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道无形:121种内外保养法
21208500000010

第10章 学会用中药应对衰老——越活越年轻的用药方法(2)

由于三七药性偏温,因此对于有出血伴有阴虚口干的患者,或放疗致热毒明显的病人,见面红、咽干口燥、小便黄、大便秘等症,不要单独用三七,需配伍滋阴凉血药同用。

5.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祛淤,补中益精,健胃利尿等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高血压、糖尿病等病。

刺五加别名豺节五加、老虎镣子、刺拐棒等,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和根茎,是一种常用中药。

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神农本草经》已将它列为“上品药”,久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而无害。《本草纲目》中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之说,对刺五加做了很高的赞誉。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祛淤,补中益精,健胃利尿等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刺五加还能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干燥脱水,增加皮肤的弹性,从而起到保护皮肤光泽柔嫩,防止和减少皮肤皱纹的作用。

食疗方

1.将刺五加100克洗净,沥干水分,与白酒1000毫升同放酒坛内,密封贮存,15天后即可饮用。具有补肾益精、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肾不足所致的疲乏困倦、健忘、头晕失眠等症。

2.刺五加30克,切碎研末后用沸水浸泡。可代茶频饮,每天1剂。经常饮用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安神益智明日,并可祛风湿,壮筋骨,补五脏,活血化淤,增强体力。

3.刺五加15克,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薏米仁、粳米、葛根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粥加冰糖即可食用。此粥可祛风除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4.将刺五加100克洗净,加水适量泡透,切片,入锅煎煮,每30分钟取煎药一次,共取2次,合并煎液。将煎液与淘净的糯米500克共煮成饭,待冷后,加少许酒曲拌匀,发酵成为酒酿即可服食。每天2次,每次25克。具有补气抗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特别适用于肺脾气虚型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者。

5.以刺五加500克洗净,剥去根皮,切片,晒干,研成细粉,瓶装备用。每天2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即可达到补气益精,抗衰祛斑的功效。

温馨提示:

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刺五加;对于心肾功能不全的人使用时也要慎重。

6.灵芝——补肺健脾,益肾强骨

(灵芝味淡、微苦,性温。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强骨、养心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咳喘、肺虚久嗽、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以及慢性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肝炎等。

灵芝又名红芝、木灵芝、菌灵芝、灵芝草等,为多孔菌科。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富贵、美好、吉祥、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美誉,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也有传说称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被称为“仙草”,还有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炎帝的女儿瑶姬,刚到出嫁之年就夭折了。她的精气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炎帝便封她为巫山云雨之神。

相传,楚怀王有一次巡视云梦,住在高唐馆舍,在睡梦中与瑶姬相会。楚怀王从梦中醒来后,无限怅惘,为纪念美梦,就给瑶姬建了一座名叫“朝云”的庙宇。后来,楚襄王到此游览,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当时被传为佳话。楚国大文人宋玉于是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著名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后来,人们把“瑶姬”改称为“灵芝”。

灵芝味淡、微苦,性温。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强骨、养心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咳喘、肺虚久嗽、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以及慢性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肝炎等。《神农本草经》中说:“灵芝,主耳聋,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食疗方

1.耳聋耳鸣、容颜衰老及高血脂症的人,久服灵芝茶有很好的效果。用灵芝草10克,切成薄片,以沸水冲泡,每天数次,代茶频饮即可。

2.将猪瘦肉100克剁成肉酱,加入灵芝粉3克拌匀,再加少量酱油调味,放入碗内,隔水蒸熟食用。有安神、益气、养阴的作用,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高血脂症有很好的疗效。

3.将灵芝15克与猪心500克一起煮汤吃,有抗疲劳,抗衰益寿的功效。

4.将乌龟200克宰杀洗净,切块略炒后放进瓦罐内,加灵芝片30克、无核红枣10颗,上笼蒸熟取汤,加盐调味服食。本汤味鲜美,有滋补健身,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高脂血症等。

5.灵芝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可取灵芝30克,放在500克白酒中密封浸泡,等到7天后,白酒变成红棕色时即可饮用。

外用方

灵芝除了食疗外,还可以将煎液均匀涂实在面部,可以保持毛细血管顺畅,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防止皮肤衰老。

