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赤壁论博弈
21326100000013

第13章 捕捉曹操与曹军的“软肋”(1)

攻击敌人的“软肋”非常重要

在赛场上,不管你是一个观众,还是一个选手,对教练的指导艺术都会领略一二。即使不在赛场上,也可能在电视屏幕中的现场解释上,听到教练的训导。乒乓球教练在“暂停”中会对临场球员说:“他的反手不行,多打他的反手!”“你的弧圈球没有拉起来,如果拉好了,对方还是难接的!”“我说,要快打,以快制慢!…打他的两角,他的脚步就乱了!”拳击教练则会说:“你的体力比他好,前几盘严密防守,等他疲劳了,就开始反击!”“他的臂短,你的臂长,发挥臂长的优势,只要你伸出拳头来,他就打不着你!”如此等等,都是教练在教导自己的选手,多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手的短处。自己要扬长避短,对于对手要攻其短避其长,这大约就是任何赛场上通用的战术,也是战场、商场和其他场合下攻击对手的通用战术。我们的总策略是针锋相对,敌和我和,敌反我亦反,如果真的到了不可避免需要与对手斗个鱼死网破的时候,那么,攻击对手的软肋(软腹部、死穴,都是一个意思)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战术。

在美国,威廉·巴斯托内曾经是“乡村之声”节目的记者。1997年,他与同事丹尼尔·格林在纽约共同创办了一个名为“烟枪”的网站,专门搜集和登载一些没有放公开的官方或非官方文件。该网站曾刊登了色情杂志《OUI》(这份刊物后来被官方取缔)在1977年对施瓦辛格的一篇专访文章。不知“烟枪”网站的编辑从哪里挖出来这篇文章。于是,阿诺·施瓦辛格秉性中不那么让人喜欢的一面一下子被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施瓦辛格作为一位名演员并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但一旦他想竞选州长,他就永无宁日了。他的父亲是个纳粹的秘闻被“挖”了出来,他“吸毒、酗酒、满口脏话”等历史也被“烟枪”津津乐道,这令施瓦辛格防不胜防。有媒体记者根据网站上的文章前去采访施瓦辛格,这令志在必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好莱坞巨星难堪不已,无以作答。无奈之下,施瓦辛格只得向媒体打“马虎眼”,称自己不记得26年前发行的《OUI》杂志,更不记得那本杂志上刊登了自己接受采访的文章。对于施瓦辛格的含糊其辞,巴斯托内不以为然。他说,他的“烟枪”网站就是专门追踪、搜集和登载一些最原始的文字材料的,而这些内容难免令施瓦辛格这样的名流难堪。网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戳穿名流们为了保住自身形象而编造的谎言,证实他们所极力否认的一些事实。有些名人就是在该网站无情地揭露下才现出“原形”,甚至被绳之以法。2003年初,“烟枪”网站登载了一份从未公开过的目击者的声明,这份声明的出现使大牌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丑行暴露无遗。最终,他因强奸罪受到了法律追究,以至于不敢赴美为他的电影力作《钢琴师》摘取奥斯卡大奖。有人指责“烟枪”网站是受到他人揩使所为的,对此网站的主人不予承认,但不管巴斯托内承认不承认,他成了想不让施瓦辛格当选的那一帮人的帮凶。在双方竞选斗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立面最欢迎的。人不可能成为完人,人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人,他们从娘胎里出生时起,一直走到今天,构成了他们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之中,肯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私和令人难堪的片断。许多人成为伟人、体面人之后,便深深地藏起了那见不得人的阴暗面。如果这些东西被人翻出来,让公众看到,他高大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矮了一截。

寻找对手的软肋,或者叫“打蛇要打七寸”,这几乎是每一个聪明的军事指挥员都应当牢记不忘的准则。

那么,对于这一次的赤壁之战来说,曹操软肋在哪里?曹操军队的软肋又在哪里呢?

