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21240200000018

第18章 向左弯,再向左弯(2)

天门山位于张家界市郊,是一座宗教名山。山腰有眼,故称通天之门。战国时有道家在山上炼丹,唐代有佛家在山上建寺,元代有偻家在山下建书院。相传历代有赤松于、鬼谷子、张良等在山上修行。三国时,吴王亲赐天门山名,从而使天门仙山名声大噪。李婢在山上住下来后,她每天便琢磨着天门山门那副古联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的深刻内涵,也唱唱歌练练噪,也漫山遍野地挖野莱。

她为什么要做此选择呢?人们只要进一步了解她,答案便不找自得。李钸有句名言:艺术的高峰须从寂寞处攀登,人生的价值便是艺术的高境界。她还与友人谈过人生的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学、艺术、哲学,四是宗教。人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会涌现出亮点。李蜱还喜欢逛寺院,她发现伟经通过佾尼吟唱出未,竞变得那么悠远而裳撼人心。李蜱的挚友杜禹先生在她出家后贫此她学佛,就是她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种力量积蓄,她是想通过学佛,从佛音中领悟音乐的大智大慧。她有个宏愿,就是要走遍全国,从56个民族的民族音乐中吸收营养,她学佛学,佛音使是这一计划的开始,而张家界又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由此,我们对李挪选择张家界以及她后来出家的举动,便不难理解了。答案便在其中。至于她落户于张家界,造屋于天门山,个中原因,自然与她的挚友杜禹先生开发张家界天门山的计划是分不开的。

李挪出家,是她到张家界落户,在天门山孤住两个月以后的事。佛法佛音,对她的魔力太大了。她先是去了山西的五台山,后又去了广州的某寺院,并且取得法号为释昌圣,佛门里称为释昌圣法师。时间推移至998年3月24日,李锌又独身一个人去了美国。她是在张家界永定区公安局办的护照,护照号玛是:434392。

(敬有权供鸩引文的倒数第二段,是对她学佛、追求艺术高境界的答案。从这段文字来看,李娜是想从佛学中吸收艺术养分,也想从学佛中加强自己的人生修养。她的带有一些混杂性的行为,既不是彻底地抛弃艺术,真正成为一个面对青灯古佛的尼姑;也不是只想借鉴佛学,使艺术提高一个境界。她是既落发成了一个尼姑,也通过这一行动继续完成对艺术的修养,这是一种合二为一的行为。我们若把她的这个行为拆开来分析,这里面充满着矛盾性:其一,面对着大城市红尘的喧嚣,她有追求安静,想入名山大川中去加强潜修的一面;其二,她并不想放弃艺术去彻底归于宁静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她崇尚佛学,是认为这对于她的艺术会是一个提高,其三,虽然她不想真正成为一个佛教徒,但她却在光孝寺受了千佛大戒,受了剃度,并且取名释昌圣法师,成为了形式上的尼姑。

她的这种种矛盾的行为,代表了她的矛盾心理,即她想抛开红尘,毕竟还没有彻底抛开,因为她来张家界所以受到如此的欢迎,正是因为她出了名,她是一位名歌星,若是一个普通平民,张家界不会对她打开那么多绿灯,她享受了一个名人可以得到的荣耀与拥戴,一旦完全抛弃了这一些,她恐怕以后会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这一点,会令她受不了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画出她的行为线路呢?看来是可以的,她的行为线路如果真如所引这篇文章中所说是双线的接合:

一条线一对佛与佛学的追求与向往,若是说得更深刻一些,是她的骨子里或基因里有诚心向佛的一面。

另一条线一一她的后天环境是在红尘里走红,这个环境给了她好处,也给了她留恋。她还没有决定甚至下不了这个决心彻底抛弃红尘,直至抛弃她所热爱的歌咏艺术。

于是,构成了她如今的道路:既向佛又向艺术,从佛学中吸取艺术,走兼有两者双修的复合道路。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按照她自己所讲的四种境界,她只走到了第三种境界与第四种境界的中间。