1.将灵芝剪成黄豆粒大小,用水煮煎,加热蒸发浓缩,晾凉后直接涂于皮肤色素处,可达到明显的去斑效果。

2.灵芝粉与蜂蜜、甘油、单甘酯混合外搽皮肤,可滋养皮肤,使皮肤变得细腻润滑。

温馨提示: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之外感表证者(感冒初起)不宜服用灵芝。另外,由于灵芝中所含的多糖类在空气中易分解,所以最好是当天煎当天服用,餐前空腹时服下。

7.枸杞子——补肾生精,益血明目

(枸杞子性味甘平,为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对于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有较好疗效。

枸杞子又名狗妻子、枸杞、杞果、杞子、狗奶子等,为茄科落叶灌木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因其有抗衰延龄作用,因而历代医家又称其为“却老子”。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滋补益寿良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枸杞子的得名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传说古时有一个穷苦的农民,名叫狗子。由于家庭贫困,只好到外面当长工,而他的妻子则在家里伺候公婆。狗子的妻子除了做家务以外,每天还要下地干活,饿的时候便到山里采一种红色的小野果充饥。

后来,她的脸色变得越来越红润,身体也特别好。而乡亲们则认为她自己偷吃好的,却不给老人吃。后来,狗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询问妻子。他的妻子觉得很委屈,就带狗子去山里寻找。他们采摘了很多小果子回来,全家人一起吃,果然个个都来了精气神。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这种小果子颇为神奇,能使虚弱的体质变得强壮,于是,便都采着吃。由于这小红果最早是狗子的妻子发现的,人们就把它叫做“狗妻子”。后来慢慢地用起了谐音,把“狗妻子”叫成了“枸杞子”。

枸杞子性味甘平,为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对于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有较好疗效。《神农本草经》载:“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枸杞子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更被现代人称作是“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尤其女性服食,可滋阴益肾,美容悦色。

食疗方

1.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平时喝点枸杞茶可养肝明目,还有增加免疫力、滋养强身等作用。

2.用枸杞泡酒,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饮用。每天喝上一两,长期饮用可降低血脂,调节血糖、滋润皮肤、延缓衰老。

3.将龙眼20克、枸杞子20克及葡萄干50克、菠萝200克放入小碗,加入适量的蜂蜜及水,放入蒸笼蒸20分钟。常服延年益寿,充实正气,补气养血。

4.枸杞子60克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吃,或是枸杞子15克,兔肉100克,乌骨鸡肉100克炖煮食用。可滋补肝肾,适用于头晕眼花、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

5.取鲫鱼600克,处理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各种佐料,烧20分钟后放入枸杞子,收汁淋入香油即可食用。经常食用可健身防衰,驻颜不老。

6.猪肚1个切成片,放入沙锅中,加20枚红枣、15克枸杞及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改用文火煲炖1~2小时,加盐、味精、酱油调味,趁热食用。可健脾和胃,补气益血,悦颜泽容。

7.山楂30克,泽泻15克,枸杞子50克,水煎服用。不但可延缓衰老,减少皮肤皱纹和色斑,而且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延年轻身作用。

外用方

取麻油200克熬沸,冷却后倒入烘干研为细末的枸杞子粉50克,加冰片0.5克,搅拌均匀,浸入消毒纱布数小块制成药纱布备用。将褥疮表面清洁后敷上药纱布数块,包扎固定,每天1次。此药具有一定的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提脓生肌等功效,可外用治疗褥疮。

温馨提示:

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脾胃虚弱有腹泻者及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时等都不能吃枸杞子,否则会雪上加霜。另外,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

8.茯苓——利水祛湿,健脾宁心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利水祛湿,宁心安神等功效。不但适用于脾虚、泄泻、咳嗽、糖尿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而且还可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

茯苓别名云苓、安苓等,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茯苓不仅是常用的中药,也是人们颇为熟悉的滋补佳品。古人称服食茯苓为神仙度世法,有“仙家食品”之称。

关于茯苓的传说很多,民间中曾传说,有一个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叫小伏的壮实男子来料理家务。小伏特别勤快,后来员外的女儿小玲暗暗的喜欢上他了。员外知道后想把小伏赶走,还把小玲关了起来,并托媒许配给当地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一起从家中逃出来,住在一个小村庄。小玲后来患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

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发现山上有只野兔,他拿出箭射向野兔。谁知打中了兔子的后退,兔子带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松林处兔子不见了。只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只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带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感觉身体舒服多了。于是小伏经常挖这种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病渐渐愈痊了。由于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第一次见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利水祛湿,宁心安神等功效。不但适用于脾虚、泄泻、咳嗽、糖尿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而且还可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茯苓是由“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有滋补功效,久服令人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如果你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动辄就没食欲、腹胀、肚子还总咕咕作响,这些说明你的肠胃衰老了,而茯苓则是最好的减龄良药。

