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07

第7章 出色男孩,从做人开始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从一点一滴教他做人,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有魅力的非凡男人。

1、“狼来了”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

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一个人更应该重视诚信的价值。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都是用来诠释诚信的谚语。关于诚信的例子不胜枚举: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

孩的继母在照顾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对于男孩来说,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用的男孩,这样的男孩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能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要使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他们具备诚信的品质。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无信不立身教重于言传,在日常生活中,教育男孩诚信,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许下的承诺不能言而无信,若未能及时兑现承诺,应向孩子解释和道歉,并且设法弥补,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父母若经常言而无信,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久而久之,便会被父母“同化”。

品质教育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给别人承诺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量力而行,没有能力做到的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自己有能力做到,也要留有余地,不要轻易夸下海口,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守信用,经过努力还是没有能够做到,要及时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诚恳道歉。在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教育时,家长可以借助实例、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恶果,诚信了会有什么收获等等。

营造氛围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以是教育孩子诚信的课堂。孩子看电视、看书的时候,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诚信的问题;玩游戏的时候,教育孩子要说话算话;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一同分析故事主人公的对与错,用诚信的情节激励孩子。

给予肯定当孩子不信守诺言的时候,应引导孩子承认和改正错误,“我相信你以后不会撒谎,一定会做好自己承诺的每一件事”;当孩子很

好地完成自己的诺言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儿子,你真棒!我为有你这样一个诚信的儿子感到骄傲。”这样,孩子会更加懂得理解、信任别人,从而树立诚信的观念。

2、增强男孩的责任感

大海退潮的时候,海滩上布满了被留下的鱼,它们痛苦地挣扎着。一个孩子辛苦地捡起它们,帮助它们回到海水中去。

游客看见了,问孩子:“这么多鱼,你能够拣得过来么?”

孩子回答:“虽然我拾不过来,但是我能够救一条是一条!”

孩子头也不回地忙着。

他的举动和话语震动了游客,游客也跟着忙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也加了进来。

孩子的举动感染了每一个游客,在孩子眼里每一条鱼都是一个生命,珍爱生命是他的责任,“能够救一条是一条!”简单的一句话让游客们也跟着忙了起来。

“你完全接受自己责任的那一天,你停止为自己寻找借口的那一天,就是你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天!”威廉·詹姆斯如是说。这里所谓的“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自己负责,即一个人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和理想,照顾自己的成功快乐;二是对社会负责,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体现。有责任感的男孩,会竭尽所能去完成该负的责任,即使未能完成,也尽量不影响他人。他们会顾及他人需要,不推卸责任,因此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认同和支持,也更容易感到对群体有所贡献,因而提升能力感。

一次,小其家的灯泡突然灭了,爸爸刚想去换,但又一转念,应该让7岁的儿子尝试一下了。于是,爸爸搬来梯子,拉下电闸,举着蜡烛,开始指导小其怎么卸下灯罩,怎么拧下灯泡,怎么把新的灯泡装上去。

开始,小其有点紧张,但爸爸告诉他,只要记得把电源切断,绝对不会有危险。于是,换灯泡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在灯泡亮的那一刻,小其高兴地欢呼起来。

即使换灯泡这个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一个小男孩有很大的成就感。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成功,小男孩才很快成长为了成熟的男人。

当然,家长在让孩子体验这些事情的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搬梯子、拉电闸这些关键步骤最好也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更会让喜欢冒险的小男子汉有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换灯泡这件事,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懂得,每个成员都要为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家庭才能正常运转,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刘老师刚走到校门口就看见李曼的奶奶匆匆忙忙地迎了过来,递给老师一个作业本,气喘吁吁地说:“刘老师,李曼这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他又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唉…”李曼的奶奶无可奈何。刘老师对李曼的奶奶非常熟悉,每次见面基本上都是来给李曼送落在家里的东西,红领巾了,作业本了…

看着老人家焦虑的眼神,刘老师说:“您拿着作业本回家吧!”李曼的奶奶迷惑不解:“可是这样的话,放学回家,我的小祖宗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呢,肯定是又哭又闹地摔东西,责怪我呢!”

我们再来看看启睿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启睿去少年宫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时用的音乐磁带拿上。启睿发现后连忙给妈妈打电话,恳请妈妈快快把磁带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时间来不及了,妈妈,求求您了!”启睿急出了满头大汗。

“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当时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她并不是没有时间送去,而是要儿子承担这个责任。启睿只好跑步回家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回了少年宫。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斥责,使启睿自责而内疚。

从那以后,启睿每次出门,都要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带齐。妈妈的一次理智而“狠心”的拒绝让启睿知道,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别人是不会帮助他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更难得的是,启睿明白了,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负责。从那以后,他逐渐对自己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都有了一份责任心。

对比两个家长的做法,我们不难看出,李曼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作业本、红领巾等东西落在家里,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记性,而是他已经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习惯,奶奶对他呵护备至,让他产生了“既然以前没有事,那么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事,有奶奶在呢,没事”的心态。无疑,这也让他养成了不负责任的习惯。再看启睿的妈妈,这位睿智的母亲“狠心”而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接着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简简单单一句话,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家长还要敢于让男孩承担后果,有时不妨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感叹,“现在的孩子很懒,什么事都要大人干”,其实这些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没有心疼孩子,不愿意培养男孩吃苦的意识?或者是怕麻烦,宁愿自己快点做完节省时间、精力的想法?生活中许多家长担心男孩做不好而代替包办,久而久之,男孩就会以为什么事都是大人的,和自己无关。有些男孩都上四五年级了,袜子还要妈妈洗,被子还要妈妈叠,甚至书包也要妈妈背,这样的男孩,怎么可能具有责任心呢?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男孩还小时,要建立生活自理的能力,慢慢长大的同时,要学习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父母可以根据男孩的年龄及能力,向男孩布置一些任务,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赋予他们的责任也该相应增大。例如上幼儿园的男孩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帮妈妈拎购物袋;七八岁的男孩要学会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帮助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

