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健康到长寿
21388600000032

第32章 喝的学问(1)

水的功能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成人身体的65%—70%由水组成,儿童体内的水则占80%。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水参与。水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1.与其他物质形成血液、淋巴液,负责把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2.参与消化食物,以体液来溶解营养物质,帮助摄取营养;

3.帮助体内排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4.能保持细胞形态,提高代谢作用;

5.调节体液黏度,改善体液组织的循环;

6.保持肺泡的湿润,有利于呼吸;

7.调剂着人体体温,保持皮肤湿润与弹性,是全身各关节的润滑剂,更是神经系统的缓冲剂。

此外,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机体吸收,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饮水要义

2000年我国营养专家对南方一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人们普遍每日饮水不足,对健康饮水的知识知晓率也较低。

1.多次、少量、慢饮:人的体液是逐渐被消耗的,因此一天的饮水量也要分多次合理补充。除了各国医学界公认的早晨醒时应空腹喝一杯白开水(约300—500毫升)以外,专家建议早、中、晚三餐前一小时、晚餐后至睡前l小时和上午10时、下午3时以及运动时等多个时段,分次少量喝些水,根据不同情况选饮不同的水,如白开水、茶水、矿泉水、牛奶、纯果汁等。

吃饭时和刚吃完饭则不要多量饮水。

喝水时不宜一次性过快、过量饮。快速多量饮水可引起血钠降低和脑水肿,产生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严重者还可产生不能恢复的脑损伤。

国内外营养专家一般认为每日饮水量应在6—8杯为宜。

2.不渴也饮:人感到口渴时,身体内缺水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饥餐渴饮不足为训。特别是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3,饥渴感觉中枢反应较迟钝,脱水了也不觉得口渴,所以,即使不觉渴,也要勤喝水。

3.高新鲜度:无论是白开水、矿泉水,还是各种纯净水,都要越新鲜越好。桶装、瓶装等静态下的水因分子结构变化会逐渐“衰老”,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主导性与多样性:以清洁卫生的白开水为主导,辅之以多种饮用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用水的水质受地质、环境、生产环节、储存、运输等多因素的影响,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处于不同的健康状态时,都不必只喝单一的所谓“健康水”。

比如,在自来水符合卫生、无害、口感适合等国家标准,同时水管道质量、清洁状况较好的地方,喝烧开的自来水最好,既无菌,又保留了自然状态水中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应该成为主导的日常饮用水,大可不必天天喝纯净水;而在水污染较重的地方不妨多喝些瓶装纯净水,或者采取措施,喝净化的生水。

又如,经常喝纯净水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不宜,对饮食丰富、营养全面的人却也无妨,对有的病人则有益;而各种矿泉水也不是什么人都可多喝或滥喝的。

古人已认识到“水至清则无鱼”,更何况人乃万物之灵。一味追求人造“纯”、“净”并不一定能保证健康。喝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保持机体的水平衡,不能赋予饮水过多的作用,人不是还要喝奶、吃饭嘛!

鉴别水质的四道防线

1.眼观:清洁的饮用水不含有任何肉眼可见物。用眼观察水中是否呈现异常颜色,或含有小虫子。还可用简单的测试方法来观察水质好坏。如用一个玻璃瓶装满水,在桌子上放一张写有字的纸,然后用手拿着杯子距纸20厘米,用眼睛观察能否从水杯的水面看到杯底纸上的字。如果能看到就说明水的物理指标基本合格。

2.鼻闻:清洁的饮用水无异常气味。

3.口尝:清洁的饮用水1:3感良好,无苦涩或咸味。若尝到异味表明水体中盐类含量较高;苦味为氯化物含量较高,涩味为含铁较高。

4.送检:若发现水中有以上异常情况,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由当地卫生部门到现场进行采样并检测,对水质进行卫生质量鉴定。

最宜日常饮用水一一新鲜白开水

补充人体水分首选经煮开的自然状态的水——白开水。美国专家研究发现,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寄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凡是习惯喝温、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较高,新陈代谢状态好,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易感到疲劳。俄罗斯学者研究证实,经常饮用温、凉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的功效。

