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不能不现实
21353000000016

第16章 嘴上功夫好,人心抓得牢——能说会道人缘好(1)

在现代社会的交际中,嘴上功夫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能否交际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也决定着这个人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通过说话,陌生人可以变成朋友,熟识的人可以变成知己,相互嫉恨的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你的朋友,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找到朋友帮忙,你的事业自然也会顺风顺水。反之,所谓“祸从口出”,如果一句话说得不妥,轻则会破坏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重则会导致事业的失败。可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成也由口败也由口,因此,“现实”之人绝对不能轻视嘴皮子的作用。

1.说服别人有技巧

作为一个能说会道的“现实”人,就应该掌握说服别人的技巧。否则,你费劲口舌说了半天,别人原来怎么,现在想还是怎么想,岂不是白费力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时,明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甚至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关专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仅仅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所以在日常交谈中,掌握说服别人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是你迈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具体方法如下:

(1)以退为进,调节气氛

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在与人类交谈中,如果你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那么说服是很难成功的。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贬低。

有一位中学老师就非常善于通过调节气氛来说服他的学生。他刚刚接管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工作,而此时恰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干活的时候,这个班的学生都躲在阴凉处,不肯去干活,老师无论如何说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很怕热吧?”

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也接受了老师的这种说服方法,不一会儿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2)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但是却不会运用。其实,威胁要想收到效果,最主要的还是带有善意,不能以势压人,要刚中带柔。用善意的威胁可以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的技巧。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领队用一种以刚制刚的办法说服了旅馆经理。事情是这样的: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由于某方面原因,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竟没有热水。为了解决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天这么热,大家都满身是汗,不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没有人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了服务水平,我们只能按照通铺标准,需要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

领队:那惟一的办法就是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一定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找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旅馆经理被那个领队说服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尽管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几点:一,态度友善是关键;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三,威胁程度不要太过分,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达不到说服的目的。

(3)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做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对方一些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有一个女出租车司机把一名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那个男青年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的样子,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我就挣了这么点儿,我还有一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零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迷惑。“的姐”见对方有点犹疑,又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肯定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趁气氛缓和的时机,“的姐”也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了这一行。虽然挣钱不算多,但日子还算过得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还会怕谁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

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去学一门技术自食其力吧!”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跑了。

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自己也没有任何损失。

(4)投其所好,以心换心

说服别人时,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也会给对方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但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知己知彼”,惟先知彼,而后才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一个精密机械工厂,在生产某项新产品时,将其部分零件委托一个小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送总厂时,不料全不合总厂要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总厂负责人只得让那个小厂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见了这种局面,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让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解决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小厂负责人之所以被说服,就在于说服者站在被说服者的立场上去考虑。

(5)寻求一致,以短补长

有一些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状态,所以往往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很难打破他“不”字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先让对方赞同你远离主题的意见,使之对你的话感兴趣,然后再想法将你的观点引入话题,最终使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富商的女儿,由于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是天注定的吗?”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当然相信了。”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小伙子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你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从而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说服他人要从关键入手,这就要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长短。但最重要的是会说话,懂得说服他人的技巧,如此就很容易地说服人了。

说服他人不一定要用权势去压别人,也没有必要用生硬的态度去强迫别人,只要你可以将话说得恰到好处,做到说话说透,说人说心,说服别人就不是一件难事。所以说,与人相处时,如果遇到要说服他人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动脑子,管住嘴,选择最好的说服方式来解决问题。

2.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

委婉是一种说话的技巧,也是“现实”的人高超处世的手段。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否则就可能造成尴尬,闹出笑话,这时候采用出一种委婉的方式,就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圆滑一些,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可以帮助你搞好同上司的关系。

诸葛亮有一位兄长叫诸葛谨,在孙权的门下效力。诸葛谨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恪,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

“你以为你的父亲谨和叔父孔明,谁比较聪明?”

“父亲。”

“理由呢?”

“因为父亲得到值得服侍的君主,而叔父却盲目跟随,不得其人。”

孙权听了,非常高兴,从此更加宠爱诸葛恪。

有时候,拍马屁拍得太明显,反而会令人觉得不是滋味,像诸葛恪这种拍法真是高明。唯有“现实”的人,才能通过“拍马”博得上司的欢心,那些在这些方面技能较差、功夫欠佳的人则往往要吃亏。

西汉时有位汲黯,从来不曾迎合汉武帝之意,每每直言不讳,所以被左迁到东海郡任职地方官。到东海郡赴任之后,汲黯视部属的才能分配工作,大小事务都交给部属全权处理,只要没有大错,犯了小错也不会追究,因此尽管汲黯身体不好,很少管事,郡中治绩却大为提高,声名远播,终于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惜才,于是汲黯又被调回京城,成为朝廷命官。

按理说,左迁以后的汲黯应该会稍稍收敛,但是他仍然一如往昔直言不讳。有一天在朝廷会议中,汲黯比已往更加严厉地辩驳汉武帝,毫不留颜面,使汉武帝无言以对。汉武帝本来对汲黯的直言司空见惯,但是这时候脸色却渐渐变了。列席的大臣,心中莫不七上八下,为汲黯感到担忧,偷偷地告诫他不要再说了。汲黯却说:“大臣制度本就为辅佐天子而设立,并非是为迎合天子。职责如此,不能因为惜命就不追究天子的过失。”

汉武帝也因此而畏惧汲黯。大将卫青侍候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私下求见,汉武帝没带皇冠,就坐在床上引见他。但是只要听到汲黯求见,汉武帝一定马上正装接见。

由于汉武帝畏惧汲黯,所以他的官职一直没有擢升。反而是居下位的人一个个蹿升起来,同级的人职位也比他高。汲黯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趁机挖苦汉武帝:“陛下的人事就像堆柴薪一样,后来居上啊!”

当然,我们不能批评汲黯的正直,他的忠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他表达自己的方法不对,要表达自己的方法不对,要知道“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如果选用适当的方式,既将自己的主张表达出来,又不得罪人,岂不是两全齐美吗?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辞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比如“文革”期间,长沙、武汉等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毛主席呀受蒙蔽,我们想念杨开慧!”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江青已窃取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要职,人们只能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江青的不满,于是便巧妙利用“毛、杨、江”三者间特定的关系,以蕴含的逻辑技巧,改变表达的视点角度,巧妙地指责江青干扰毛主席战略部署的题旨。

委婉法是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等等。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避免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过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个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等,类似的不下有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不说短”,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以讳饰,也容易使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对售票员表示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

例如: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

例如:《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们的私人感情很好。”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3.说话留点余地,让忠言不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