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21279500000036

第36章 趁年轻,不容错过的生命精彩(1)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舵手,生命能不能精彩的绽放,完全在于你对生命采取怎样的态度与行动。每个人年少的时候也总有宏大的志愿,谁都想为自己开辟一个美好的未来。但鸿鹄大志经常在被成长被现实冲击的支离破碎,越长大反而越失去了昂扬的斗志与激情,生命自然精彩不起来。

事实上,我们常常在脑子里不自主地将困难放大,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我们给了自己太多“不行”的借口,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就是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中被错过的。上个世纪中期,一名在剑桥大学读书的韩国留学生,在喝下午茶的时候,经常听茶座或咖啡厅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有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的是某一领域中的学术权威,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的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原来之前他被自己骗子,他总是想象着创业有多么难,自己在意识中夸大了成功的艰辛,而事实上,成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

很多事情我们不敢放手去做,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使事情本身显得那么困难。其实你真去做的时候才会发现,哦,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棘手,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去克服,需要面对的挑战就去面对,只要去用心开创,用心经营,我们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每个人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生命。

“伟大”需与时间死磕

如果是几年前,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万通”是做什么的,可能也就是北京的人或许还能想到北京阜成门地铁边上那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而现在,万通已经成为了大家熟悉的房地产公司,旗下的万泉新新家园、亚运新新家园、新城国际等房地产项目耳熟能详。

万通的董事长冯仑也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万通经过数年的探索、创业,最近几年对市场经济已经适应了,而且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基点,有了更多的自信。”冯仑的话浓缩了万通10年的奋斗。

还有一句话是冯仑经常挂着嘴边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他认为对信念的执着不能靠一时的小聪明。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是再选择而不是将原来的选择坚持到底,“成功者与常人的差别并不是智商而是一种毅力。”

万通的这种毅力既基于对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和行业的理性判断,也基于创业者的经验和创业者的性格一非常固执,“这种固执会产生一种力量”,使人勇往直前。

冯仑对年轻人有许多中肯的忠告,比如下面一些:

一个男人最大的问题,是30好几了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现在社会反差特别大,怎么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就特别难,随波逐流总是成本低,但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你不如设定一个特别大的目标,然后熬,一直熬下去。

怎么理解“熬”这个概念呢?

20多岁刚毕业,你是社会的边缘,什么事都是哥哥、姐姐、30多40多的人在做,你得习之这些人;等到30多岁你开始进入到剧场最后一排,有了一张门票可以看别人演;到40、50岁就是中排靠前一点的观众,看戏你就可以看得清楚了;你如果要出类拔萃就变成第一排了,再出类拔萃你就成演员了,等到你演完了,别人一鼓掌你也就该下场了。

所以刚毕业的年轻人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20多岁初出茅庐的你,就是社会的边缘,你需要尽快拿到入场券。比如说你到了公司,有了一个稳定的职业,或者一个基本稳定的生活。但是你骑自行车、赶公共汽车这就是入场券,很正常。冯仑说,我研究生刚毕业,中间工作八年,每天骑自行车赶到374车站,然后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下来再走一站地,回头想来不委屈,20多岁肯定是这个过程。20岁就想跟50岁人一样,那这个戏就乱了。中国十几亿人多年来都是这么演的。插队是偶然性,比如像丁磊:他是另外一种人生,但这种概率极小极小,成功不是设计出来,是靠信念支撑,加上各种机遇偶然蹦出来的。当你成了演员,基本上也该谢幕了,接下来新的演员又来了,这个戏才能不断唱下去。现在70多岁人基本上又退回到场外了,看他儿子演、孙子演,就这么一茬接一茬。

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想做出一番成就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要慢慢的熬,要知道,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一代人熬!

人生就是这么熬出来的,事业就是这么熬出来的,伟大的成就就是这么熬出来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所遇到的都不是一帆风顺,有太多的坎坷与磨难。在这条漫长的人生路上,人就要尝遍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无论人生如何艰难,只要自己能像熬药、熬粥、熬汤那样,慢慢地熬,耐心地过,熬出的五彩人生是属于自己的。

希望在转角

他诞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桑顿乔森林地区的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从一出生似乎就注定了悲苦的命运,世间的辛酸事统统都要找上他。3岁母亲去世,7岁父亲去世,童年的笑声还不曾透出他的咽喉,他便成为了举目无亲,孤苦伶仃的孩子。

命运真是不公,为什么要将所有的不幸都堆积给一个人呢?他有时会这么想。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付出比山区里一般的孩子更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他先是寄人篱下,为了做工,尽管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可仍是吃不饱饭。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他亦不曾拥有朋友。他每天需要过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劳动的同时,忍住主人和孩子的嘲弄以及虐待。

为了摆脱这种凄苦的生活境遇,为了能让自己过上两天好日子,为了让自己羸弱的身体不再经受摧残,他先后换过五个主人,但遗憾的是,情况丝毫没有好转。

14岁那年,一天深夜,他决定要有所突破,要彻底挣脱这种奴隶式的生活。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清晨,他仓皇出逃,颠沛许久之后,终于在一家锯木厂找到了工作。无意间,他在工作中得到了一本名为《自己拯救自己》的励志图书,他想,自己也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因此,忽然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力图抓紧了一切可以读书的机会刻苦钻研。

