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梦金手册:破解梦的玄机
21226700000004

第4章 弗洛伊德的解梦真谛(3)

弗洛伊德有着不可忽视的个人魅力,他不仅是一个精神分析家,而且还是一个雄辩家。他工作努力而执著,具有政治才能,很少有人能够逃脱他的影响。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析的贡献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实践后,无论无何我们都不能不折服于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由此产生的深远的文化影响。面对弗洛伊德不可摧毁的“性理论”,一向持荣格理论的史蒂文斯突然来个急转弯,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接受弗洛伊德有关于梦的理论之前,人们首先要弄清下面的十二个基本假设:

(1)梦都是潜藏在人们心中欲望的满足。

(2)梦把被压抑着的欲望以扭曲的形式展现出来。

(3)展现于梦中的被压抑的欲望都起源于人们的婴儿期,它们在本质上都表现为性欲。

(4)梦中所呈现的内容总与人们在以前曾经历的事件有关,特别是童年的记忆和愿望。

(5)梦中性的想法、冲突或愿望通常会被伪装成象征符号在梦中表现出来。

(6)无论怎样,梦的功能是为了保持睡眠,而决不是为了干扰人们的睡眠。

(7)在每个梦中,梦中所呈现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往往与人们最近的经历有联系,而梦中最隐藏的内容则往往与人类最古老的体验相关联。

(8)梦一直在充当着睡眠的卫兵。

(9)对一个梦研究可以从以前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10)在人们研究梦的成因时,在人们幼年时的愿望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由。

(11)婴儿时期的景象会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随着人们成长,进而被转移到现在的梦的经历中。

(12)没有一组梦的念头不被理解为代表性欲和其他愿望。

史蒂文斯此种“反证”之举,无异于向世人宣告自己对荣格理论的背离,而承认弗洛伊德理论的胜利。最后,史蒂文斯还说,尽管弗洛伊德并不总是正确的,然而,这正是弗洛伊德个性的魅力所在。正因为这样,弗洛伊德才使得他的梦学理论得以最为广泛的传播。

6.人类精神力量的来源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力量有三个来源:一是为了寻找食物和避免伤痛的动物本能;二是内驱力,它包括敌对心理和性欲望,这里的性欲望,通常被理解为两种含义,单纯意义上的性欲望和追求刺激与成就的欲望;三是梦境的产生。内驱力是一种潜意识,潜意识是存在于人的大脑思维之下的一个思维层面。它以一种我们不可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也就是说它不至于干扰我们清醒的思想意识就能影响我们的行为,而且以变幻莫测的影象,给人以一种迷离、恍惚似是而非的朦胧感觉。人在进入这种感觉状态之后,即来到弗洛伊德所说的另一精神力量的来源——梦境。梦境曾一度被斥为是一种精神干扰,是人类在睡眠时出现在大脑中的零散记忆。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属于大脑的原始部分叫做边缘系统,而弗洛伊德所说的内驱力与梦境就存在于这个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大脑中的内驱力和梦。

弗洛伊德认为,内驱力来源于人的机体内部,并且它还是大脑与身体相连的结果。这就好比,大脑发出命令也或许可以说是发出一种渴求,而身体则适时产生反应。而内驱力通常被称为是属于情感一类的东西,它包括五个因素:愤怒、恐惧、分离焦虑、欲望以及由性冲动产生的变异形式——渴求。内驱力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并随着人类的繁衍代代相传,它支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饥饿的时候寻找食物,恐惧的时候逃跑以及渴望配偶。在研究人员对性冲动的变异形式——渴求,进行集中的探索后,发现这种渴求不仅仅源于大脑中边缘系统,它还可能来源于大脑的前部。而这个部位恰恰是发生高级精神活动的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生物学家潘克塞普开始对位于前额发际线以上,脑皮层附近的一个大脑区域进行了研究。潘克塞普做了一个实验,他刺激一只老鼠的这个区域,而后发现这只老鼠在空气中嗅个不停,跑来跑去,好像是在寻找什么。它显然不是饥饿,因为它总是径直从一盘食物旁边跑过。后来潘克塞普又拿来他所能够想到的任何东西来进行试验,而这只老鼠都对它们视而不见。由此,潘克塞普得出一个结论,被刺激的这部分大脑组织似乎能够产生一种对新事物的渴望。

心理学家索尔姆斯认为,这种对新事物的渴求似乎与性冲动十分相似。索尔姆斯说:“作为神经科学家,潘克塞普发现了弗洛伊德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神经学家就知道,梦是在快速动眼睡眠状态中产生的,它与大脑中一个原始部分有关。他们普遍认为梦是一种低层次的精神神经现象,它在心理学上没有多大的意义。然而,索尔姆斯却发现,与梦相关的关键大脑组织与潘克塞普确认的产生“渴求”情感的区域是同一组织。而这种研究成果似乎表明,梦境的发生来源于性冲动,而这恰恰正是弗洛伊德的观点。潘克塞普说认为,弗洛伊德对人类的贡献应等同于达尔文对于人类进化史的贡献。达尔文生活在基因发现之前的年代,而他却写出了《物种的起源》;弗洛伊德则生活在脑电图发明之前,但他却告诉了我们精神器官的活动。现代的研究者们需要做的是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加以更为深入地探讨、发展和验证。我们工作的关键不是证明弗洛伊德是对是错,而是要完成他的工作。

