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21240200000017

第17章 向左弯,再向左弯(1)

民间有鬼打墙的说法,就是说当一个人在陌生之地森林、草原戈壁行走时,闹不好,走着走着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了。这意思是说,人被鬼所迷,鬼筑起了一堵墙,人就只得按照鬼的路线绕囿子,最后回到了起点,这种说法虽然是迷信,但也真被一些人碰上过。记得一位友人说过,他一次在大草原上迷了路,司机也辨不清要去的地方了,于是开着汽车钆转,结果竟又返回到了出发点上。愈是陌生之地,愈是大而无边的地方,就愈是容易碰上这种情况,其实这不是什么鬼在使坏,而是人的习惯使然。

无论是跑步、骑自行车,还是驾驶汽车,甚至是划船,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人总有不知不觉地向左方倾斜的习惯。

在田径运动中,凡是2米以上的项目,运动员都是向左转弯的。向左转弯给人一个很自然的感觉,若是向右转,就显得不自如。

据外国专家分析,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的心脏位于身体左侧,所以重心容易偏左,第二个原因是,人的跳跃等动作的起跳脚都是左脚,所以向左转较为容易。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人类的两只脚,左右各有其作用,左脚起支持作用支撑重心、右脚起运动作用掌握方向与速度。因童心偏于左脚,所以用右脚蹬地来增加速度和拿握方向,由此得出左转弯顺利的结论。于是,92年,国际田联成立之际,把赛跑的方向统一定为以左手为内侧,即向左转弯,并列入田径规则,一直沿用到今天。

这就是说,由于人的心脏在左边,人的身体的重心偏于左,于是左脚得支持住这个重心,左脚的立点就等于一个圆心,而右脚一般比左脚有力,甚至跳跃与步幅都比左脚略高略大,这就等于以左脚为圆心,以右脚为半径地在那里画着圆。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看不出来,但长跑或走长路时,这种倾向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理论,或者说这个规律,也可以运用到人的行为科学上来。我们人生的轨迹,虽然如丘吉尔所说的,是一些活见鬼的事件的组合,但它仍透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像田径赛中的转大圈规律。

我国着名的老作家谢冰心,她与巴金、老舍都是很好的朋友,她曾谈起对这两位老友的看法,这里抄录两段,可以供我们借鉴。

冰心:巴金不大说话,很沉默,脸上总是很忧郁的。所以我总说,巴金忧郁的时候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他一贯的表情都没有像我其他的朋友那样哈哈大笑过,他总是拫严肃的。我喜欢他的就是,这个人呀,一辈子说真谙,心口如一,从来就不说假话。跟我说的都是实在的谈,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第二个是他对媒揭问题的严肃态度,是我所有的文人朋友里所没有的。他结婚比较晚,4岁才结婚,他对萧姗很专一、忠诚,所以齑壜无了以后6年,他才开始写关于萧珊的事情。〒见,不知他写过多少次了,最后才写出来。所以那个时候有人说巴金快结婚了,我就不相信。关于这两点,是我的朋友里所没有的,惟一的就是巴金。我的朋友多了,像杲实秋他们,要说才情什么的,他们都有,就是没有巴金这么专一。我最佩服他的就是这一点,我最喜欢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所以巴金给我的信我都另外放起来,我另外有个盒子专门装巴金的信。巴金还有一点,他不会太褎扬自己,吃的没有什么特别,什么都没有特别。

冰心:我覚得老舍自杀很可能,因为他这个人脾气拫硬。我总梵得他一定会跳水死,他的小说充的人差不多都是跳水。我想,他这个人受不了多少委屈,他受欢迎时,听到的全是称赞的铦,他也惯了,被人打他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听说他无,我一点都不奇柽。他的脾气跟别人不一样,他受不了一点委屈。还有,那时候夸他的冰心女士因为很了解她的两位作家朋友,所以谈起来如数家珍。在这次谈话中,我们注意到了她对这两位朋友的行为预测。让我们单独挑出来再重复一番。对巴金一巴金敢讲真话,对爱情专一,是他的两大特色。所以,当巴金的夫人死后,有人传说巴金快结婚了,冰心不相信即她认为巴金不会再婚。

脾气很硬,受不了一点委屈,平时听到的赞扬很多,忽然有人对他批斗,他是受不了的。而且他的小说中死的人差不多都是跳水自杀,她也预测如果老舍要死,也会跳水而死。

人也多,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不好。他这个人又拫乐现,平常玩筹呀,什么种花隹,他很随便的。忽然有人对他那样批斗,他是受不了的。他凳得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地方。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个性其实是他的基因特征的外在表现,如果他已经生就了某一种脾气个性,那么只要你对他十分的了解,就会估计面对某一个难题时,他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行为,而这种行为正好是他原来个性与脾气的延伸。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若是你对一个人有充足的了解,这个人已经活到了3岁或4岁,你若能够画出他以往的行为轨迹线,那么,你就很可能按此规则再画出他的行为延长线,这条行为延长线就是他未来的行为轨道。