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核心,也是家庭教育中容易失误的大问题。有许多家庭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没处理好,造成不良后果,诸如孩子的任性、自私、冷漠、自暴自弃、意志薄弱等不良习性,都与缺乏责任感有关;而诸如孩子的压抑、自卑、消沉、自我封闭、过度敏感等消极状态,又都可能与父母在孩子身上滥用责任感有关。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3、正直的阳刚男孩

在英语中,“正直”一词的基本词义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不能被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两半,他不会心口不一,人前一个样,人后又是另一个样,因为他不可能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说一套干一套的,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正是由于没有内心的矛盾,才给了一个人额外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使他必然获得成功。

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安,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并能相信自己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正直经常表现为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拒绝放弃自己努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永远不要屈从,唯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温斯顿·邱吉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再来看看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

许三多是整部戏的中心人物,故事讲述了士兵在同一环境下不同的成长历程。除了主角许三多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人物,那就是与许三多来自同一个村、一同应征入伍、一同训练但命运却截然不同的成才。

毋庸置疑,成才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远高出许三多。成才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一个缩影,争强好胜、优秀出众、八面玲珑,新兵连里最早冒出的黑马,射击技巧获得连长的认可,老A训练扣分最少,甚至把那人迹罕至的五班硬是改造成“宁可绕道也要去休息的基地”…但是,袁郎对他的否定却一语中的,让人触目惊心。他一切都做得很好,唯独人做得不好,他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而许三多,从一无是处到出类拔萃,他的努力、坚持、执著让人感动有加,而他的正直正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许三多的正直,简单甚至傻里傻气,但最后成为整个集团军里的强人。成才在被老A袁郎否定后的顿悟:生活决不只是结果,过程往往更加重要,就像三呆子那样执著地走好每一步,生活要付出时间、生命,也必须付出感情,更要又一颗正直的心。他的结局虽在人的意料之中,但也颇为之惋惜。

正直的人总是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愿望,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按照它去行动。所以要教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转弯抹角。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不要指责,更不能打骂。合理的要求要适当满足;不合理的要解释,使孩子满意。这样,孩子才敢于说出意见和愿望。正直的人不随声附和,凡事要拿出自己的看法。不了解情况的事不乱说。正直的人不随意议论别人,有意见当面说出,以求得到解决。正直的人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怕受处分,不说谎,更不诿过于人。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应罚他,要进行批评教育,相信他能改正。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对孩子对社会都是极大的财富。

4、让儿子充满爱心

小猫咪奄奄一息,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觉得很可怜,

表现出深深的同情,从身边经过的儿子却冷眼旁观,甚至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诅咒猫咪。

孩子们观看木偶剧,邀请家长一同前往。恐怖的音乐响起,大灰狼上场了,想吃掉小羊羔,尖锐的爪子伸向小羊的脖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起来,有的神情凝重,有的用手捂住小脸,还有的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敢睁眼,有的甚至还嘤嘤地哭了起来。可是儿子的表现却让人大吃一惊,他居然笑眯眯地喊道:“大灰狼加油!”

儿子的表现让大人们不寒而栗,惊诧之余,家长不免担心起来,是儿子胆子大,还是他不分善恶?儿子的爱心、同情心哪去了?

事实上,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而他语言上的不甘示弱往往正是他内心的柔弱,只是他为了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而已。

一次,5岁的男孩峰峰与妈妈外出时,遇到一个妇女领着一个很瘦小的男孩在乞讨。身边的很多人都说这些乞丐是假的,但峰峰妈妈觉得,现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好时刻,那些假乞丐之类的事情,可以等他长大一些再跟他解释。于是妈妈对峰峰说:“那个哥哥很可怜,你把这钱给他买饼干好不好?”峰峰拿着钱,很认真地对那个妇女说:“请给哥哥买饼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应该让他了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很穷、很饿、上不起学,这样孩子会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另外,家长在培养小男孩爱心的同时,可以给他更多的思考,比如贫穷、富裕与世界公平性之间的关系,钱多、钱少与人的品行、人格之

间的关系…这样可以让你的小男子汉更早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人把自己的7个子女告上了法庭,原因是7个孩子都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老无所养,老无所靠,只好利用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像这样的案例绝非偶然,原因何在?在父母痛斥不孝儿女、同情贫弱老人的同时,做父母的是否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我频繁地听到不少家长埋怨孩子“自私”,“心里想不着父母”,“吃喝总想着自己”等等。更可悲的是有的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不必小题大做,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就懂事了。看看眼前一桩又一桩的同类案例,如果家长们仍然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将来也许悲剧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人说“教育无小事”,教育孩子学会回报,要从细致入微的小事抓起,从言语到行为都要逐渐渗透,形成观念。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就应该具有教育孩子学会回报的思想。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关心父母,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

人之所以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做父母的,将所有痛苦都代孩子揽在了自己身上,默默地承受,从母亲怀胎十月,痛苦的生产,夜晚一次次地更换尿布等等,从来没有怨言。然而在儿女之中,又有多少的人能够用心地对父母说过:“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忽视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导致孩子索取的多,付出的少,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因此,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要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大人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