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63

第63章 要说有意义的话,要适度地保持沉默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为了一点小事情常争得面红耳赤。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耍小聪明死钻牛角尖,经常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天,甲问乙:“用铜铸成钟,用木头做成棒槌来敲打铜钟,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还是由铜引起的?”

乙想了想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由铜引起的。”

甲说:“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

乙说:“如果用木槌去敲打墙壁,就不会有这铿锵的声响。而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说明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说:“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

乙问道:“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

甲说:“你看,如果用木槌去敲堆积着的铜钱,就听不到什么声响。这铜钱不也是铜吗?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

乙反驳说:“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是实心的,当然没有声。钟是空的,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甲说:“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

这时,一位禅师经过,他们让禅师给评评谁对。禅师听后说:“你们都错了。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聊的争论上,不如去做点实事。”

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喜欢同别人争论问题,喜欢同别人抬扛,借以显示自己的能耐。其实许多问题是无聊的,即使赢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聊的争论上,不如去做点实事,这样才有意义。

学佛的人,提倡心要净,心要空。这个空,是说妄想、执著没有了,空了。诸佛如来的心清净,一念不生;凡夫的心里面有思,口头上有议。由此可见,真正修行的人,他的言语必定少。

中国古圣先贤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教导人,言语要记住一个原则:简要详明。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写文章要守这个原则,要简单、要扼要,又要详细、要明白。

所以我们读中国的古文非常好,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少一个字就不通。文章做到不增不减,才是一流的文章。

同样的,说话如果说到不增不减,才是好言语。思想乱,废话就多;心地清净,言语就少。所以从人的言行就能知道修行功夫的深浅。

言语多了伤神、伤气,那不是养生之道。真正修道人言语少,言语少,心是定的;言语多,妄想多,心就不定。“心定生智慧,心乱生烦恼”。

有些人一开始讲话,就会使认真倾听的人感到烦躁不安,不久就会充耳不闻一样想其他事情了。在我们周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说话反反复复,怎么也得不出结论,说了半天到最后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掌握谈话的要领。

讲话者应该尽可能开门见山,在第一句话中就指出说话主题进而展开陈述,这样,更易于听者掌握话题的要点。

善于组织简洁明快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人,往往给人留下睿智的感觉。每个人都无法掌握其他人的思路。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使听众茅塞顿开,并得到好评。

在生活中,我们还应避免无意义的争辩。无意义的争辩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都蒙受损失,最可怕的影响,是在社会关系上,因争辩而发生不合作的现象。社会减少了合作能力,进步自然也受到限制。

林肯劝诫他的属下说:“你们的工作,难道不够繁忙吗?为什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跟人们争辩呢?况且互相争辩,总是得不偿失。”

你在和人家讨论以前,要先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对方是不是可以与之讨论的人。倘若你认为是可能的,那么,你便阐述你的意见,但是需注意这几点:清楚明白;简单;语句动听。万一双方的讨论涉及意气或感情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即停止。对方要跟你喋喋不休的时候,你也应当坚决终止所讨论的问题。因为感情冲动常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你要保持情谊,不如暂时牺牲一下个人的主张。反正真理总是不可泯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