这里面,有绝大部分是这些人物小的时侯就已经定了位的,而另一部分则是后来养成的。例如上面的例子,巴金的敢讲真话、优郁、对爱情专一的特点,和老舍脾气硬、受不了委屈的特点,都是从小就生成的。只有老舍的另一点:他事业有成以后,听到的都是赞扬声,没有人说他不好,这是后天环境里养成的。而这后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到了文化大革命时对他进行批判,把他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这便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正是这种落差,让老舍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

当然,即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脾气与个性,但我们仍然不能预测老舍会碰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场大劫难。要是没有这一场大劫难,他这一辈子都过得较顺利,很可能不会投水自杀,他以后仍会生活在荣誉与幸福中,还会创造戏剧与文学上的更大辉煌。因此,我们只能这样说,按照老舍的脾气与性格,他是受不了委屈的,要是碰到什么挫折与危难,那么按照这种性格的发展,他只会宁死不屈、宁折不弯。

而巴金先生,他优郁,待人诚实,从来不说假话,对爱情专一,这些东西也是天生形成的。作为他的好朋友一冰心,由于对他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当他夫人去世后,有人传言巴金要再婚,冰心就是不相信,而事实证明了冰心女士是对的。

平时,若是某个人的朋友有了某种沣遇,做出了某种行动,他的一些朋友在一起议论时,总是会说:嗯,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或者说:不对,这肯定不是他所为,他是受冤枉的。朋友们的这些结论,都是因了对这个人的性格的了解仿出的,而一般来说,了解某个人愈加深透,这些话便愈有预见的正确性。

说实在的,我们说向左弯,再向左弯,只是具有形象性的意义。我们说这句话时,表示我们是讲当这个人出生到了世上,父母替他安排了特定的基因,家乡的山水替他安排了特定的文化基因,而后天赋予他的特定环境里他又吸取了某些特定的行为经验,于是,他今后的思维决策方式和行为模式被基本上固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就有了痕迹可循。当他每次碰到问题或者碰到两难问题时,他一般地会做这样的思考而不做那样的思考,会做这样的决定而不做那样的决定,会走这样一条轨道而不走那样一条轨道。这种东西是无形的,甚至是埋在心灵深处的,不但不了解他的人不知其然,就是他自己,有时候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走这步棋而不走那一步棋。然而一且我们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分折给他听后,他一定会点头承认,他的思维方式是被某些东西框定了的,由此而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也是被框定的了。

不错,人的一生永远定不了位,只要他还活着,就仍不免受到环境的影响少年时代感兴趣的事情到了中年时代就不感兴趣了,青年时代想要率性而为的事到了老年时代则畏首畏尾了。诚如南宋词人辛弃疾先生所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说天凉好个秋。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在不断地变更着的。这种变更产生了人行为决策的不稳定性和模糊性。如若某人要决策的不仅是事,还有事中的对手一另一个对立面中的人,那么,他的对手也在变。有了这两个变量,肯定会比一个变量更变化多端,于是给我们的决策带来了更大的难题。事物总是这样,有一个基本的一面,稳定的不变的一面,也有另一个容易变动的一面,它们之间又具有某种关联性与统一性。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得搬用老例子了。

这就是彭德怀两次向毛泽东提意见的例子。第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第三次战役以后。由于三次战役的胜利,由于志愿军部队一度占据了三七线和汉城,中国国内的盲目乐观情绪高涨起来了,把美帝国主义赶下大海去、解放全朝鲜充斥于报纸之上。冷静的彭德怀对此感到忧虑。因为这时的赴朝部队,衣鞋粮弹均未补充,很多战士赤脚作战,志愿军的生活与作战状况极其艰难困苦。他深惑战场情况用电报说不清楚,必须回到北京来向毛泽东主席面陈。95年2月2日午后,彭德怀在西郊机场下了义机就乘车赶赴中南海,不巧毛泽东当时住在西郊玉泉山静明园,彭德怀又命车折返西郊。当他急急进入静明园时,毛泽东正睡午觉。秘书和警卫人员劝他等一等,彭德怀面色严肃,大声说:我有惠事要向毛主席汇报!他不颍警卫的栏狙,推门而进,将毛泽东唤醒。

