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60

第60章 诚敬是我们的性德流露

有一个禅师,在徒弟第一天进门的时候,给徒弟安排了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扫地。过了些时候,徒弟来禀报说地扫好了。

禅师问:“真的扫干净了?”

徒弟回答:“扫干净了。”

禅师不放心,再问:“真的扫干净了?”

徒弟想了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扫干净了。”

这时,禅师把脸沉下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

徒弟感到很奇怪,问:“怎么刚来就让我回家呢?您是不是不收我了?”

“是的,是不收了。”禅师摆摆手,徒弟只好走人,他不明白为什么禅师也不去查验查验就不要自己了。

原来,这位禅师事先在屋子的角落旮旯处悄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时发现。

禅师还认为,如果他藏匿了铜板不上交,那破绽就更大了。

不浮躁、不虚伪,这是禅师选人的标准,也是我们世俗之人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诚敬是我们的性德流露,是真诚、谦虚、恭敬,没有虚伪,没有虚假。

要有这样的本质,在佛法讲,这个人是“法器”。或者说:“这个人可教!”

佛教中,面施、眼施、言施、身施、座施、房施、耳施的根本源动力,在于“心施”的推动。没有一颗真诚施舍的心,以上七种布施成果,一定有限,相对的,所获得的现世利益,自然减低。

我们与人接触,别人是不是用妄语对待我们,这关系不大,我们受一次骗、受两次骗,就会学到教训,不会再上第三次当。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打妄语?我们有没有欺骗别人?

可是在现前的社会,妄语已成了一种习惯。因为人们认为,只有用妄语才能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就不能不打妄语。佛教认为,妄语不能超越三界,不能往生净土。人爱打妄语,是佛经里面讲的“可怜悯者”,不能不受果报,他自己造的这个业一定有果报,因缘果报是谁都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的言语不能不谨慎。

在现实社会里,不打妄语,说话诚实、诚信的人,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合作。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真正虚怀若谷、宽宏大量、信实不欺的谦谦君子,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虚骄恃气、虚有其表,仅有井蛙之见的伪君子,也一定会在时间的验证下,暴露其短。

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都非常重视。

信誉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你平时可能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当你年终计算利润时,它会显现在账面上。做生意讲诚信,声誉好,就能揽住生意,硬客户会主动上门。

船王包玉刚对此深信不疑。他常说:“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撕不毁。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建立在相互相信任上。”他始终守信用,从不开空头支票。凡他口头答应的事,比那些捧着合同去撞骗的人还要可靠千万倍。良好的经营信誉,奠定了他事业上成功的基础。

人立身处世,投机取胜只是一时的,唯有信守承诺,笃实行事,才能获得别人永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