食疗方

1.将茯苓、淮山药、莲子肉、芡实各30克,以及粳米70克、糯米30克,研末磨粉,加适量白糖拌匀,共蒸成糕,当点心吃。可开胃思食,健脾益气,强壮健身。

2.老年性浮肿、肥胖症、小便不利、腹泻等症,取茯苓15克、红枣10枚与粳米100克煮粥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即可。

3.取茯苓粉10克、玉米面100克、大豆粉40克、面粉450克混合发面后,做成馒头吃。可健脾和胃、补气益血,常食抗衰老、延年益寿。

4.将土茯苓60克、黄芪30克分别洗净,与斩碎猪脊骨500克一起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后食用。此汤有健脾益气、滋肾强腰之功,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脾虚湿聚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四肢乏力、腰膝酸软等病证。

5.将茯苓粉10克用凉水化开,再将煮沸牛奶200克冲入,早晨空腹服用。有健脾宁心,滋补强身,延缓衰老之功效。

外用方

白茯苓也是美容上品,不仅能去祛斑、祛痘,而且还有美白滋润肌肤等美容功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小方法:

1.把少许白茯苓磨成粉混入两茶匙蜂蜜内,拌匀成糊状,制成美白面膜。敷面20分钟后,用温水把脸洗净。这个DIY美白面膜可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

2.杏仁粉30克、茯苓粉10克、莲子粉10克与适量面粉混合均匀,加入温水调至稀稠适度,均匀敷于面部。20~30分钟后用清水将脸洗净。经常使用此面膜具有光洁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3.脸上出现黑斑和黄褐斑的人,可用白茯苓粉10克、白芷粉10克调入50毫升的白醋中,放置3天后早晚涂斑处,可使减淡色斑。

温馨提示:

茯苓作为利水渗湿药,可祛湿而健脾。但如素体虚弱、津亏血少之人;或时值秋燥季节,口干咽燥,并无脾虚湿困,长期服用茯苓则属不当,可加重燥象。此时宜养阴润燥,而非祛湿利水。所以服用茯苓虽属安全,用之不当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另外,还有服用茯苓出现红色丘疹的不良反应报道。

9.杜仲——补肾安胎,强健筋骨

(杜仲味微甘、微辛,性温。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并能补肾安胎,还是强健筋骨的要药。主治腰膝酸痛、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症。

杜仲又名思仲、思仙、木棉、鬼仙木、绵杜仲、石思仙、银丝树、丝连皮等,为杜仲科杜仲的树皮。根据中国古书记载,“杜仲”的名称由来,是古代有一位叫杜仲的人,发现喝了一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身体变得十分轻盈,而且病痛消除,体力也恢复了。后人将这种树命名为“杜仲”。

杜仲味微甘、微辛,性温。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并能补肾安胎,还是强健筋骨的要药。主治腰膝酸痛、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症。《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食疗方

1.将杜仲25克用纱布包好,狗肉200克洗净切好,一同放入锅内煮汤,加盐等调味品,熟后取出药包,食肉喝汤。可用于脾肾气虚,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风湿痹病等症。

2.高血压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无力的人,可取杜仲25克,菊花15克,水煎取汁,加适量蜂蜜调服,每天1剂。

3.将党参30克、杜仲30克用纱布包好,和糯米100克煮粥食用。可补肾益气,适用于肾虚滑胎。

4.用杜仲25克、猪腰1个放入锅内,隔水炖1小时即可食用。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功效,适用于熬夜后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者服用。

5.将杜仲50克、丹参10克、川芍25克装入纱布袋扎口,与适量白酒一同置于酒坛中,密封浸泡20天,取出药袋,浸液静置,用时取上清液。可补肝益肾,活血通络,适用于老年人肝肾虚亏所致脚膝无力、四肢麻木等症。

温馨提示:

1.由于杜仲属于温补之药,因而阴虚、火盛者,均不宜服用。

2.平时血压偏低者,一次用量不宜超过3~5克,过量容易降血压而致头眩晕。

3.杜仲属于木质,故入煎时要注意先加水浸透,最少浸1小时以上,研粉的,要加工成细粉,过筛后用。

10.女贞子——滋肝补肾,明目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