毛泽东事先已收到彭德怀要回京的电报,立即起床,一面穿衣,一面打趣地说:只有你老彭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第二次是959年的庐山会议上:7月2日上午,彻夜未珉的彭德怀踩着晨露向毛泽东住的美庐走去。经过一夜的反复思索,他决心找毛泽东面谈,把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看法统统告诉他,希望毛泽东能在会议上把当前存在的严重问题,再着重讲一讲。在他看未,凭着毛泽东的崇高威望,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困难。事有不巧,美庐的警卫人员告诉彭德怀:主席一夜没有睡,刚刚躺下。彭德怀只好怅然而归。在战争年代,彭德怀为了紧急的事情,首经推开警卫人贸的阻拦,救过毛泽东的被窝。那时,闯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都是急忙披衣起床,谈完要谈的问题,有时候还笑着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进来提意见!现在情况虽然也紧急,但毕竟已不是当年了。从彭德怀住的76号别5到毛泽东的美庐,走林荫8道不过2来未,但是一次面谈的机会却失拌了。

这里把彭德怀两次向毛泽东提意见放在一起来做比较:第一次彭德怀无所頋忌,一把推开蓍卫员,直闯毛泽东卧室,毛泽东急忙披衣而起第二次彭德怀在毛泽东的别墅门前停住,了脚步,怅然而归。形势是同样的危急虽然一次是战争,一次是和平建设,也同样是毛泽东在睡觉,瞀卫人员劝阻,可是,彭德怀的行为变更了,这是为什么?

要说原因是很多的,一是的确和平年代的事情没有战争年代紧急,二是彭老总又经过8年的磨练,有了更多的经验敦训。但这一切都还算不得什么,更主要的恐怕是毛泽东作为领袖的威严比以前增加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在战争年代的那种和谐、不分彼此的关系消失了。

我们说,在中国历史上,刘邦立国、当上皇帝的前后,朱元璋立国、当上皇帝前后,这种君臣之间的距离都在明显地拉大,大臣向君主陈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那样无所顾忌。当上皇帝的君主立即建立起一整套朝仪制度和等级制度,让本来朝夕与共的战友再见到他必须三跪九叩。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舨社993年4月贩,第452页、第外3页鲁我们要声明的是决不能把毛泽东与元帅之间的关系与各封建帝皇的君臣关系画等号。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数千年的封建国家,这种君臣关系上壁垒森严的阴影在建国初期并没有彻底消除。

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彭德怀本来该直向前闯的脚步发生了偏折,拐了一个8度的弯,他又返回到自己的住所里来了。

这就是变化,两次面对两难问题,两次不一样的行为的变化。

然而,不变的是彭德怀的性格、他的倔劲。他骨鲠于喉,不吐不快,为民请命,万死不辞。方式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一旦想向毛泽东反映意见,就再也按捺不住。所以,即使他没有向毛泽东面陈,他仍是要用笔代嘴,去写那封意见书的。他身边的军事参谋王承光曾经劝他不要写,他没有接受。而这封信,正是他基本的不变的性格基因)的证明。

这个例子,变与不变是那样合二为一地统一在彭德怀的行为模式上,对于我们分析所有人的行为走向都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在我国,有一位歌星叫李娜的,曾经唱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敢好人一生平安,后来又唱过一曲青藏髙原。说起这两首歌,恐怕是家喻户晓的,因此说起李娜,也是个全国知名的人物。

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当青藏高原还在人们的脑海里回旋时,李娜却失踪了。紧接着,在997年的夏天,大江南北的许多家报纸上,包括人民日报在内,都刊登出了一系列的令人吃惊的消息:李挪出走了,李娜失踪了,李挪出家了,李娜找到了。

现在许多明星为了出名,人为地在炒,许多报纸为了扩大销路,也喜欢炒作。所以,许多不明情况的人都以为这是一次人为的炒作。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十多亿的老百姓,听到过她的唱的恐怕能达到,而知其为人的,怕不到亿分之一。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重复炒作这一段新闻,而是想通过这一事件研究一点严肃的问题:李娜的出家行为,是她一时冲动所致,还是故意想炒作自己所为,或者真的是如我们所说的,她选择的路早就是冥冥中已经决定好了的。让我们来看一则报道:李娜并不完全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在浙江天台山做了尼姑,而是悄然耒到了世界闻名的旅游新城张家界,井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崇文居委会落了户,办妥迁户手续的具体日期是997年6月6日。

也就是诜从997年6月6日这一天起,李婢便做了张家界市小街道里的大明星。这可喜煞了张家界人,无軚的歌迷一下子汇聚到了李挪的身边,他们主动为她张罗一切。市长说:李娜在张家界的任何地方建房,免收地皮资。区长吩咻免收李娜迁户妁城市増容资。张家界人机灵得很,这么大的明星,别人请都请不到呢,她自己来了,哪有不留住她的道理?

李挪自然被张家界人的热情所感动,钽她既没有在城选址造房,也没有在张家界核心素区修别墅,而是在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囷的山顶上选址,造了几间茅房。地址是她选的,图纸是她绘的,她还在茅屋后开了一块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