但开水暴露在空气中连续4小时以上,其生物活性将丧失70%以上。因此,以喝迅速冷却的温开水最好。

四种不宜饮用的水

1.生自来水不宜喝:城市生活饮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多层净化处理过的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水。但在输送过程中,往往被二次污染,如年久失修的或质地差的自来水管道,未安装消毒设备的高层建筑物水箱或水箱中储存水时间过长,都可能污染原本合格的自来水。同时自来水中为消灭病原菌、去除污染物而加入的氯极易与水中腐质所含有机物生成致癌、致畸的有害物。

2.久置的开水不宜喝:开水久置后,其中的含氮有机物会不断被分解成亚硝酸盐。尤其是存放过久的开水,难免有细菌污染,此时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加速,亚硝酸盐的生成也更多。饮用后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的运氧功能。所以,蒸锅水、多次煮沸的残留水、装在暖瓶多日的水、放在炉灶上沸腾很久的水,其成分已发生变化而不能喝了。应喝一次烧开、不超过一昼夜的开水。再次烧水时,(家用的)水壶必须倒空、(企事业单位或公共场所的)锅炉必须排光,然后再灌入新鲜生水;家用暖瓶和凉瓶(杯)中的隔日剩水也要倒空后再换新鲜开水。

3.久置的净化水不宜喝:包括净水器滤过的水、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放置过久或超过保质期都不宜喝。专业人士认为,大瓶、桶灌装的这类净化水,超过三天就不应喝了。

4.不洁的天然水不宜喝:由于环境恶化,现在的井水、雨水、雪水、冰水甚至某些泉水等天然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宜直接饮用。

白开水可治病

人体有些病症,虽然并不一定是因为体内缺乏水分而引起的,但只要患者饮几口白开水,却常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晕针:常见于空腹打针或打针时心情比较紧张的病人…出现晕针时,给患者饮杯温开水,躺在床上休息数分钟,就可逐渐恢复正常。

呃逆:俗称“打嗝”,多系膈肌痉挛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发生呃逆时,饮几口温开水,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睡眠障碍:晚上入睡困难的患者,睡前先饮杯白开水,可起到催眠的作用。

倦怠乏力:脑力劳动者,感到倦怠乏力时,饮杯白开水,可促进生理的代谢和活跃大脑的细胞。

便秘:便秘的患者,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杯温开水,可促进胃肠蠕动,使大便通畅。

中老年人要未渴先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固有水分会逐渐减少,老年人细胞内水分要比青年人减少30%—40%,皮肤细胞所含水分的逐渐减少是中年以后皮肤出现皱纹的重要原因。老年人由于缺水会使津液不足而常常产生便秘。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口渴后才饮水。然而,人到中老年后,渴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不敏感。因此,老年人往往在明显缺水时口渴也不是很明显。结果是在暑夏季节,常会因缺水而发生中暑或其他疾病。所以,老年人除平时应适当喝水外,炎热季节更应及时补充水分。中老年人提倡“未渴先饮”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喝水一次不可太多,也不可喝得过快,以免增加胃肠及心、肾的负担,要慢饮、常饮。

中国十大名茶

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太湖一带,为茶中之冠。“人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醉百里。”

龙井茶:产于西湖之滨。“甘香如兰,幽而不冽……乃至味也。”可说是旷古绝今。

毛峰茶:源于黄山毛峰,产于安徽太平县黄山一带。“如雀舌披银毫,汤色呈可黄,香味持久。”被誉为茶中仙子。

瓜片茶:产于安徽齐云山一带,外形酷似瓜子。叶色绿而泛黄,香味高妙,浓郁耐泡,尤以第二泡气味最佳。

毛尖茶:产于河南信阳一带。冲泡时雾气袅袅,有熟板栗香味,尤以冲泡四次香气最佳。

银针茶:产于湖南岳阳一带。冲泡时,会惊见杯中“三起三落”,如同一场美的视觉飨宴,只不过舞台的范围缩小了。

铁观音茶:产于福建安溪一带。色泽清朗,绿带红边,沉重似铁,味似兰花。

岩茶:产于武夷山,香气馥郁,有“活、甘、清、香”之称。

祁门红茶:亦称祁红,产于安徽、江西两省。汤色红而娇艳,并有砂糖香、苹果香、兰花香等香味。

乌龙茶:主产于福建绕阳山一带。茶汤金黄,香气清冽,“七泡而有余香”。

喝茶好处多

饮茶有许多益处:茶可明日清心,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脂溶性维生素,能使视网膜中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再生,对眼睛的保护有一定效果。茶可提神解暑,因茶叶中含******,能兴奋中枢神经,达到振奋精神,增进思维的作用。此外,还含茶碱,它是细胞内主要的阳离子。暑天酷热,大量出汗,体内的钾随着汗液大量消耗,喝茶可补充体内的钾,以维护体内电解质平衡。

