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21240200000020

第20章 看准自己的长项与弱项(1)

让我们头把两则趣味事例放于文前,为读者调节一下阅杀口味。

例子之一:丘吉尔炒股记929年,丘吉尔的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鲁克陪他参现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蝉里、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柒了丘吉尔。备时他已年过五旬,但狂傲之心丝毫未减。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小茱一碟。他让巴鲁克给他开了一个户头一老狐捏丘吉尔要玩股票了。

丘吉尔的头一笔交易很快就祓套住了,这叫他很去面子。他又瞄准了另一种很有希望的荚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准大胜。但股市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如此折耨了一天,丘吉尔敌了一笔。

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浑。下午收市钟噙,丘吉尔惊呆了,他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正在他绝望之时,巴普克递给他一本账薄,上面记录着另一个也叫温斯顿,丘吉尔的人物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香克早轧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的聪明睿智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步股市,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革。他吟附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丘吉尔要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要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丘吉尔一直对这段耻辱的经历宁口如瓶,而巴香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柢趣事。

例子之二:马克吐温的败笔

玛克吐温是美国幽默短篇小说大师。遣憾的是这个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天才,在商界却是一个十足的笨。他一生中的两次经商活动,是两次伤心的政策失败,是两次黄金梦的破灭,给他带来的是劳民伤财、债台高筑的结果。

马克吐温第二次经商是开办出版公司。

马克吐温5岁的时较,他的名气更大了。他所写的书有不少都成了畅销书,人们争相购阅。出版商看准这一行情,争相出版他的作品,因此而发财的大有人在。

看着自己的作品的出版收入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能拿到其中的,马克吐温额有惑触。他想:为什么我不自己开个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自己的作品呢?这时候,他手头有6部作品即将腚稿。他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把它们交给出版商,最多只能得到3美元的稿剩;如果自己出版,至少得25万美元的收入,二者差距8倍之多。他决心当个出版商,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

可是,马克吐温没有任何建立和管理一家出版公司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不懂。他只好请来3岁的外甥韦伯斯特当公司的经理,然后由他出面,贷款购买了2部印刷机,建立了家装订所,还雇用了?万多名推销员,大张旗玫地干起来了。

马克吐温自己印刷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小说哈克贝利资恩历险记。这本书以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文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一出扳,铕路很好。第二本书是他的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该书的主人公格兰特是美国尚北战争中的北方军总司令,曾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伟人。但在他离开白宫隐居后不久,本来很有眼的储蓄祓人蹁走,成为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由于美国人对这位前总统的命运十分关心,所以这本书成了杨铕书,出版不夂销售了6万册,获利从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尾收入中的42万元赠送给这位前总统的遣嫿,8万美元分给出版公司,自己留4万美元。

马克吐温祓这两次偶然的胜利犒得昏昏然,他继续扩大他的出版业务。谁料到,经理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一窍不通。他们两人的关系,是一个外行不断地向一个门外汉下达一些稀奇古怪、充满浪漫色彩的指示。后者无法理解前者指示中的奥秘,双方经常为此争吵不休。到了第三个年头,韦伯斯特惑到实在难以再干下去了,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得亲躬商务。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别提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出版公司了。这个出版公司勉维持了年,最后在时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讲塌。马克吐温为此背上94万美元的债务,他的倩权人竟有96个之多。他最终在经商活动中铷底失败了。

丘吉尔是英国的首相,他最撞长的是政治活动和玫治上的交易,人称老狐狸。按理,政治上的投机与股票上的投机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当然也有着不同的规律。丘吉尔以政治上的成功和得意,以为凭他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于政坛的能力,玩点小股票不过是小菜一碟,肯定能够无往而不胜。而结果,事与愿违,一天做下来,令他一败涂地。

这里面,既存在着没有摸透股票的经济规律,贸然上阵的问题,也存在着轻敌的问题,还存在着自信心过强的问题,是诸多问题的综合症。但最主要的是,玩政治是他所长,玩股票则并非是他所长。放弃所长而用己之短,肯定会输得很惨。

