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06

第6章 男孩的情感表达不容忽视

男孩往往用行动而不是口头表达他的情感。男性的先天因素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那些坚强的、具有保护力的品质是社会给男人的面具,也是男人们对自己的期望。然而,怎样让一个小男孩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男人?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小男孩身上所背负的压力。男孩也有自己的压力,在重压面前,他们怎样去排解压力,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这种情感呢?

1、行为表达

一个被人们称为小天才的男孩被父母送到了心理门诊,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他刚刚冲着妈妈歇斯底里地发泄了一番,现在又故意大吼大叫:“用这种办法对待我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心理医生也不管用。”

“是吗?”心理医生尽可能平静地回答,“你为什么这么说?”

他仍然咆哮个不停,直到心理医生把站在门外惊恐万分的父母叫进来,让他们知道这个男孩歇斯底里的背后,其实正在忍受着孤独的折磨。

在交谈中,心理医生得知,这个小天才经常会围着电视机转圈,在房间里横冲直闯,把东西撞得东倒西歪。如果妈妈警告了几次,他还是

不停止,妈妈就会冲进房间大声呵斥,甚至会使用暴力。在学校,虽然他各方面有着非凡的表现,但是他怪异的举动和暴躁的脾气,往往使小朋友们望而生畏,于是慢慢地同学们都疏远他,没有谁愿意跟他一起玩。

通过与心理医生的谈话,小天才男孩的父母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个男孩逐渐意识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确是很关心他的,他才慢慢变得温和,并逐渐改掉坏脾气,朋友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许多有成就的年轻人,大家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出现问题,由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家里又跟父母没有很好的沟通,只好用发脾气来渲泄。当他对父母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当父母对他的举动气极了,便开始训斥他,于是家庭中就展开了一场嗓门儿比赛。

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

因为父母教育方法得当,伟伟对学校的功课应付自如,6岁时,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甚至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高年级的教材。

有一次班级组织一次运动会,伟伟报名参加了掷铅球比赛,可是却得了最后一名,他懊恼极了,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用拳头狠狠地击墙,他的手为此受了伤,他还没受过这样的打击呢,不管做什么,从来都是“只要最好!”

很长时间过去了,伟伟还是没能把自己从这种失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依然不能释然。

爸爸做了个沙袋送给儿子,伟伟围着沙袋大声喊叫,使劲捶打,好

生发泄了一番。

“儿子,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爸爸问大汗淋漓的儿子。

“是啊,我投了最后一名,太丢人了。”

“可是你没想想其中的原因吗?”爸爸顿了顿,“你比同学们的年纪都小,你的力气本来就没有他们大啊!”

爸爸继续说:“我问过你的体育老师了,他说你是同龄孩子中投得最棒的,这场比赛对你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如果你也已经是‘三年级年纪’了,一定能投第一名。”

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就像伟伟的爸爸那样,尽管他没有问过伟伟的体育老师,但是他借用体育老师的身份来鼓励儿子。相反,一旦遇到孩子失落的时候,家长的责备和冷嘲热讽是十分有害的,将会大大地加剧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进而打击他们的成就欲。

2、延迟表达

启睿似乎缺少同情心。有一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知什么原因哭了起来,爸爸妈妈赶紧上前问个究竟,安慰她,在一旁的小启睿却一声不响地玩着自己的电动小玩具,还时不时地发出“嘟嘟嘟”地模仿车喇叭的声音,好像周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还有一次,启睿的妈妈和杨扬的妈妈聊天,杨扬的妈妈说:“昨天我发烧了,我们家杨扬坐在我床边,轻轻地安慰我,我还觉察到她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抹眼泪呢!”启睿妈妈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生病的时候,儿子非但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说,吃完晚饭,竟然不声不响地早早睡觉去了,启睿妈妈是多么地伤心沮丧啊,女儿果真是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她觉得启睿真是铁石心肠。

其实,启睿并非铁石心肠。男孩在事发的时候不能立即体会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事情结束一段时间后(有时甚至滞后一周),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当时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家长不必追问什么;而女孩往往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而且不用成人问就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想想,启睿的妈妈生病了,启睿虽然是“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说”,但是他却“不声不响地早早睡觉去了”,这其实就是给妈妈一个安慰的信号,表示妈妈可以安心休息了,用悄悄睡觉的方式告诉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不用您再操我的心了。”