茶可补血利尿,这是因为茶中有丰富的铁与维生素C,铁可补血,维生素C可防治坏血病,增强抗感染能力;茶有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茶中有******与茶碱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茶叶还可用于各种中毒、菌痢、急性肠炎、胆绞痛等疾病。如急性肠炎用浓茶一杯饮服有辅助治疗作用,中毒(误服铝、银、铅、锌、钴、铜等金属或奎宁、洋地黄等)饮一杯浓茶可使茶叶中的鞣酸与毒物结合沉淀,延迟毒物的吸收以利抢救。

秋燥易耗损人体气血津液,人体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现推荐几则常用的药茶,既具清热除燥、生津解渴之功效,还有预防保健作用,可谓两全其美。

糖茶:茶叶2—5克,红糖10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每日饭后一杯。此方有养胃益脾、补中益气之功效,可治疗大便不畅、小腹冷痛等症。

姜茶:将茶叶5克,生姜10小片共煎,饭后饮用,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对伤寒咳嗽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菊花茶:取茶叶、菊花各2克,用开水冲泡20分钟,每日饭后饮用,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镇咳止痛的效果。

柿茶:茶叶3克,柿饼3个,冰糖5—10克,将柿饼加冰糖煮烂后冲茶服。可理气化痰、益脾健胃,肺结核患者饮用最佳。

绿豆乌梅茶:绿豆50克,乌梅6克,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煎约半小时,取其汁液加食盐1.5克,白砂糖、绿茶各6克,再加白开水250毫升经充分搅匀后饮用。此茶具有清热解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烦热口渴等症。

三叶茶:绿茶、淡叶、大青叶各3克,苍术5克,以开水浸泡于有盖器中,待其汁液浸出后取液加白砂糖调匀饮用。此茶具有芳香化湿、健脾止呕、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之效。常用于凉血化淤及高热中暑、口渴、胸闷等症。

饮茶有禁忌

无论饮用茶或药茶都要讲科学,必须注意泡服方法及饮用量。在民间,对如何饮茶、用茶流传有这样的口诀:“烫茶伤人,饭后消食,晚茶导致不眠,空心茶令人心慌,隔夜茶伤脾胃,过量茶使人消瘦。”可见,茶有好处也有禁忌。据科学实验证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饮茶过度这是因为茶叶里含有******,过度饮茶会引起焦虑、烦躁、失眠、心悸等症,从而导致睡眠不安,还会抑制胃肠蠕动,妨碍消化,降低食欲。营养专家发现,过量饮茶会增加尿量,引起镁、钾、维生素B等重要营养素的流失;此外,浓茶会促进骨质疏松,易引起贫血。因此要注意饮茶适量。

2.忌饮浓茶茶水一般在人体内能滞留3小时左右,而浓茶滞留时间则更长,这样茶碱在人体内积聚过多,致使神经功能失调。由于茶叶中鞣酸的作用,可使肠黏膜分泌黏液功能下降,发生便秘。茶量一般每天以5—10克,分两次泡饮为宜。

3.忌饮久泡茶水饮茶要现饮现泡,这样效果更佳,如泡时过久,不但会失去茶叶的清香味,还可使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遭到破坏。此外,久泡茶叶会使其中的******积聚过多,鞣酸大大增加;产生刺激作用,特别是患有痛风、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者,更应忌饮久泡的茶水。

4.忌空腹饮茶古人曾说:“早时一杯茶,胜似强盗人穷家(一无所得)。”意即早晨空腹不宜饮茶,因为空腹饮茶,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酸的功能,妨碍消化,并影响对蛋白的吸收,易引起胃黏膜炎症。

5.忌饭后饮茶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肠道黏膜难于吸收,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再饮茶。

6.忌饮隔夜茶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易发馊变质,甚至茶水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易伤脾胃引起炎症。

7.忌睡前饮茶睡前两小时最好不饮茶,否则会使精神过于兴奋而影响入睡,甚至引起失眠。老年人睡前饮茶,易致心慌不安、多尿,更会影响睡眠。如因饮茶引起失眠,即使用安眠药,也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