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41

第41章 九地篇(2)

主持军务的原则是:思考冷静,策略深邃;公正严明,出乱不变。要能够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一无所知;经常变换作战部署,更新计谋,使人无法识破;驻军常换地方,故意迂回行军,使人不能推测自己的意图。率领部队进入战斗时,如同登高而抽掉梯子一样,断其退路;统率军队深入敌境,要像扣动弩机放箭一样,使他们一往无前。指挥士兵要像驱赶羊群一样,把他们赶过去,赶过来,而不让他们知道究竟要往哪里去。集中全部兵力,把他们投入危亡的境地,迫使他们拼命的去战斗,这才是主持军务的原则。九种不同地形作战方法的变化、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将士们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规律,都是不能不进行认真研究、考察的。

在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原则是,越是深入敌国腹地,全军的意志便越是专心一致,进入敌国越浅,军心越容易涣散。离开本国穿越邻国而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深入敌国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较浅的地区,叫“轻地”;我军后路险阻而前路狭隘的地区,叫“围地”;进入无处可走的地区,叫“死地”。

因此,进入“散地”,我军就要统一部队的意志;进入“轻地”,我们就要使阵营紧密相联;进“争地”,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过“交地”,要谨慎严密防守;在“衢地”,要巩固与临国的结盟;在“重地”,要保证粮草不断;在“圮地”,要加快行军步伐加速通过;在“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就要表现出与敌死战到底的决心。因为将士的心理是:被包围时便会奋力抵抗,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会拼死奋争,深陷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因此不了解各国的意图,就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特点的,就不能出兵作战;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就不能得到地理之便。以上各点中有一项考虑不到,就不能算是强大的军队。真正强大的军队进攻大国时,能使敌人来不及召集民众;兵威加于敌人,就能使他的盟国不敢与它联合。所以,不想法设法争取和其他国家的结交,不想法设法培养、争取到天下的权威,而纵容一己之欲而兵威敌人,那么就会城池不保,国家毁于一旦了。

施行没有常规的奖赏,执行不用规定的号令,使用三军的将士就像使用一个人一样。赋与下级任务不必说明全部计划;让他执行危险任务时只告诉他们有利的条件,而不告诉他们不利的条件。把军队投入亡地然后有可能转危为安,陷入死地,而后才有可能起死回生。这是因为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奋战取胜。

所以指导战争的原则,在于假装顺着敌人的战略意图来愚弄它,然后集中兵力攻其要害,这样就能长驱千里而擒杀其将。这就是巧妙地运用计谋就可以克敌制胜的道理啊。

因此,当决定对敌作战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卡,废除通行凭证,不许敌国使者往来,在庙堂里召集最高军事会议,反复研究、制定作战计划。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必须迅速乘虚而入。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不要与敌人约期而战,作战计划的实施是破除陈规,一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计划和行动。所以,作战开始前要像深闺中的处女那样娴静,诱使敌入不加防备;一旦发动起来就要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来不及抵挡。

【浅析】

本篇名为《九地篇》。《九地篇》是接着《地形篇》对地形地理的讨论和研究。孙子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九地篇》是孙子兵法中篇幅最长的一片,也是用兵思想最丰富、具体的一篇。孙武在本篇中从战略地理学的高度,全面论述了军队在九种不同战略地形下用兵作战的指导原则。通过对九种地形的基本特点论证了它们对官兵心理状态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灵活的应变措施。同时,孙武主张“投之死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要激发士卒的士气,使之听从指挥,英勇作战。孙武还强调指挥者要有一定进步的治军主张,如强调政令的严明、禁止迷信活动、重视保持军队的团结一致等。

孙武在开篇便阐述了9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并且根据这9种不同的地形,指出了不同的作战方案与注意事项,如散地不宜作战、衢地应结交诸侯、围地应设谋略、死地应背水一战等。

本篇中还指出了一些重要的作战方针。

一、“兵之情主速”。即“兵贵神速”。交战时,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敌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和道路,快速突袭,往往能克敌制胜。

二、“并力一向,杀敌千里”,用佯装之术诱惑敌人,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集中兵力大败敌人,擒杀敌将。但把握时机,抓住突破口是关键,正如孙子所说:“巧能成事”。

三、“陷之死地而后生”。战争不仅是力的较量,也是智谋的较量,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和决心所发挥出的能量,可以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在九死一生的被动情况下,利用全军将士求生的心理,引发全军将士决一死战的勇气,反败为胜,这就是孙子所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

孙武的《九地篇》中,对于作战原则的基本要素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涵盖,可见孙武不愧为深谙作战原理的第一人。孙武不仅精于作战,更能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本篇中“率然”的比喻就形象地说明了军队团结和协作应当齐心协力、勇往直前。通过“率然”的本能之举,竟然得出如此深刻的军事哲理,孙子真是了不起的军事家。

【案例】

不争衢地,马谡失街亭

《孙子兵法》云:“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吾将固其结。”所谓“衢地”,就是四通八达之地,是敌我与第三国的交界之处。此地临敌军,附临国,占据这个位置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

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是西蜀军队后勤供应的必经之处;同时,街亭还是蜀国陇西地区的天然屏障。正因为此,在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中,蜀、魏双方都在极力争夺。

