成,前后总计一百零二年,而且由于石材来自不同地方,纪念碑颜色不统一。这是一座无字碑,方尖型,高一百六十九点三米,像华盛顿本人一样朴实无华。
街对面有一尊坐像。走过去:是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美国第三十七届总统,中国人对他有十分深刻的感性印象。他右腿叠着左腿,坐在一把靠背较高的扶手椅上,两肘支着扶手,双手五指撑开,十个手指在胸前对在一起,构成一个三角体空心塔形。这姿态是悠闲还是潇洒?是无聊的把玩还是在策划某桩事情?说不准。最有意思的是他那双眼睛,从眼窝里透出两束审视的目光,好像在琢磨着对面的你,琢磨着这个世界。这眼神儿,是智慧?是狡狯?是老谋深算?是看破红尘?猜不透。尼克松确实做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共产主义的敌人”,毛泽东在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下午同他会见时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是不大喜欢从杜鲁门到约翰逊你们这几位总统的。”尼克松也承认:“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少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同意的。”然而毛泽东还是很幽默地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你一票的。”尼克松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家伙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但是,就是这个共产党人并“不喜欢”的“坏家伙”,首先打破坚冰,成为第一个访问北京的美国总统,引起整个世界的惊讶。据报道,为了弥补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不准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傲慢无理行为,在北京机场,尼克松一走下舷梯,就急忙伸出手主动同周恩来长时间握手,以突出这一非凡的举动--这之前他指示:在他同周恩来握手之前,其他随行人员不得跟随下飞机。他对这一历史性的握手非常满意,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见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人民日报》魏史言《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另一件出乎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人们意料的事情,是一九七四年八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Water Gate)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动辞职的总统。我记得当时的许多中国人对尼克松抱着一种说不出理由的同情和遗憾--中国人就这毛病,不论是谁,不论他过去怎样,只要他对你好一点儿,中国人就会对他有抹不去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尼克松下台后,回到故里开始写回忆录。尼克松一九一三年一月九日生于加利弗尼亚,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因中风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我们又看到一尊一身戎装的铜像,这就是二战盟军统帅、美国第三十四届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他一身将军服,头戴将军帽,系一根稍宽的皮带,两腿岔开,双手掐腰,一脸严肃的表情,眼睛盯着前下方,稳稳地立在那里,像是对下属下达什么命令。我看过一部描写二战人物的影片,其中详细说到艾森豪威尔,他的同事甚至下属亲切地称呼他“艾克”。艾森豪威尔一八九零年十月十四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Texas),据说艾克出世时,双亲除日常穿的衣服和简单的必需品外,一无所有。艾克靠自己的努力考入西点军校,成绩优异。其军事天才使他在部队中步步高升,一九四一年才是上校,到一九四五年已经是五星上将了。二战中,许多曾经是他上级的将军成了他的部下,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也以出色的组织才能协调好同他们的关系。艾森豪威尔于一九四八年退役,出版了《远征欧法》一书,还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四年后竞选总统成功,自一九五三年起当了八年总统。他结束了朝鲜战争,但继续推行冷战政策。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病逝。
我们远远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尊高高举起右手的铜像,好像在同我们打招呼,于是“应邀”前往:哦,是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习称吉米·卡特,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生于佐治亚州(Georgia),农场主--竞选时他的对手常常称他为“南方那个种花生的”。中国人对他也比较熟悉,正是在他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国建交。我们还记得那样一个电视画面: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卡特在白宫绿草坪上举行仪式,隆重欢迎邓小平访美。在大家眼中,卡特温和、平易,我想大概容易接近。在他就任总统后一年,曾签署一项法案:每年九月美国劳动节后第一个星期天为祖父母节,这一天全美各地举行敬老活动。以我有限的阅历,在我看到的卡特形象中,他多半是面带笑容,乐呵呵的,我甚至想说这是一位“乐呵呵的总统”。这次亦如是。你看他把西服上衣脱下来搭在左臂上,领带在衬衣前微微飘动,微笑着举手向人们示意。这是他作为和平使者去哪儿访问接受欢迎?我们知道,卡特只当了四年总统(一九七七-一九八一),政绩平平;但他卸任后在世界各地为和平奔波,颇有建树,为此他获一九九五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和二零零二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我看到的最潇洒的总统铜像莫过于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了。