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21279500000037

第37章 趁年轻,不容错过的生命精彩(2)

于是,甲开始了自己生前制定的计划,他将这些计划逐一写在表上之后,就离开了医院。乙这住下来接受治疗。甲的计划表是这样的: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来一趟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近30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背后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的梦想,有的是已经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些力所能及的梦想。

随后,他辞掉了工作,去了他梦寐已久的旅行地——拉萨和敦煌。第二年,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星期。现在他已经着手去完成写一本书的宿愿了。

某天清晨,乙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甲写的一篇散文,忙打电话问甲的情况现在如何。甲说,我真是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甲问乙,你呢?你生活得也很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旅游的事情,早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抛入脑后了。

生活就是这样,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还会活得更久一点。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每个人只能经历一次人生,生命对谁都只有一次,你没有任何理由去虚度光阴,一定要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别那么悲观

在中古世纪的英国,有一天,国王亨利八世率领自己的部属到森林里去打猎,中午,到了要吃午饭的时候,他顺道去拜访附近的一所修道院。因为这一次的到访是非正式的,所以他并未透露自己是国王的身份,只告诉修道院长,他是国王座前御林军的一员。

修道院长很热情地将亨利八世打猎所获的鹿肉,料理成一大盘香喷喷的烤肉,端到了亨利八世的面前。这位在森林中晃荡了一个上午的国王,一见到那些烤肉,立刻毫不迟疑地用最快的速度,狼吞虎咽地一扫而光。

修道院长在一旁见到这种情况,不禁感叹道:“唉!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就是肠胃太过虚弱,连炖得最烂的鸡腿肉都无法消化。如果谁能够治好我的肠胃虚弱,让我能有像你那么好的胃口,那我不惜送给他一百个金币来当做谢礼。”

几天过后,修道院长突然被逮捕了,送到了专门囚禁政治犯的监狱中,每天两餐,只有粗糙的黑面包和清水供应。

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使得自己遭受逮捕囚禁,修道院长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正因为系那个不出获罪的原因,使得修道院长内心的恐惧日甚一日,不分昼夜都无法入眠,搞得自己筋疲力尽且饥渴不堪。

一个星期后,有一天狱卒突然端了一大盘烤鹿肉,走进囚房里交给这位修道院长,此时,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修道院长,见到香气四溢的烤肉,连餐具都来不及拿,直接就发挥双手万能的精神,十指齐下地拼命吃了个盘底朝天。

这时候,一直在门外等候的亨利八世缓缓走了进来,微笑道:“怎么样?院长,我把你的肠胃虚弱的症状治疗得完好如初了吧?那一百个金币的谢礼,还不赶快拿出来,要不然,你可真的走不出这个恐怖的监狱了。”

修道院长见到亨利八世,方才知道他就是国王。对于自己的矫情做作,修道院长虽然感到极其尴尬,但仍是很爽快地拿出金币,心情轻松地回到自己的修道院,从此不再有肠胃虚弱的怪毛病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两句话点出了这个故事的微妙之处。事实上,不是只有年轻人会产生这样的悲剧主角情节,几乎可说是每一个人,部分男女老少,都常会陷入过度自恋的漩涡之中而不自知,犹如故事中的修道院长一般。

科技日益进入,让人们的生活层次不断地提升,但相对的心灵境界,似乎并未获得同等的成长,遂导致许多所谓“心因性”或“自发性”的文明疾病丛生。

故而,正确的因应之道,必须先建立现代人健康的心灵。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自然而然,健康的身体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课题。

不妨就从这一刻开始,停止所有自怜自艾的消极意思,试着然给自己的心灵变得快乐且充满期待,只期待最棒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最重要的是活的精彩

一天晚上,一个电视节目中正在播放一段采访节目。被采访的人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年轻牧羊人。

记者问:“你放羊干什么?”

牧羊人答道:“攒钱。”

又问:“攒钱干什么?”

答:“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小孩。”

“生小孩干什么?”