马克吐温犯的是与丘吉尔同样的错误。对于写作,他已经是一位大师,但对于经营,他则是一窍不通。财务运筹、生产经营,这是不同于文学写作的另一类学问。平时我们也知道,搞文学是形象思维,搞数学运算是抽象思维,大体善于形象思维的人,抽象思维就不发达。反之,抽象思维的人,形象思维也是短项。大约,马克·吐温也是一半脑袋发达而另一半脑袋不发达的人。他并没有学过财会和经营,不过,看他见了数学就头痛的架式,即使去学,也不会有兴趣并且很难精通的。一见出版商的利润丰厚,马上就去开印刷。结果也与丘吉尔一样败得很惨。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面对着两难的抉择,还有一个决策者自身条件的问题存在。每个人都有个人的长项和短项,都有某一方面的精与不精,也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不同。这些不同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学习得来的。但不管怎么样,一个田径运动员,不可能再成为游泳冠军;即使是田径运动员,其中的短跑选手,也不可能去掷铅球或铁饼;即使是短跑运动员致力于短跑,仍还有年龄渐大要退出体坛的问题存在。不对自己的特长与实力进行全面评估,自以为什么都行,立马就下决心,并想在新的岗位上干出名堂来,就难免会像丘吉尔与马克吐温一样碰得头破血流。

当然问题也不是那样绝对,从上面两则事例来看,也许马克吐温一辈子成不了出版商,但若是让丘吉尔多做几次股票生意,或许渐渐会进入情况,反败为胜。每个人在他事业成功的那一点上的作为,或许并非是他长项的全部,有些人如达芬奇之流,很可能有几个长项,他能够在几个方面都做得出色,只是有些长项被他现实的成就所埋没了。

然而,就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也并不影响我们这里所讲的这个观点:面对两难问题的决策,一定要知己,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长处与实力,择可行者行之。

一个人能够在哪一方面有所长,在哪一方面做出成缋,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爱好、特长,而另一些孩子则小时候什么都不是,有些孩子从小是神童,而另外一些孩子从小笨得可以,可是到了大起来,那些神童则江郎才尽了,而没有出息的孩子则反倒大器晚成。这种情况俯拾皆是。并且,人的成长与成就还有环境的诸多制约存在。一个孩子本来是有这方面的特长,但他的环境没有这种机会让他发展,从而失去了成长的机遇,也因此扼杀了某一个天才,这也是事实。这就像过去中国的农村中,有许多孩子很有天赋,但由于家境困难,负担太重,从小没有机会念书,结果成了文盲。若是让这个孩子有发展的机会,他很可能成为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或某一方面的大师级的人物。

我们只能承认生活中有大量的遗憾存在,这种遗憾直到今后的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无法彻底消除。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有许多是可以消除的遗憾,仅仅是因为人为的因素,制造成功了。在当今的中国,由于一对父母只生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加重了,对孩子的压力加大了,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身上的情况也日益严重。有许多的家庭,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从小就把钢琴、小提琴替他买好了,要让他学一门技术。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错,碰到孩子是这方面的材料,很可能就学出来了;若是碰到孩子本不喜欢这一项,那么最后不但学不成,而且掩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慢慢显露出来的,细心的父母可以在平时的观察中逐渐得出结论,然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助其发展。不管地里长的是什么苗,只想要拔苗助长,或者一个劲地猛施肥、浇灌,恨铁不成钢,逼令孩子这样做而不许那样做,很可能阻挠了孩子自己意志的发挥,结果陡增失望。

这正如某一个孩子要学自行车,在会与不会之间,父母可以在自行车后稍稍地捏着后座,让他自己去歪歪扭扭地前行,甚至孩子跌上几跤也没有关系。偏偏有些父母太过关心,见到路中间有一块石头,就大声地臧。当心,别撞到石头上!其实孩子也已经看见了,并且也做了避开的准备。但是由于身后父母的大喊,反而使他乱了章法,本来撞不上那块石头,这下非撞上不可。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帮了倒忙。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孩子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他的基因与他的性格中某些要素渐渐显露了出来,他的爱好与特长也在其中或隐或显。于是,每个孩子都在画着自己的生存曲线,当然这条曲线受到社会与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制约,不过在这种制约中,有时是孩子克服了制约,有时是制约约束了孩子。伹不管怎么说,没有父母的强行干涉的曲线是一条自然柔和的曲线。