不过,即使是我们对她不了解的人,当我们听到了她的那一曲青藏高原之后,也曾为她那歌声里所具有的空旷、悠远、飘渺和深沉的韵味所震撼,觉得她唱这样一首歌子的确不同一般,带有佛家梵唱的意味。因此,我们承认,她的确把梵唱中的那些凝重、悠远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去了。

由于她有了这种修养,她也就善于唱这样一类凝重大气的歌子。据说,她告别第二故乡张家界时,曾经高唱了一曲天门山之歌,这首歌子与那首青藏高原都有那么一种说不出来的深沉的意味:走近你,为那亘古不变的誓言;走近你,为那遥远如初的梦幻。是什么让我的心如此安宁,我终于看见了天门山。

天门洞天,我乘朝云欲归去;云渐如海,我化清风又重来。

以上我们是说,李挪自己可能也想不到那么深,有时对自己的行为也不那么了解,她可能是率性而为,但是从她平时的一贯表现,从她的知己好友对她平时的了解,她的一切行为和选择,可能早就蕴含在她的骨子里了。她只能(或只想)这样走而不想那样走。

我们说冥冥之中决定了一个人行为的轨迹,并不是真的承认有上帝,是上帝的安排。我们是说一个人的血肉的基因与文化的基因,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已经为她或他画定了一条行为路线,她(他)只可能是这样走而不能是那样走。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基因对行为的规定性。

据德国的一家彩色画刊公报道,科学家们对产生爱情的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瞬间产生的爱情不再是秘密:男人与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的情况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就像把数据储放在软盘上一样。

年铃越大,脑子里的这个图像就越具体。第一次自己的目光接触时,眼睛、头发的颜色、发型、风度以及服装等最初的信息,以时速432公里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

特征与所储存的理想条件越是吻合,大脑发出的信号就越强烈:这就是爱情!人体内的化工。便开足了马力。随后的情况是:―间脑释放出调情激素。这些激素消除了任何疲倦的感觉,精力大增,心情愉快。人的感觉是,处于兴奋的高潮。

脑垂体产生一种去讨好对方的要求。手心出汗,暖流通过全身,呼吸、心跳都加快。

―鼻子里的某些细胞对信息素做出反应。这是个人的有引诱力的气味,对方的皮肤上有这种气味。但是,只有异性才能接受这种爱情的香味。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对象的气味。

一一产生调情激素的作用能持续二三年时间,然而爱情并不会因此而冷淡下来,因为只要有自己觉得满意的对象在身边,大脑就会形成一种幸福激素。

几乎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大脑里储存着一幅理想的爱人图样:身高、长相、性格、脾气、风度等等。从这个人很小很小懂事时起,就在不断地制造和完善着自己的爱人图。细说起来成因是很复杂的,他或她很可能是从父亲母亲那里,从偶然见过一面的陌生人或朋友那里,更或从小说、电影以及其他方面不断吸收自己所喜爱的,抛弃自己所厌恶的,然后综合而成。

记不得哪位香港男明星说过的了,有人问他想找个什么样理想的爱人,他说是喜欢钟楚红的嘴,关之琳的眼睛,王袓贤的腿,后来有的电脑专家把这些都很美的东西拼凑起来,结果也并不觉得是美的。但是你放心,在那位男明星的头脑里,这种拼凑是活生生的、有机的,所以他所构成的爱人图是十分完满的。我们平常的人也一样。要是某一个女性从小就对男性的小胡子感兴趣,那么她的爱人图像上的男子一定是长着小胡子你要是那个男性从小就因为某个印象对穿高跟鞋的女性表示讨厌,那么他以后被别人介绍,去与一个穿高跟鞋的女性谈恋爱,很可能就会吹灯。这就是说,千百次的印象经过这个人的筛选,把最喜爱的东西保留了,把不喜欢的东西淘汰了,最后完成了他认为最理想的爱情图样。一旦他或她在现实之中碰到了相似的人,他(或她)立即产生了好感,这就叫一见钟情。愈是与某个人头脑里的图像接近,对这个人产生的爱情魔力也就愈大。

这里,我们只是借用一下人头脑里的爱情图,用以说明人的行为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