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67

第67章 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在佛教看来,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热情,或者充分的物质享受。因为即使我们拥有全世界的享乐,若无法取得心灵上的宁静,反而因天生的无知而产生焦虑和怨恨,仍然无法快乐。

炫目的灯光、悦耳的音乐、芬芳的香味、可El的菜肴皆误导欺瞒了我们,使我们成为俗世享乐的奴隶。感官的喜悦是种短暂的幸福,很容易消逝。假如我们一味地满足本身感官的欲望,就无法快乐。世俗的感官享乐永无止境,当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后,我们会要求其他的享受,当我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会变得不快乐。

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但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位治国有方的君王。

反观我们现在的许多领导,因贪图钱财而受贿,结果被送进班房;也有的领导,因迷恋女色误信枕边风而断送前程。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古往今来,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无拘无束。快乐的泉源并非来自感官,只有在心灵不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找到它。

佛教倡导静坐,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意安定下来,培养我们内在的智慧。

我们一定要积极地达到精神、心理和身体三方面的平衡,不能疏忽其中任何一项,疏忽任何一项,我们便不能平衡、不能真正地受益。

佛理是最完美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行动上依靠它。同时,我们要和有益于我们的朋友往来,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内心才是安宁而充实的。

人类保持内在宁静的方法,是内化其思维而非向外寻觅。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掉入贪婪、怨恨和欺骗的陷阱中,而应学习去开发和保存善心、爱意及和谐所带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