7.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工作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工作使用了许多的伪装以使梦能够安全地闯入到梦中。弗洛伊德把这些伪装称为置换、浓缩、象征和视觉化。其中,置换是把一个想法转换成与之有关联但又被打乱的图象;浓缩是把许多单个想法变成一个图象;象征是由一个中性的图象来代表一个能引起潜在不安的想法,通常是性;视觉化是把梦中的想法转化为可视的形象。通过上述的四个环节,梦便由一个很明白的意念变成了充满玄奥、荒诞和神秘色彩的梦幻。弗洛伊德甚至更进一步推断说,梦光怪陆离的古怪特性本身就是“检察官”的功能存在的证据,因为“检察官”也在伪装梦的真实意思。然而,要想把梦中的隐含意义用另外一种东西或是图象来代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种转换,弗洛伊德打比方说,这就像漫画家要把报纸头条的政治文章描绘成漫画一样。这可不是仅仅单纯的代表、浓缩和审查所能达到的。

弗洛伊德曾就这种隐念的代替举了一个法国保姆的梦境,而画家把这个梦境鲜活地表现在纸上。然而,这个有趣的梦境所表达的似乎更像是想忽略外界的干扰和刺激,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伪装自己的欲望。就这一点,弗洛伊德似乎并没有太在意,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隐念被图象代替后的结果上。

这个梦的图画共分八个画面。第一张图展现了梦中的地点是在街上,描述了保姆正在带着孩子在散步。这一情节为以后梦的发展做着铺垫。第二张图表现了孩子有需要,于是保姆把孩子带到街上一个可以小便的地方。这样一来便解决了保姆因为懒惰而不愿醒来的愿望。现实中她便能够继续睡觉。在这里描绘了应该引起保姆醒来的刺激。第三张图表现了孩子的尿竟越流越多汇成了溪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并没有得到保姆的照顾,孩子的哭声越发地大了起来,这样给予梦中的刺激就在加强。第四张图表现了小孩的尿竟汇聚成了小河,小河托起了一只独木舟,这说明刺激仍在加强。第五张图展现了小孩的尿液汇聚成的河竟浮起了一条小船,刺激继续在加强。第六张图表现了小孩的尿河托起了一条帆船,刺激更强烈了。第七张图展现了小孩的尿液汇聚成一片汪洋,并托起了一艘轮船。这时梦中的刺激达到了顶点。第八张图展现了保姆所在的地点是在卧房中,她和孩子都在睡眠中。孩子因为某种需要而开始哭闹,起初保姆并没有醒来,最后保姆终于被孩子的哭声惊醒了,而这个梦就发生在保姆半醒未醒的挣扎之间。这位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很巧妙地把保姆的思想斗争展示出来,一方面做梦者极力想保持睡眠的状态;但另一方面,无穷无尽的刺激又使她一步一步醒来。

在后来,弗洛伊德通过实验测试了把想法转变为图象的过程,并揭示了在梦工作中的这种由想法转变为图象的过程因人而异。弗洛伊德赞同这样的观点,即每个人的嘴里都有自己的梦语言,而且并不总是局限于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许多的解梦的书中总是看到含混不清的句子。

除了上述梦来源于刺激外,弗洛伊德认为梦工作还有另外的两个来源:一个是梦者所经历的日子的残余;另一个来自于梦者的童年经历。那么是什么使记忆也转变成具体的形象而进入到梦中的呢?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转变的基本方式便是扭曲。就此,弗洛伊德曾写道:“我的梦理论的核心,”“在于梦工作故意歪曲事实,编织谎言来逃避审查。”由此,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替代和浓缩,是确定梦的形式和内容的两个主导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梦工作的替代和浓缩作用随时都会在梦中发生。程,并揭示了在梦工作中的这种由想法转变为图象的过程因人而异。弗洛伊德赞同这样的观点,即每个人的嘴里都有自己的梦语言,而且并不总是局限于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许多的解梦的书中总是看到含混不清的句子。

除了上述梦来源于刺激外,弗洛伊德认为梦工作还有另外的两个来源:一个是梦者所经历的日子的残余;另一个来自于梦者的童年经历。那么是什么使记忆也转变成具体的形象而进入到梦中的呢?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转变的基本方式便是扭曲。就此,弗洛伊德曾写道:“我的梦理论的核心,”“在于梦工作故意歪曲事实,编织谎言来逃避审查。”由此,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替代和浓缩,是确定梦的形式和内容的两个主导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梦工作的替代和浓缩作用随时都会在梦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