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他的求学经历是个窘迫不堪的马拉松实验。他一面工作,一面靠微薄的收入来断断续续地上学。从14岁念到23岁,他终于踏入了大学校门。

他很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时光,因为只有他才知道这一切得来有多么不易,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浪费一点时间。甚至,为了逼迫自己努力读书,他还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苛刻的学习计划。9年后,当同龄人正为前程忙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已经顺利拿下了波士顿大学学位,奥拉托利会学士学位,波士顿大学硕士学位,哈佛医学院博士学位,以及波士顿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同时攻读多个学位的事实并未影响他的收入。毕业前夕,他已经积攒了2万美元,以备创业。17年后,40岁的他成为了一位旅店业里的举足轻重的大亨。

所有人都觉着,这个孩子年轻时太苦了,现在他的好运气终于来了,风水轮流转嘛。可谁知,就在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连年干旱致使经济萧条,日渐衰落,更要命的是那些对他来说是重要至极的旅店,均在一场场不知名的大火中被夷为平地。倾注了其一生心血的五千多页的手稿,也在大火中消失殆尽。

可能有的人走到这一步,就会认为是老天故意在跟自己作对,就会万念俱灰一蹶不振,但他不曾就此屈服,尽管负债累累。他带着永不更变的梦想来到了波士顿,开始了成功学方面的创作。比起以前,他此时更有资格投身这个神圣的事业。悲苦的童年,四十多年的奋斗生涯,传奇的人生经历让他曾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处,又被抛入低谷。因此,命运的磨难,让他对财富拥有着异于常人的领悟力。

1894年,在他心灵深处沉寂了三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其处女作《伟大的励志书》获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一年之内便再版11次。截至1905年,仅在日本一国的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册。

三年后,他义无反顾地创办了《成功》杂志。同样,获得巨大成功。单册发行量超过30万册,拥有员工200名。但命运喜欢对他加以捉弄。1911年,《成功》杂志因先产生内部分裂,后得罪权贵而被告上法庭,无奈停刊。他又一次被命运从巅峰抛至谷底,债务缠身。

他仍不曾放弃,于7年之后再次创办了《新成功》杂志。此刻的他,已是步履蹒跚,77岁高龄。直到6年后他谢绝人世,这本杂志还是照旧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忠实读者。

这就是奥里森·马登——全世界公认的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历史上最大的成功励志导师,成功学之父。

如果有人要探寻奥里森·马登的成功秘诀,那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有绝境的悬崖边,都必然会暗藏着一条通往光明的生路。

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想培养出一颗世界上最昂贵的珍珠。

带着自己的梦想,他来到海边,每天没日没夜地在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地摇头,谁也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都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这时,旁边的沙粒都开始嘲笑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那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不见阳光不见雨露,更没有明月清风甚至连空气都没有,只能每天守着黑暗、潮湿、寒冷、孤寂入睡。尽管如此,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过了许多年以后,那颗沙粒真的被养蚌人培养成为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有了昂贵的身价。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你有没有发现,人生成功的过程与沙粒变珍珠是何其相像呢?也许你只是众多沙粒中最最平凡的一颗,但如果你有要成为一颗珍珠的信念,并且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每颗珍珠都是由沙子磨砺出来的。能够成为珍珠的沙粒都有着成为珍珠的坚定信念,并无怨无悔。沙粒之所以能成为珍珠,只是因为它有成为珍珠的信念。芸芸众生中,我们原本只是一颗颗平凡的沙粒,但只要怀有成为珍珠的信念,终会长成一颗珍珠的。

当然,你要对自己的目标有足够的信心,你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因为实现目标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这段路上你会遇到种种困扰,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与信心,你的目标很难实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始终坚信,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定会有好的结果。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艰难没有做下去的勇气,自认为已陷入绝境,只知道悲观失望。

其实,人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即使自己是一粒细沙,也要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颗珍珠。只有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有一个火热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人人崇拜的电影冥想。可此刻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他除了梦想,几乎一无所有。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决定挨个过去拜访。他根据自己仔细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无情的拒绝,他并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又从第一家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

他就这么一直坚持着,为了自己狂热的梦想,什么都不能令他放弃。当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时,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几天后,他获得通知,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投入拍摄后,这个年轻人非常的卖力、用心。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后来成了红遍全世界的巨星。

陷入绝望的境地往往是对今后的路没有信心,或者是对曾经得到而又失去的东西感到痛心,所以有人会因此而绝望。很多时候,有些事情看起来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但只要不放弃,很可能就会出现转机。

任何时候,只要人在就有希望,遇到任何处境都不至于绝望。流过血,流过泪,付出了汗水,痛哭过后,擦干眼泪,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不论是遇到什么事情,不论事情在现在看来是如何糟糕,千万不要以为没有办法了,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无能。每个人几乎都是由不断失败,再不断爬起来才获得成功的。每当觉得开始绝望的时候,多鼓励自己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就可能让自己跨越苦难的沼泽地。给自己一个机会,生活才会给你机会。

让你的生命发光

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笛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我们得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可以说是一种偶然,是一个千万分之一的概率里产生的,但是只要你在这样的概率下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你就是幸运的,就应该享受自己生命尊严,就有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发光的责任。

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说五官科病房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自己得的是癌症,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表示赞同,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化验结果出来了,甲不幸,他得的是鼻癌,相比之下,乙就幸运多了,他只是得了鼻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