他笑容可掬,身着便装,头戴牛仔式的遮阳帽,帽檐儿上卷,左手随意卡在腰带上,右手则放在微微抬起踏着十几厘米高台的右腿上。好像他在同你讲一件好笑的事情。里根是一九八一年继卡特之后任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的,一当就是八年,政绩颇为世人称道:在国内,实行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税、降低通货膨胀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美国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对外,与戈尔巴乔夫举行高峰会谈,结束冷战。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一日,里根访问中国,是中美两国建交以来首位访华的美国在职总统。那几天北京像过节。我女儿正上高中,她上学要经过总统车队路过的要道,欢迎的人和看热闹的人很多。为了保证道路畅通并给总统让路,一些公共汽车改道甚至短暂停运,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只好步行上学或回家,也常常为目睹这位尊贵而罕见的客人而挤在路边的人群中,据她说,里根的车队浩浩荡荡,大概有七十多辆汽车。二零零二年五月十六日,美国国会授予里根金质奖章。人们感兴趣的,是这位总统曾经当过多年演员。一九三七年里根进入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开始演艺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在美国空军服役,退伍后重返好莱坞。他曾先后在五十部影片中担任角色。里根是迄今美国历史上当选、就职时年龄最大的总统和最长寿的总统,他于一九一一年二月六日出生在伊利诺伊州(Illinois),二零零四年六月五日在加利福尼亚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三岁。里根是最受美国人喜欢的总统之一。在里根逝世当天,美国决定将南达科他州总统山的克莱峰(Mount Clay)命名为“里根峰”--里根之前,整个美国历史上只有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及他的儿子第六届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四届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第五届总统詹姆斯·蒙罗(James Monroe)和第三十四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获此殊荣。二零零四年二月六日,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将里根的生日定为“里根日”。
还有好多总统铜像来不及看,只能远远地瞟一眼,譬如牵着爱犬的第三十八届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尼克松辞职后的继任者和尼克松的赦免者;另一条街上领着孩子的第三十五届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就是被暗杀后至今破不了案的那位,等等。按照约定的时间,赶紧到旧书店同女婿会合。一进书店门,老板--一位很文雅的白发老头儿同我们热情招呼,看见我们是中国人,幽默地说:“现在,在中国说英语的人比英国还多。”我们赞扬他们城里的总统铜像,女儿问了他有关情况。老先生颇为得意,说他们的城市准备给每个总统铸铜像,已做大半,现在尚未最后完成。看得出来,他们的城市以此为骄傲。
我又一次感受到美国人比较普遍的心态:自豪,自信,为自己的家乡骄傲。记得来时路过一个小镇,路边写着:“世界上最好的小镇子!”一看牌子,此镇名叫阿普顿(Upton),八百七十二人。是不是世界最好,我不知道,但这里的确风景不错。有这种心态,他们一定能使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
总统山
离开拉皮德城前往总统山(Mount Rushmore)时,天空忽然掉雨点儿,而且有几块乌云堵在那儿。心中忐忑起来--雨中瞻仰这几位对美国历史发生巨大影响的伟人,可能效果差点儿;况且,没有准备雨具,一家老小淋在山上怎么办?但是,“总统山”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在国内久闻其名,它与美国国旗和自由女神像一起,并称为美国的三大标志。一到美国,就把它列入游览计划之中了。今天大老远来了,时间又安排得紧,哪能随便改变计划?
面对着两难选择,我们一家人相互之间叽叽咕咕,半是自嘲、半是鼓气、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四位伟人长年累月在山上,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什么天气没经受过,他们像在职时一样,忠实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从不退缩;我们遇到‘区区’风雨,怎能如此裹足不前、畏畏懦懦!?
我显出一副“英雄”气概,对坐在身边的小外孙说:“既来之,则闯之,咱们开动马达,走!”
总统山在拉皮德城西南方,不过十六英里,车程不算长,用不了多少时间。说也奇怪,走了一会儿,雨小了;再走一会儿,雨停了;快到总统山时,天竟然放晴了--又现“蓝天白云绿草坪”的景象!空气透明、新鲜,吸一口,甜丝丝的。
托四位总统的福了。
总统山停车场已经挤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车辆,显得满满当当的。女儿说,今天不是周末,怎么来总统山的人这么多?他们前几次来时,都没有遇到这么多人、这么多车。再一想,怪不得人多:现在是七月初,过两天就是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即“国庆节”了。美国人热爱他们的国家,珍视他们的传统,每到“独立日”这几天,好多人喜欢到总统山来,特别是一些二战时的老战士,胸前挂上他们的勋章和奖章,以虔敬的心情瞻仰几位总统雕像。这使我想起最近几年中国出现的所谓“红色”(我不知道美国该是什么颜色)旅游热--不过,在美国,到总统山之类的地方来,一般不会人为地时“冷”时“热”。而且,他们都是个人的自发行为,自个儿掏腰包;不像中国某些单位以“上党课”、“上团课”或其他什么“学习先烈”、“继承传统”等等革命名义,花“公款”、坐“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