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61

第61章 心浮气躁,内心就会燥热不安

心浮气躁,内心就会燥热不安;心里安静,内心就会凉爽舒适。

浮躁,是佛禅之人修行的大忌。今天,浮躁已成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现代人的普遍心态。生活中,只有去除浮躁,平下心来,踏实努力,才能看到一片好风景。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战俘被关一空房内,受到百无聊赖的折磨。这个折磨比严刑拷打更加可怕,使这个战俘的精神几近崩溃!后来战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虚构一个对手和他下象棋。他在脑海中强记对弈中的每一步棋招,拼杀搏斗,竟达数年!这个方法不仅使他的精神恢复了正常,而且出了集中营后,还由于超强的记忆训练,成为象棋高手。

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了,人要“静”下来是何等的不易啊!综观人生,好比一只忙碌不停的钟摆,在欲念发条的驱动下,一刻不停地摆动着,永无止息。有些人也想静一静,但无法平息心中的浮念与燥火,在喧嚣的闹市里,终日不停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浮躁让我们无法专心,无法清净,无法理智地面对人生许多困难与考验。

古人告诉我们,宁静才能出智慧,所谓“静以修身”、“宁静致远”。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古人云:“吾门如市,吾心如水。”一个人在他的心境宁静如水的时候,他的心力、智慧、灵感,才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创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而一旦失去了这份宁静,就会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怅然失望,抱怨无穷。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面对物质功利的喧嚣,一些人失却了冷静,耐不住寂寞,整日为名利所累,期望值过高,费了好大气力却收效甚微。其根源就在于不能保持宁静。

常见有人在墙上挂着或者在玻璃板下压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条幅或座右铭。整天面对一个“静”字,是否明了这个“静”字的真正含义?

说到底,就看你能否真的静下心来。且不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是那官场上的你争我斗、商战中的你欺我诈、个人利益中的患得患失,以及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种种不快,搅得你饭吃不香,觉睡不着,你的心能“静”得下来吗?所以说,这个“静”字,写写、看看、说说容易,真正能祛除杂念,心“静”下来,却是很不容易。

那么,心真的就“静”不下来吗?非也,世上有大智者在,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禅宗的始祖释迦牟尼。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静定,睹明星而悟道。他说:“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两句话表明,释氏此时此地已达到“静”的极致。有了释迦牟尼的“静”,才有后来诸多高僧大德、修持入定的禅者流传下来的“安心”、“心安”、“面壁”,乃至由“此岸”到达“彼岸”,进入禅境的一个个佳话。

在滚滚红尘、嘈杂人海中,能留下一片“安心”的净土,节欲净心,使现代高节奏的生活能够缓一缓,哪怕有一瞬间的“心安”,在宁静祥和的辉光中,有一刻的物我俱忘、天人合一的感觉,那是何等的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