“放羊。”

听到这个答案,电视机前的我感到又是可笑又是可悲。看着牧羊人一脸茫然的表情,我替他感到难受。牧羊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贫困,也不在于他从事的职业,更不在于他攒钱的方式,而在于它正陷入一种麻木的生存状况之中而不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牧羊人,只不过我们不是在放羊而已。

有一次买衣服,去了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专卖店里,在那里,我认识了店里的老板——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

这女子也是出身贫困的山区,有幸来到城市里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再会家乡,依然留在了城市,当过记者,当过摊贩,开过服装店。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女子认识了一位皮尔·卡丹的代理商,信心百倍的她东挪西借筹款,在省城闹市区租了个门面撑起了一个专卖店。创业之初,她吃住在典礼,为了付那里昂贵的租金,她有时一顿饭只吃一个馒头充饥。热情周到的服务终于让专卖店里有了络绎不绝的顾客,生意红火的不得了。她仍过着艰苦的生活,没舍得下一次饭店,没买过一次时尚的衣服,每天都十分节俭。渐渐地,她口袋里的钱就像滚雪球一样一天天多起来。一年前,她竟把左右邻店都兼并过来,同时还找平了6名员工。已成款姐的她不无真诚地说:“都市里到处都能掘到黄金,关键是你要选择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生长在城里的人在下岗的风雨袭来时却感到手足无措,整日哀叹命运不济。”

其实,只要细心地观察一下四周,你就会发现,在都市的角角落落,确实生活着生命力很旺盛的乡下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下、在酒店、在商场、在快餐店、在书摊……他们从事着或复杂活简单的工作,以乡下人的勤劳与质朴,以乡下人顽强的生存能力,挤进了钢筋水泥混凝土构筑的城堡,开拓一块哪怕是极小的天地,并且有滋有味的活着;而那些一生下来就有了城市户口的城里人,在失去铁饭碗之时,却连一条生存的路也找不到,比起进军都市的乡下人,一些城里人已经输了,并且输的很惨。

即使我们拥有骄人的文凭,拥有大城市的户口、住房,面对下岗或分流,我们惟有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谋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不断地刷新自己,创新未来,才有可能处变不惊,才可以在繁华褪尽后重新镀亮人生。

大城市是一块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地方,信息时代的浪潮无疑要叩击每一扇门,原先的享受哲学正面临重创。敢于直面未来挑战,把曾经的成功或荣誉放倒身后,一切从头开始,才能立于时代的潮头。

进步与否,不取决于拥有多少财富,倒是取决于是否具有发展观念,当你正津津乐道于已经拥有车子、房子、票子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你也许还是一个小羊倌而已。

靠自己征服命运

靠天靠地靠别人,统统不如靠自己。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那个人,自立自强,永不服输,才能征服命运,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尤其是现在这样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里,只有具备这种自立自强的品质,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为人知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最好的例子。李嘉诚很小的时候,为了逃避战乱,他们一家来到了香港,但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香港,香港的市场上也是百业萧条。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李嘉诚的父亲只好玩命的工作赚钱,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且由于常年的劳累,再加上贫困、郁愤,李嘉诚的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病,在家庭最困难最需要他支撑的时候,他倒下了。

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在了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身上。李嘉诚扛起了担子,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读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李嘉诚父亲也满心期待着儿子能够学友所成、出人投递。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开始了更拮据的生活,他们全家人每天两顿稀粥,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家一天的“美食”。每天一放学,李嘉诚便匆匆赶到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每次听到儿子的好成绩时,父亲苍白的脸上就会洋溢出宽慰的笑容。

然而,由于长期没有钱进行系统的治疗,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最终还是病重去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走完了自己坎坷而艰难的一生,也告别了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非但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分一毫的遗产,反而留给了李嘉诚一副沉重的家庭重担。

临终前,李云经哽咽着对儿子说:“阿诚,以后这个家就全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李经云深知还未成年的儿子很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来维持这个家庭,但同时他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便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以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类的遗言。

李嘉诚永生也难忘父亲的熏陶和遗训,还有这训导背后的苦心,他将父亲的话铭记在心,在之后的风雨人生路上,每每想起父亲的话,都有一种莫大的激励,这也让他终身受益无穷。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这一年,李嘉诚才只有14岁,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

几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自己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自己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人生计时,总是黯然神伤,并产生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之情。

有多少孩子14岁的时候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还正渴求父母关爱呢,但因父亲的辞世,弟妹年幼,母亲赚的钱根本不足以贴补家用,再加上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了李嘉诚的早熟。

作为家中的老大,又目睹了母亲为维持家庭生活作出的辛苦,李嘉诚对母亲非常的孝顺,觉得自己应该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这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现实。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遵循父亲的遗愿,独立谋生赚钱,支撑起这个家庭。舅父没有横加阻拦,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李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但舅父始终没有开口,李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商业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一个少年来说,是一种灾难,但它也帮助人成长,催人早熟,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迫使少年李嘉诚丢掉幻想,把自己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从此开始自我奋斗,由一个地位低下的打工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熟、成功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