男孩的这种延迟表达的方式,时常会为自己带来麻烦和误解,不仅仅是小男孩,就是成年的男子也时常犯这样的“错误”。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陷入热恋中的男孩被抱怨不会说甜言蜜语的话,不细心,不会照顾人,更不会哄女孩子开心等等;当妻子希望在结婚纪念日收到一捧鲜花时,丈夫买了一冰箱的菜回来,在厨房忙碌两个小时为妻子做了几道并不可口的菜肴。

启睿面对小客人的哭泣,态度异常冷漠,其实他并非没有同情心,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小客人哭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为她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制止她的哭泣,让她高兴起来。尽管他在玩电动小玩具的时候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小客人切实的帮助。这时就需要家长正确对待儿子的“延迟表达”方式,帮助他解决困惑,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一旦误读了他的情感表达方式,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从而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们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真诚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

既然儿子喜欢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关爱,爸爸妈妈不妨为孩子的情感表达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比如对儿子说,小狗狗饿了,想吃饭,这时男孩就会主动去给小狗喂食物;对他说小树口渴了,他就会去给小树苗浇水,表达他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当他笨手笨脚地做一些表达爱心的事情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

扬。

小启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家里有一次来了小客人,小客人的妈妈一年前去世了,性格也很孤僻,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放不开。小启睿从自己卧室里拿出一大堆小玩意。妈妈看见了问:“你想一个人痛快地大玩一场吗?”

启睿回答:“我想跟妹妹一起玩。”妈妈回过头,看见小客人正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沙发一角,无所适从,显得很羞涩,很郁郁寡欢。

“是她让你去拿玩具一起玩的吗?”

“不,小妹妹爸爸忙,只好把她留在我们家里,她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我是哥哥,我要照顾她。”启睿眼神里透露着同情。

妈妈对启睿的表现感到以外的惊喜,“儿子长大了,真乖!真是个好哥哥!”后来,妈妈发现,儿子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爸爸妈妈是爱心传递的使者,不仅要想办法让儿子明白“爱”的真谛,最重要的是要让儿子把那些隐蔽起来的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被承认和肯定是帮助男孩健康心理形成的一样法宝。

3、男儿有泪也会弹

其实哭对于男孩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行为了,但是千百年来奉行的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让男孩的眼泪变成懦弱、女性化的代名词。现实生活中,男孩确实比女孩哭得少,然而,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

但是,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他们的儿子:“哭哭哭,一点也不像个男子汉的样!”“有什么好哭的,像个女孩子一样!”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的情绪往往被家长忽视,男孩被剥夺了哭泣的权利,每时每刻都被父母告诫:“必须坚强,一定要坚强。

不准哭!”其实男孩有时是很可怜的。所以有人说,做男人是可悲的,即使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要承担比女孩大得多的压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男孩来说,囿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情绪常常发泄不出来,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有儿童心理学家说:“在孩提时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抑郁。”

大多数的家长也许会怀疑这个观点,他们甚至会反驳这个观点,我的男孩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是,你是否注意到男孩的异常行为呢?

一位研究儿童行为学的专家表示: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感到心情抑郁,他会显出懒散嗜睡的症状。他可能会在早晨不想起床,他可能在屋里闷闷不乐地走来走去,他可能会对原先使他兴奋的东西不感兴趣。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症状就是,他会公开表示出愤怒、敌意,他可能会突然对周围的人和东西痛斥、猛击。

如此说来,男孩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们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秘密;他们表面看起来坚强,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容易受伤;在别人看来,用手击墙是一种很傻的行为,但他们却认为这是最爽的一种发泄方式。

其实有时候男孩甚至比女孩脆弱得多。他们会迷路,但他们不像女孩,发现自己错了便会马上回头,他们只会倔强地按照自己的思维一条道走到黑。很多家长都会以“家有男孩”而自豪,因为男孩胆大、好胜、勇敢、坚强,是家里的小小男子汉。但家长也应注意到,一旦男子汉脆弱起来,由于他情绪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他们有时更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家长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确定航标、指引方向。

倾诉男孩也会情绪失落,也会遇到挫折,也会有伤心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他们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大多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对于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往往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男孩往往都是这样,不开心的事情往往都憋在心里,时间长了谁也料不到我们的“小猎人”会做出什么让人吃惊的举动来。然而,当他们能够顺利地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之后,便会马上把那些不高兴的事情忘记,

因此,做家长的应及时发现男孩情绪的变化,当你感觉孩子的情绪有异样时,就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孩子把心事说出来。