曹操的软肋是多疑、残暴;而曹操军队的软肋是不习水战。

我们先从曹操的软肋说起。曹操的多疑,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例如,在追击刘备的长坂坡桥上,张飞一人立于桥头,这个粗张飞这时偶然仔细了一把,只有二十余人的兵士被他放在树林里,马尾巴上绑了树枝,来回乱扫,曹操就疑有伏兵,即使是有曹仁、李典、夏侯悖、乐进、张辽、张邰、许褚等大批战将和一大半军力在此,他都没有下命令追击,却让张飞在这次阻击战中出了名,以至后人有诗如此说道: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其实,曹操如果派出少量的兵力与张飞来个车轮战,也就能够摸清情况了。结果他下达的却是撤军令。

张飞是一介勇夫,没有多少的谋略,所以他一见曹操退却,反而把桥毁掉了,这就露出了刘备没有伏兵的真相。当张飞遇到了刘备,告诉他断桥的事后,刘备就叹息道:“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张飞不懂,问是什么原因,刘备回答:“曹操多谋。你不应该把桥拆了,如果不拆桥,他可能疑有伏兵不敢进兵;现在拆了桥,就让他相信我们怕他,他必定来追赶。

确如刘备所言,当许褚探知了情况,报告给曹操:“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曹操马上就判断出:“他把桥拆了,这是化心怯之举。”马上传令派一万军队,速在长坂坡处搭建三座便桥,立即追赶刘备。

曹操追击刘备到了汉津,前有大江,后有曹操的追兵,眼见就要成了俘虏,这时候关羽带着一万人马出来拦击。曹操再次疑刘备有伏兵,而停止了追赶。

我们试想,如果曹操没有多疑的毛病,恐怕刘备早就成了他的俘虏了。

正是多疑,曹操才不相信人,尤其是不相信投降过来的将领。无论是从袁绍那里还是从刘表那里投降过来的谋士或将领,他都不能完全相信,他最相信的当然是夏侯一族和曹氏一族。所以,蔡瑁、张允两人投降曹操时,虽然一个被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另一个被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但曹操并不信任他们,他的谋士苟攸曾对曹操说道:“蔡瑁、张允乃谄佞之徒,主公何以给他们封了如此显赫的爵位,还叫他们督领水军呢?”曹操就笑道:“我哪里是识不得人!只是因为我们北方人不习水战,所以不得已而用了这两个人,等事成之后,另作处理。”这就是说,他只是利用了一把蔡瑁和张允,一等把刘备和孙权消灭了,说不定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两人也就成了刀下之鬼了。

曹操没有水军,刘表的水军有八万人,船七千余艘,这样一支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由蔡瑁与张允来指挥的,所以说他们两个人等于是曹操的水军总司令。后来由于蒋于盗走了周瑜的假书信,让曹操怀疑蔡瑁与张允私通东吴,这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有了杀他们的“证据”,于是两颗人头随即落了地。

问题是这两人不是普通的将领,而是水军都督,曹操的水军得靠他们来统领、训练,现在没有了他们,也就等于削减了水军的大部分实力。

周瑜在劝说孙权抗战的时候,说了能够战胜曹操的四大理由,其中提到了北军不熟水战,这就是曹军的“软肋”,现在把这两个懂得水军的将领杀掉了,这就等于攻击曹操的这个软肋成功了。

周瑜的离间计等于攻到了曹操的两个软肋上,一令是曹操个人“多疑”的软肋;另一个是曹操军队“不熟水战”的软肋。你想,这两个软肋都被攻击到了,曹军还会有胜算吗?

我们可以顺着这条思路设想下去,要是蔡瑁、张允没有被杀,而是受到了信任,那么,曹操水军的战斗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必因为晕船而用铁链将船锁起来,庞统的连环计就不可能得逞,因为即使他要献上这一计谋,蔡瑁与张允也不会同意,懂得水军的他们自然知道把船连在一起是一个大忌。正是由于没有了这两个人,怯水的北军将领才会同意如此的做法,最后使火攻的战术能够得以实现。

