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赤壁论博弈
21326100000025

第25章 新的博弈紧随在赤壁之后(1)

从科索沃外争与内斗说起

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科索沃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说道,我们这个民族强悍、好斗,在有外敌的时候,我们一致对付外敌,在没有外敌的时候,我们民族之间就自己斗自己。

事实也能说明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都是在那里燃起来的。

就拿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吧!

1914年6月28日,哈布斯堡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去那里视察。一名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首次企图暗杀斐迪南大公失败,却误伤了司机。斐迪南大公前往总督官邸,责怪奥地利官员安全措施不当后,由夫人陪同,决定转往医院探视受伤的司机。此次为他驾车的司机转了一个弯,在倒车转向的时候正好停在了那名刺客面前。这名刺客因为前次任务失败正在那里借酒消愁,不料正好又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他于是没有再失手,而把斐迪南大公枪杀了。

这完全可以说是星星之火,却从此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燎原大火。

这个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各民族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当有外敌的时候,他们就结盟,联合起来对抗外敌,一旦外面的威胁消失了,自身内部的矛盾就显露出来,成为主要矛盾。于是,内斗就开始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试看今天中东这个地方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矛盾与斗争就可以了。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斗争紧张的时候,巴勒斯坦中的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尚能一致对外,但一旦外面的压力和缓,内部的斗争就趋于激烈了。

看来,任何一种国与国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联盟都是如此。在他们的内部,都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派别和势力。我们甚至可以将地球上的整个世界,描绘成一棵从躯干到枝丫的分权树,世界被分成两个阵营,一个大洲中间也是分权的,再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存在着分权现象,每一个阵营或派别都会为着自己的利益同其他集团发生矛盾,当外族入侵的压力减轻之后,民族矛盾就上升到了主要的位置上。

三国时代东吴与刘备集团的联合,也完全可以作如是观。

当他们面对曹操集团的威胁时,孙权与刘备集团是团结的,即使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小小的不和谐声音,也因为大敌当前而自我化解了。而到曹操集团被打败了,被赶到了北方去之后,孙、刘两家瓜分利益的斗争就开始了。

这中间几乎不存在着时间的间隙。

且说周瑜收拢军队,检点将兵的损失(火烧了赤壁之后),准备叙功名单,再申报给吴侯孙权。在犒赏三军之后,就决定进兵南郡。前锋部队临江下寨,前后共分为五个营,周瑜占据中营。周瑜正与众将领商议如伺攻下南郡的策略时,忽然接到急报:“刘玄德差了一个叫孙乾的来向都督祝贺。”周瑜命人请人。孙乾向周瑜施礼完毕,开言道:“我们家主公特命孙乾前来祝贺赤壁大胜,谢都督大德,并有小小礼品献上。”周瑜问道:“你家主公现在在哪里?”孙乾回答:“现在已移兵到油江口(在今湖北公安东北)了。”周瑜有些吃惊,再问:“孔明也在油江口吗?”孙乾答:“孔明与主公都在油江。”周瑜说:“你先回去,我当亲自前去致谢。”周瑜收了礼物,让孙乾先回。鲁肃问道:“刚才都督为何吃惊?”周瑜:“刘备屯兵油江,必然有取南郡的意思。我们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现在南郡唾手可得;他们心怀不仁,想要捡个现成的,真是痴心妄想。--除非我死了。不然--”鲁肃说:“应当用什么计策让他们退去?”周瑜答道:“我亲自去和他们交涉。好就好,不好时,不等他取南郡,先杀了刘备!”鲁肃说:“那我同你一起去吧。”于是周瑜与鲁肃点起三千轻骑兵,一起来到油江口。

战场刚打扫完,三军也刚犒赏完毕,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地盘的斗争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展开了。

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方,由于曹操把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杀了,荆州便成了无主之地。在这个时候,曹操还占据着荆州北部的一些地方,刘备占据着江夏一带,孙权则伸入到了荆州的南面。这是一块三方都占据着的地盘。

刘备与孙权的联合本来就是仓促的,他们并没有谈及这样一个问题,即胜利之后如何瓜分利益。即便他们早已谈开了,到了胜利之后也还得再谈判,不然仍然会是纷争不息的。现在既然没有谈,那么你孙权可以取,我刘备也可以取了,看谁在这个时候实力强,取得快,谁就得利最多。这有点像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立即派出军队去抢占日军占领的地盘,并且命令共产党军队原地待命。这时的共产党军队当然不会听从蒋介石的号令,他们也要争取时间去接收驻地附近日军的投降。

南郡之地在今天湖北省的西北部。郡府是江陵,紧靠着益州(四川),它和位于河南的南阳郡相邻,也靠着位于湖北的江夏郡,是荆州地区三块最重要的地盘之一。如今,大家都在“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动机的驱使下,争夺无主及有争议地盘的斗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荆州,成了新一轮博弈的场所。

周瑜去见诸葛亮,坚持说东吴要取南郡。诸葛亮就说,现在南郡在曹操的部将曹仁手中,我们可以先让都督去取,要是都督不取,那我们刘备方面就要去取南郡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谈判的结果,所以周瑜就追不及待地要取南郡。但当周瑜与曹仁打得死去活来,而且周瑜还在这次战斗中负了箭伤,好容易到了南郡城下时,南郡却轻易地被赵云拿走了。正是这个原因,才把周瑜气得金疮迸裂,顿时昏倒在地。

诸葛亮这时也使用了计谋,但这时的计谋却不再是针对曹操,而是针对东吴的周瑜了。

这种争吵与互斗,焦点就集中在原来并不甚明确的问题上。

东吴方面认为,曹操引百万兵马南来,其实是冲着你刘备来的,幸亏我们东吴帮助你们打败了曹操,救了你刘备,所有荆州九郡,应该归于东吴。现在你刘备运用阴谋诡计,抢占了荆州和襄阳,使我们东吴空耗了钱粮,也死了不少的军马。你却只在那里坐收渔利,这恐怕是于情不合的吧?