街亭之战发生在司马懿进攻祁山之后。司马懿奉魏帝曹睿命令率领20万大军直奔祁山而来。此时,诸葛亮正在祁山驻兵,听到魏军杀来,便召集将领商议战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也是工于心计之人,必定要夺取街亭这一要地,便决定挑选良将把守。就在他“谁能引兵担此重任”的话语一出,便见参军马谡从众将中闪露出来,说愿领兵前往。诸葛亮见是马谡,心中便有些疑虑和犹豫,因为他早就听刘备在生前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不过,尽管他心中这样想,嘴上还是说:“从表面上看,街亭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我军的安危利害。且街亭既没有城墙,又没有险要之处,因此不易把守,如一旦丢失,我军处境就困难了。”马谡见诸葛亮话中略带轻视,便不以为然地说:“我自幼熟读各类兵书,区区一个街亭,我还能守不住吗?如果丞相信不过我,我愿意在此立下军令状,如有什么闪失的话,我以全家的性命作为担保!”

诸葛亮见马谡胸有成竹,便让他写下了军令状,拨给他二万五千精兵去把守街亭。为防不测,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辅助马稷,并再三交待要他们占领住街亭要道,以免魏军逾越。

来到街亭后,马谡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五路总口地处街亭要道,把守着街亭大门,王平认为在此驻扎比较好,但马谡一意孤行,执意要在路旁的小山上驻扎。理由是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定会杀得魏军片甲不留。王平劝说不动马谡,无奈,只好到山的西边另择一处驻扎。

当司马懿来到街亭后,看到守护大将竟是马谡,且蜀军兵营驻扎在山上,他便仰天长笑说:“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能用马谡这样的庸才呢,真是老天有眼啊!”他一面派大将张郃挡住王平对马谡的增援,一面又派兵将小山层层包围,断绝了山上的饮水,然后严阵以待。

蜀军将士此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魏军,便开始惊慌起来,不几日,山上饮水全无,士兵更加惶恐。司马懿趁机放火烧山,蜀军一片大乱,马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

光大实业公司以速获利

《孙子兵法》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商业竞争中,同样可以按照《孙子兵法》“兵之情主速”的思想快速行动:一旦发现新的技术就要抢先研究,快速开发出新产品,在对手还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抢先投放市场;政府一旦公布新的政策,市场有一种新的需求,就要迅速转产新的产品,趁对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先供应消费者。商业竞争中的快速行动,往往能够独占市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3年,中国光大实业公司高层从多种渠道获取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南美的智利,有一家铜矿即将倒闭,矿主在企业倒闭前订购了美国“道济”、西德“奔驰”牌各种型号的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计1500辆,全是新车。但是,这些车刚购进,矿山便倒闭了。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决定将这批新车折价拍卖。

光大公司快速反应,迅速派出验车小组调查这批车辆的质量,另一边又迅速向国内汽车专家咨询,走访汽车制造单位的行家——西德奔驰公司出口服务部驻京代表,征求国内工矿、交通、商贸等急需大吨位运输车用户的意见,取得有关部门的具体帮助。公司高层在本人不能前往的情况下,把拍板成交的大权交给赴现场验货的采购人员:“只要质量好,价钱便宜,你们说了算。”

由有关技术专家组成的采购小组乘机直抵智利,对所有汽车进行了现场验货。在确认了质量后,经过一番紧张的价格磋商,以原价38%的价格买下了这批汽车。

光大实业公司以“兵之情主速”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捷足先登,在这笔交易中,共节省2500万美元的外汇,公司实力因而也进一步壮大了。

项羽置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战争不仅是力的较量,也是智谋的较量,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和决心所发挥出的能量,可以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在九死一生的被动情况下,利用全军将士求生的心理,唤发全军将士决一死战的勇气,反败为胜,这就是孙子所说的“陷之死地然后生”。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大将章邯统率大军击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然后又北渡黄河,进攻赵国,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赵王歇慌忙向楚国求援,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率大军援救赵国。

宋义知道章邯是员骁勇善战的猛将,不敢与章邯交战。援军到达安阳后,宋义按兵不动,一住就是46天。项羽对宋义说:“援兵如救火,我们再不出兵,赵国就要被章邯灭掉了!”宋义根本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对项羽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就不如我了。”并且传下命令:“如有轻举妄动,不服从命令者,一律斩首!”项羽忍无可忍,拔剑斩杀了宋义,自己代理上将军,并命令黥布和蒲将军率2万人马渡过漳河援救赵国。

黥布和蒲将军成功地截断了秦军粮道,但却无力解赵王歇巨鹿之围,赵王歇再次派人向项羽求救。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河,到达北岸后,项羽突然下令:将渡船全部凿沉,将饭锅全部打碎,将营房全部烧毁,每个人只带3天的干粮。将士们惧怕项羽的威严,谁也不敢多问。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此次进军,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是死路一条!”将士们眼见一点退路也没有,人人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与秦军拼杀。结果,项羽率楚军以一当十,九战九捷,章邯的部将苏甫被杀,王离被俘,涉间自焚而亡,章邯狼狈逃走,巨鹿之围遂解。

巨鹿之战打出了楚军的威风。从此以后,项羽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