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牵挂过去,不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学会了同时思考或担心好几件事情——过去的烦恼、未来的忧虑,全都挤到现在,使我们生活惨淡、效率低下;我们还常把快乐延后享受,以为未来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好。
小孩子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他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画画、筑沙堡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实际上,按照佛教的观点,活在当下,也就是活在无牵无挂的此时此地,才是解脱烦恼的最佳状态。
源律禅师曾问慧海禅师: “您修持禅道,用功吗?”慧海禅师回答说:“用功。”源律禅师问:“如何用功?”慧海禅师说:“肚子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源律禅师不理解,问道:“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那么他们也是同大师一样用功吗?”慧海禅师回答说:“不一样。”源律禅师问道:“怎么不一样呢?”慧海禅师说:“一般的人吃饭的时候不肯吃饭,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该睡觉的时候又不肯睡觉,总有千般计较。所以是不同的。”源律禅师听了,默然沉思。
人生在世,能够不做非分的妄想,没有患得患失的计较分别,吃个安稳饭,睡个平安觉,该是多么美好!但是,这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实现,除非我们按照佛法的核心教导——“活在当下”、“不攀缘过去”、“不攀缘未来”。
过去是今天的过去,将来是今天的将来,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今天的延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现在”累积而成的。《一夜贤者经》中说:人们常常会缅怀过去,憧憬未来,可是过去和未来都无法把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最重要的是现在。
佛教倡导的是:不要追思过去,不要期待将来,过去已经过去了,而将来尚未来到,只有现在是真实的、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及时地把握现在。
活在现在,使你对当前的一切均能处之泰然,不管顺境或逆境,都不会抱怨、不满,更不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可以进一步认清自己,追求生命的成长和进步。
美国女作家安吉丽思在她所写的《活在当下》一书中提到:有一天傍晚,她正抱着心爱的小狗,观赏夕阳的美丽倩影时,忽然想到美景永恒存在,但数十年之后,她还在吗?这个念头让她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惶恐,从而对眼前瑰丽的景致视而不见。但此时,依偎在她身上的小狗却因为她挡住了自己的视野,换了个姿势。刹那间,她忽然明白了某些事——她该做的其实就是刚才做的——坐下来观看这世间壮丽动人的景致,全神贯注于当下、此时此刻。
古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徒然感叹岁月的流逝,光阴的消逝,而不去把握眼前的美景,那么到了生命的尾声,会发现即使有千亿的财富,也挽不回那曾有过的美丽时光。如果不能把握有限的人生,积极进取,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徒然感叹时不予我、别人对自己怎样的不好、生活的不如意,那么如何能享受人生的美景呢?
内心的平静、喜悦以及做事的成效,都取决于我们要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不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也不管明天将有什么来临,让我们“置身现在”,清醒地活在此时此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