刘备方面认为,物应当归还原主,这荆襄九郡之地,原来并不是你东吴的地方,而是刘表的基业。我刘备是刘表的族弟,刘表虽然死了,他的大儿子刘琦还在,刘备以叔叔的身份辅佐,所以我取荆州,是名正言顺的事,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的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面都说得有理,没有裁判和公证人,就很难解决这种纠纷。

幸好,这时还有一个刘琦在,但是刘琦已经病了,被人扶出来见到了东吴的使者鲁肃。由于刘琦是正统的荆州之地的接班人,鲁肃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于是双方商定,只要刘琦不死,东昊就不取荆州之地,一旦刘琦死了,荆州就得归还东吴。

这样,第一波的矛盾开始缓和,第二波的斗争随即发展开了。因为荆州这块肥肉,终将成为刘、孙两家问题的症结点。

矛盾升级与结盟的变化

刘琦很不争气,过了不久就病故了。

那么按照先前的协议,荆州之地就应当交还给东吴了。

可是诸葛亮仍然赖着不归还荆州,声称刘备现在没有地方住,所以要暂借荆州。而在这个时候,刘备的甘夫人又去世了。他的糜夫人是在逃难的路上投井自尽的,现在甘夫人一死,刘备就成了鳏夫。

于是周瑜就想了一计,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叫刘备前来东吴迎娶,然后把刘备扣起来,用他来交换荆州,等拿到荆州之后,是软禁刘备还是杀掉刘备,到时候再说。

这一招,是表面与刘备联姻,实质软禁刘备。

这样,这张牌就又甩到了刘备一方。如果刘备不同意结婚,那就说明了他对东吴的和亲没有诚意,给对方落下了话柄;如果同意去迎亲结婚的话,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刘备本人就凶多吉少了。

这一计,我们可以称之为“美人计”再加上“斩首行动”。看来刘备很难逃脱厄运了。幸亏有诸葛亮的三条锦囊妙计,使刘备不但脱却樊笼,而且与孙夫人一同归来。在周瑜他们追赶这对新婚夫妻的时候,被关羽领黄忠、魏延堵击,这才化险为夷。于是,那句现在还在传唱着的歌谣开始响起在我们的耳边:“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下子,又把周瑜气了个半死。

三气周瑜,把一个年轻精力充沛的周瑜竟然活生生给气死了。

就在这第三气中,让我们来看一看双方各施出什么样的计谋来吧。

首先是刘备一方,刘琦死了,按规定刘备这时就应当归还所借的荆州,但诸葛亮继续耍赖。刘备运用了他那表演的天才,痛哭起来,说是本来想去取了西川再还荆州,现在想到益州的刘璋是刘备的弟弟,不忍心去取他的那块地盘。

我们把这次刘备的表演归纳成:耍赖哀告计。

而周瑜一方呢?既然你刘备不忍心去取西川,我周瑜可以帮你去取。但是,西川如此遥远(从孙权的江东要经过荆州才可到达西川,就今天来说,就是从江西途经湖南到达四川),无疑是一次远征。当然,周瑜并不是真的要去帮刘备取西川,他使的是“假途灭虢”之计,说是借道经过,其实想吃的这块“肉”就是荆州。

当然,诸葛亮不会让他得逞,所以这次周瑜的计谋又落了空,气得周瑜第三次箭疮复发,坠于马下。就是这一次之后不久,周瑜就一命呜呼了。

我们从以上的介绍来看,三气周瑜的诸多情节,完全是因为东吴想要讨回荆州,而刘备一方坚持不给而产生了矛盾和摩擦。

代表孙权的周瑜把“美人计”、“假途灭虢”计等多种计谋都使到了,而刘备一方别各种推托与借口也用遍了。结果,东吴不但没有拿到荆州,反而赔上了周瑜的一条性命,你想,东吴能心甘情愿地认输吗?

孙、刘两家的矛盾肯定在不断地升级、恶化,而这种矛盾不断升级的最后结果,就是孙、刘两家不得不最后摊牌,以武力来解决问题。

孙权要攻打刘备,就必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他怕的是如果他与刘备反目,曹操再度南下,他就两面受敌,而如果他与曹操结盟,那么就可以专心对付刘备了。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孙权与刘备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赤壁之战时与曹操的结怨则下降到了次要地位。结盟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却是根本的变化。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这个世界上,要说存在着行为原则,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原则”。有一个说法,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方巨头在商谈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时,会议之暇,三巨头一起散步。斯大林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罗斯福加了一句:“世界上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丘吉尔就说道:“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也有另外一种版本,说是这几句话都是丘吉尔说的。又有资料记载,说这话的是英国史学家罗伯特,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管这话是谁说的,意思只有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朋友与敌人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利益则是永恒的。

如果说两个集团或国家能够结成联盟,那是因为他们的利益一时取得了一致;如果他们反目,也说明他们为了利益而争抢了起来。现在,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之地成了主要矛盾,他们以前的结盟在无形中瓦解了。

刘备向西发展,取得了刘璋的益州,而他仍然不肯归还荆州,自己到益州那里当了汉中王,让关羽守荆州。我们在前面说到,关羽只是一员勇将,骄傲而无谋。这时诸葛亮也跟着刘备到了益川,这样一来,关羽就等于孤军悬于东吴的嘴巴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