当然,如果你发现男孩的诉说内容有偏激的倾向,切忌立刻当面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会让他感到更加无助,或是加重他的反叛心理。家长可以等孩子平静后,在孩子很高兴的情况下,适时帮孩子分析他的错误观点,并帮他提出改正的建议。

哭泣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男孩比女孩哭得少,是因为男孩不愿意,或者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妈妈病了,女孩会用自己温柔的语言来抚慰妈妈,而男孩却宁愿给妈妈倒杯水或拿个药片。

其实,与女孩相比,男孩的目的性很强。他向家长哭诉,并不是像女孩一样,只是想获得安慰,他更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当你的小男子汉哭泣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

4、愤怒的男孩

对于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来说,很难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上面我们提到的“小天才男孩”和伟伟就是实例。

男孩经常会当面顶撞父母,或者大吼大叫,试图压倒父母的声势,这种野蛮的行为通常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恐惧。

其实,男孩和同龄的女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依附感,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和爱怜。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被外表坚强的男孩表面行为所欺骗,有时候,男孩坚强的外表愚弄了父母的思想和行为,父母给他们惩罚,使得他们惊恐万分,但是,由于他们想表现得坚强些,所以不说出心中的害怕。我们应该知道,当一个男孩用坚强的表象“欺骗”

父母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脆弱的时候。

莫里斯·森达克(MauriceSendak)的《荒野的故事是一本关于男孩愤怒最优秀的著作,主人翁马克斯装扮成一只狼,对妈妈说:“我要吃了你!”妈妈把他关在房间里,马克斯心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逃到荒郊野外,说:“让世界变成一片混沌状态吧!”但是,但妖魔鬼怪们试图要马克斯当所有野生动物的国王时,他却说:“不,我不要当什么国王。”他只想要回到家里,这时他意识到父母是对他最好的人,因为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他的晚饭呢!小男孩的愤怒态度在这个故事里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他既存在着对父母的深深依恋,同时又愤怒万分。

我们来看一篇一位网友是如何来诠释一个男孩的愤怒的:

当我们像激流中的鱼,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地在红尘的河里奋力游动的时候,实在该于河的某一个湾里停留下来,静静反思我们的行程,那怕是短时间的小憩。把那些美好、善良存留在心底,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慢慢回味。然后,把人生的不幸和因无知而犯下的错误细细梳理,以便于在人生进程中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我们便会生活得坦然而从容。下面这则故事也许值得我们咀嚼和品味。

在某个秋日的午后,太阳悬在苍翠的山峦之巅,风里飘来成熟了的高粱和大豆的馨香。一个男孩儿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也许是他太醉心于蝈蝈的吟唱,一不小心,他被路上一块砖头般大小的石块儿绊倒。他摔得并不太重,但站立起来的他愤怒了,瞪着双眼,心中充满了仇恨,只想着发泄和报复。于是,他飞起一脚向石块踢去。那石块没有像他想象的那般飞起又落下,只是翻转过来,又呆在那儿。而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却颓然倒地。钻心的疼痛让他嘤嘤哭了起来,等他脱掉鞋子,才见到右脚的拇指已被碰得鲜血淋漓…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被摔倒过;在黑暗的夜里,他被墙壁碰过头;在丛生的荆棘中,他被划破过脚…可他只是皱了皱眉头,忍痛走去。因为,那次踢石头的经历太让他铭心刻骨了。因为,他从此懂得,任何的急噪和冲动,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岁月催白了他的双鬓,人生的历练让他学会了感悟。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匆匆走去的雪白的猫,忽然停了下来。他愕然地看着它,却见猫那粉红的鼻尖上落了一只蜜蜂。而猫瞪着两只眼睛一动不动,直到那蜜蜂飞去。当他转身走去时,他陷入了沉思—这是一只有智慧的猫呢。因为它懂得,即使蜜蜂落到你的鼻尖上,你也要沉着应对。因为你的任何冲动都会把疼痛留给自己。况且,那只蜜蜂看中的仅仅是你眼前的那点蝇头糖汁,吸食后它就会飞走。面对困难也是一样,冷静处之是战胜困难的有效方法。

那个男孩就是我的童年。我想,一个人总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而一个长大成熟的人,他懂得,平凡的人也要有大将风度,理智、冷静、从容地去面对人生中的碰撞和困厄,再加上对别人的理解和宽容,生活将少了烦恼,多了快乐。

这是所有男孩子成长的缩影,我们几次说到:“生气只是年轻人的一种游戏。”所以对付男孩子的愤怒,给父母最好的建议就是去理解他们,他们是多么地依赖你,在他们慌乱无措的时候,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