现在如果加上父母的干预,要孩子这样干,不要那样干,问题就来了。父母硬是把自己的期望曲线强加到孩子的头上,逼着孩子一会儿这样干,过一会儿又那样干。两条曲线就在那里发生了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本来的柔和曲线中就加入了强行扭曲的成分。加之,孩子愈大,自我意志也愈强,反抗精神和逆反心理也愈重。许多的不必要纠纷和悲剧就在这种两条曲线的搏斗中发生了。这正像那个骑自行车在路上碰到了一块石头的孩子,当他被石头撞倒,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会回头埋怨自己的父母:你们叫什么叫,要是不叫,我还撞不上呢!的确,要是父母不在身后瞎叫,孩子的确是可以避开的。

这种父母强行叫孩子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的做法,很可能还遗祸无穷。因为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强行干预下生活,最后弄得他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即使有一些儿主见,常常要考虑到父母的干涉而畏首畏尾,不敢独立决定行为方案,反而使这个孩子像一辈子长不大似的,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当培养孩子独立决定问题的能力,面对两难问题可以帮孩子分析情况,提出建议,而一旦需要决策时,一定不要放过让孩子自己体现意志的机会。越俎代庖、替主官升堂问案的办法,不但不是在培养孩子,反而是在害自己的孩子。

自然,对孩子的坏毛病坏习惯放任不管,一味骄纵,也会滑向另一个极端。由于孩子的不成熟,他她)表现出来的意愿和决策往往是感情气特别重,也有幼稚可笑的一面,父母对孩子的决策应当起到协助修正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放任不管与强行干预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日本文部省的做法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日本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青少年徤康的个性和独立的能力。

校园中的暴力事件、青少年的自杀、学习时间过长、缺乏个性和缺少娱乐叶间等现象,已成为曰本目前教育制度的某些弊端。为此,近年来曰本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这种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文部省下属的特别科学委员会将负责在两年内制定出新的教育计划,然而,现行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日本的需要。

新的教育制度,首先强调要改变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做法,重点培养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和不惟命是从的人才。

一些社会学家就日本最近发生的几次事件指出,日本人缺乏应急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如995年的神户大地宸和-57病毒事件充分反映了这种现象。因为,在这两次事件中,救护人员和医生因缺乏指南而未能找到紧急解决办法,以至于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为此,专家们认为,今后的教育不仅要强调个性,而且还应推动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具有透彻的分柝能力和敏锐的头脑,以及独立判断和办事的能力。

对现行日本教育制度持批评态度的专家认为,目前的日本教育体制使学生头脑懂化和推命是从,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学生入校时恪守的种种校规就反映了这种弊端,如一律穿校服和限制头发的长度等。这种着重于整体的规范忽略了发掘孩子健康个性这个重要课题。

在改革教育内容和3化学生个性的过程中,人们希望能减轻几童的学习负担,因为这会造成学生沉重的思想压力,一时觉得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出现自杀日本文部省的这一做法,其总体精神与我们在这一章中所强调的是一致的。

即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和独立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相反。只有具备这样一种本领,一种真正的处世本领,孩子成长以后对于许多的两难问题就有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同样,美国的教育方法也可以供我们中国的父母予以参考。

让我们看一看美国的教师是怎样教导孩子的。

唐娜是罗格斯女士班上的一名小朋友。她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的周围环境,也学会了自己制定比较简单的活动计划并能自己完成计划,但她很少能在此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计划,也意识不到还有其他的选择。于是罗格斯女士准备帮助唐挪学会丰富自己的计划。

罗格斯女士:唐疖,你今天想干什么?

唐娜:我想去木工区做一个飞机。

罗格斯女士:唐娜,把自己的标记牌挂到木工区,然后做飞机。

唐娜:罗格斯女士,罗格斯士,看看我做了什么?看看我做了什么?

罗格斯女士:真是个漂亮的飞机!

唐娜,你是怎么做的?唐挪:罗格斯士:你先做了什么?唐挪:我先把钉子敲进去了。罗袼斯女士:然后你下一步干的是什么?

唐娜:然后我又把这个钉子敲下去,再把这个装在后面。

罗格斯女士:现在你的飞机做好了,你准备用它来干什么呢?唐赛:不罗格斯女士:好吧,你这个计划很好。你计划做一架飞机而且做好了。

唐娜:我不知道。

罗格斯女士:唐娜,你有没有在积木区看到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放到飞机上一起玩?

唐挪:没有。

罗格斯女士:好,让我们来看一看,也许你在美工区能找到什么东西可以放在飞机上。看也许你可以给飞机涂上颜色,你喜欢不喜欢做这种事?

唐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