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69

第69章 生活简朴是迈向心灵宁静的关键

人的欲望和诉求,往往是进取的动力,但是,欲望与现实有颇大差距时,人就可能会变得很不快乐,乃至苦恼。佛家称这种不快乐的感觉为“求不得”苦。

佛家对治“求不得”苦的方法,是要我们在积极进取、不断求进步的同时,还应懂得知福惜福,懂得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事业和生活。一句话:身在福中要知福。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无穷无尽的欲望牵着鼻子走而活得不快乐、不自在。

云居山的虚云法师,是我国佛教著名的法师。他是个生活简朴的人。他平时吃的稀饭和菜,跟普通师父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有一次,有两个人拜访虚云法师,一起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虚云法师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就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

事后,有人问他:“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

在很多人眼里,节俭似乎是贫穷的产物。穷日子既已成为过去,珍惜和节俭自然多余,取而代之的是不择手段地占有财富,再加上近乎盲目地消费。

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不厌其烦、关心备至地循循教导你,如何紧跟时尚去花钱,于是我们挖空心思包装自己,穿名牌衣,开洋车,再拿出多年的积蓄装修出一套住宅不像住宅、宾馆不像宾馆的房子,美其名日:“豪华型”。

生活在“转型期”的我们,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的困惑和精神文化的贫瘠,因而成为无所遵循、为满足欲望而活着、跟着时尚感觉走的人。

于是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而感受不到一份真实的快乐。为了实现幸福生活的理想,拼死拼活大半辈子,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可唯独没有幸福。

我们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眼睛里只能看到自己还缺少的东西:房子还不如别人大,乌纱比别人小,票子还比别人少……既看不到我们已经拥有并且弥足珍贵的一切,也看不到我们真正缺乏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遮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的感觉日渐退化?让我们的心不得安宁?

人们不停地占有、攀比、竞争,无非是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有所得必有所失。财富得到了,事业得到了,名声得到了,享乐得到了,轻松的心态却失去了,相应的精神自由也失去了,以至于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再也无从找寻。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他有多少家产,总是无益地浪费掉;表面看来好像他很快乐,实际上内心常常不满足,因为他的欲念跟着富贵无止境地贪求妄想。节俭的人,量人为出,物质上并不感到不足,欲念上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平平安安地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样看来,富贵而又奢侈的人,生活永久不能满足,反不如节俭、贫穷而能过安稳的生活。

张知白是宋朝的宰相,生活很简朴,住房、衣服、饮食与拜相以前基本一样。有人劝他说:“大人月俸很高,但生活却这么清苦,这又何必呢?’’张知自感叹道:“凭我的俸禄,即使按王侯的标准生活也是足够的。但是如果家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简朴的生活了。还不如一直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这样,即使我去世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应当懂得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懂得享受自然的赐予,而不会在欲望所带来的占有、比较和竞争中浪费自己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中保有闲暇,就能使心灵获得更自由的空间。有鉴于此,古今一切贤哲都倡导简朴的生活,使人不为物役,活得简单,活得自在。

外界生活的简朴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使我们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在面前展开,最终获得真正的自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