5、11岁男孩的10万字小说

最近看了这样一篇报道,颇为震惊:

面对众多知名中学入学考试的压力,宁波11岁的男孩于淼在一年时间里写出了两部共计10万字的小说,来排遣压力。作为教育学博士的母亲陶志琼无意中看到儿子的小说后,深深为儿子承受的压力感到震惊,发出建立母亲协会的倡导,希望宁波的妈妈们能联合起来,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共同应对考试压力的方法。

去年2月,于淼进入六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开始给毕业班加大作业

量,母亲也鼓励他去报考知名初中。

为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于淼开始学他不喜欢而名校又要考的奥数。每天的学习量突然加大,让他感到很烦闷,在和两名处境差不多的同学交流后,三人萌生写小说的念头。另两名同学因为家长不太支持,很快放弃了。而于淼坚持了下来。

越来越沉闷的生活使他怀念起一年级时无忧无虑的日子,他给小说取名为《零一班的小伙伴》。去年四五月间,他写完了这部4万字的小说。

紧接着,于淼迎来了6月17日的毕业考,18日考外国语学校,19日上午考蛟川书院,下午考兴宁中学…在得到一个个落榜消息后,他的心理压力更大了,他每天都把自己亲历的事写在一个叫小毛币的小男孩身上,心里才感觉舒畅一点儿。他的第二部6万字的小说《毛币赶考》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写出来的。

去年9月,于淼被兴宁中学录取。直到最近,母亲陶志琼偶然间细读了儿子的小说,感到很震惊,发现他在小学毕业前的半年里,承受了超越年龄的压力,不管是充满快乐的《一零一班的小伙伴》,还是充满苦闷的《毛币赶考》,都反映了他的苦恼。

在《毛币赶考》里有这样一段话:“考场上小毛币越来越紧张,连冷汗都冒出来了,心跳一直在加速。”“得知自己落榜的那一夜,风吹动了窗外的树,就像一个个鬼影,这鬼影不时地敲击着窗户…闲着无聊的小毛币在屋里神魂游走,小毛币得了梦游症…”

陶志琼说:“我是研究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现有一些成年人事业很成功,但心理却很灰暗,多半是童年承受过超越年龄的打击或压力,灰暗的一面潜移默化到了成年后的生活中。”陶志琼不希望这样的压力在别的孩子身上再次重演,她希望能够成立一个母亲协会,给各位当妈的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妈妈科学地陪伴孩子度过人生的重压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看完这篇报道,心里十分压抑,一个11岁的孩童承受着超越年龄的

压力,读起来感觉很是残忍。学习是孩子生活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有研究表明,学龄儿童各类不适应问题的出现,有80%与学业有关。那些表现在不良情绪上、行为举止上的问题,究其根源仍在学习的适应不良上。

而另一项研究亦指出,有90%的学龄儿童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学业适应不良,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儿童此类问题发生的比率更高一些。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下述情况时,他可能已经因过度的学习压力发生了适应不良,家长如不能及时注意到并尽快予以纠正,后果将十分严重。

1.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打磕睡或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小动作特别多,不仅自己精力不集中,而且故意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经常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

2.故意拖延时间不去做作业,做了也是敷衍了事,经常性地抄同学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甚至一见到作业就厌烦、发火、脾气暴躁或者哭泣,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3.害怕考试,对考试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考前过分紧张,睡不好觉,考试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都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到了谈考试色变的程度,或者发生病理性反应;

4.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对自己总是有很高的要求,特别在乎成绩的排名,总想争第一,稍有失误就痛不欲生,对自己过分苛刻和严厉,有时会在同学面前故意装作轻松,有意表示自己怎样玩乐、怎样看电视,以掩盖死命读书做题的真实情况;

5.因为对学习的厌烦而与老师的关系过分紧张,从内心里不喜欢、甚至憎恨老师,有的孩子会对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好感;

6.和家长关系紧张,厌烦家长督促检查自己的学习,不愿和家长讨论有关学习的事,对家长提出的成绩及排名要求非常反感并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经常因此而发生强烈的亲子冲突;

7.因学习成绩差而过分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为自己的成绩或

其他方面的不足而苦恼,心理脆弱,有时会因此而离家出走,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尤其是在考试前后、作业太多或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

凡此种种表现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切实予以引导,帮助孩子去缓解压力,获得积极的生活状态。当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要正确指引孩子,以便他用科学的方法来缓解释放自己的压力,真正让压力变为他成长道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