其实,按照当时的形势,曹操完全没有必要与东吴孙权拼水军,因为荆州地区已经投降了曹操,也即长江上游(对于东吴而言是上游,其实是长江的中游)实际上已经被曹操所控制。如果曹操不在赤壁这个地方与周瑜对垒,而是从上游自己占领的地方过江,那刘表军的七千余条战船完全可以承担渡江的任务。要是他的主力军队渡过了江,再用马军与步军由西向东向孙权发起攻击,那就不可能有赤壁之战和赤壁之败了。水军是北军之短而吴军之长,但要说马军,则是北军见长了,长期在广阔的平原上作战,曹操的军队已经习惯于马战。用己之长击敌之短,胜算就多了几分,现在用己之短击敌之长,胜利的可能性就少得多了。这也是曹操不够明智的地方。

捕捉战机其实是寻找“时机软肋”

由于是从软肋说起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敏感的时机叫做“时机的软肋”。只有抓住了“时机的软肋”,击败对手才最为容易。

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这个人物已经上过许多电视剧,已为我们所熟悉。和珅跟着乾隆帝长达二十余年,始终宠幸不衰,这期间不是没有人告他的状,而是不断有人告状,却始终告不倒他,他的地位反而愈来愈巩固。在这段时间里,凡是告他状的人,都遭到了迫害。和坤被告倒,是在乾隆这个太上皇死去的第三天,嘉庆皇帝正式执政的时候。乾隆是个英明之主,但是他有个癖好,不仅要求身边的高官有才能,而且外表要长得漂亮。在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个美男子,正合乎乾隆的要求,而且他“善谑”,喜欢讲些诙谐的话语逗皇帝老儿开心,是个大活宝。此外和珅与皇帝一家有联姻关系,乾隆最钟爱的第十女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和坤的女儿嫁给了乾隆的堂侄;和坤的侄女嫁给了乾隆的孙子。这样一个和坤,乾隆当然是舍不得抛弃他。但是他与嘉庆的关系就不一样了,和珅和嘉庆的关系较为紧张,并且为阻止嘉庆上台还使过“绊子”。嘉庆早就想对他下手了,只是乾隆皇帝在世,他不敢为之。一旦老皇上驾崩,他自然毫不留情地惩治和珅。因此,乾隆在世时,任何人告状都不会有效果;在乾隆谢世后,任何人告状都会有作用。问题不是很明显了吗?乾隆也好,嘉庆也好,都可以被看做是与和坤博弈的人,乾隆一死,和坤头上的保护伞没有了,换上了一把悬着的剑,和坤的整个命运就改观了。

我们把这种情况可以看做是博弈中小环境(或大环境)内的若干因素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博弈之人的影响非常大,本来有利于甲的形势,可能会向有利于乙的局面转化,而且,环境的因素(表示外界支持力的因素)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时时在变化的活跃因素,这很有点像万花筒一样,一晃动一个模样,在这样一种不断变化的态势中,善于看清形势的聪明人就会瞧准有利于我而不利于对手的敏感时机发起攻击。就战争而言凡是从远方长途跋涉来攻打的部队,宜速战速决,这是因为他们带的粮草有限,军队经过长途行军打仗过于疲劳,而且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再加上远离家乡,易唤起思乡病,因此不能久战。我们一定知道十面埋伏的故事。项羽的兵马被韩信十面埋伏,本来是想坚守的,结果张良编了些楚国的歌曲让士兵传唱,一时间楚军外围的楚歌不绝于耳,项羽的楚军一听到乡音,都纷纷放下了武器,即使不放下武器的也失去了战斗力。

而东吴的部队,则宜缓战。因为曹军新来乍到,带着一股锐气,难以抵挡,这时候同它决战最不明智,而时间越长,对东吴越有利,因为孙权一方是在自己的家乡作战,这星不乏民众的支持和粮草的供应,拖多长的时间军队的战斗力都不会受到影响。

让我们看一看曹操这次战斗所花去的时间。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到夏口。于是诸葛亮到了东吴,与孙权商量共拒曹操,这应当算是赤壁之战的起始时间了。

十一月二十日,诸葛亮借东南风,周瑜开始攻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