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住诚实的品格
诚实的品格,和经验技能无关,它是人们内在的素养修养,是最具竞争力的筹码。
有人说最强大的力量是诚实,在当下这个诚信尚显稀缺的社会,诚实无疑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与诚实相关联的正直、坦诚、真实等品行也越来越为人们看重,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求职者来说,诚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武器。
因为诚实是一种被许多人低估了的美德,虽然有关因为诚实而取得收益的故事不胜枚举,但是很多人要么不相信这类故事的真实性;要么认为诚实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进而影响自己的形象;再不就是认为,“老实受人欺”,尽管有诚实的品质,却常常把它隐藏起来。
更多的人不但不能诚实地将自己展现给别人,甚至还有意识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或者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希望博得对方的好感;更有甚者,自鸣得意于一些雕虫小技,以为别人看不出他的把戏。岂不知正是这些想法使自己走入了求职和人生的误区。
曾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经过了层层关卡,最终成为唯一被录取的学生,然而,他在学校里既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是党员,更不是优等生,然而他却以绝对的优势被选中。
在谈及自己的面试经历时,他觉得决定自己命运的一个问题就是考官问他在大学期间为什么没有入党,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公务员一般要求是中共党员。他想了想回答说,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一直在积极争取入党,写了入党申请书,也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且上了党课,但是后来就没有消息了。也许是自己的表现还够不上入党的条件,不过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
他的回答让考官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对他坦诚的理解和肯定,也许不是党员的缺憾使他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他通过自己诚实的回答赢得了考官们的信任,最终成为胜出者。
由此可见,在面试中,诚实的品质能够弥补我们自身的某些缺陷。如果在面试时说假话,肯定会让考官们感到你的不真诚,而为了弥补自己谎言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又会让自己在面试中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那个参加面试的毕业生在回答问题时,支吾地替自己掩饰,或者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肯定不会被录用,而他坦荡地说出自己的真正理由时,反而因为对自己的诚实和对主考官的真诚被录用了。
可以说,诚实的品质相当于一个人的内力,即使武功招数再高明,如果没有内力做基础,就没有任何的杀伤力,更不能克敌制胜。
在现代职场中,跳槽和换工作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寻找新的工作,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面试,也许有过工作经验的人不把这类面试当作考验,因而不认真对待,殊不知这样恰恰犯了面试的忌讳。
曾经有一个经理在辞职后又去寻找新的工作,在制作简历时,把自己八年半的工作经验写成了9年,认为这中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用人单位在调查他的履历时发现了这个漏洞,在问及他时,他说八年半和9年没有什么差别,用不着这么计较吧。而用人单位认为,这6个月的空白却是他对自己和公司的不负责,是他不诚实品格的体现。所以,尽管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管理才能,但因为品质上的问题,最终被拒之门外。
而许多刚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经验,在找工作时往往也被“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有几年工作经验”等要求所限制。这时候,就需要用自己的坦诚和诚恳作为资本。
有3个青年人一同参加某公司的面试,公司有明确规定:应聘者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而他们3个都是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一点工作经验。其中的两个人在填写登记表的时候,都写上自己有工作经验,而另外一个没有写。当进入面试阶段后,考官问前两个“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一些相关的问题,但他们都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而问到最后一个青年时,他说,我刚刚毕业,不可能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不具备贵公司提出的条件,但我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给我3个月的时间,我就会掌握公司所要求我具备的技能。
考官最后选定的人当然是这个诚实的青年。因为他们提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本身就旨在考验应聘者的品质,他们当然知道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然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质的人才。
经验都是从零开始积累的,技能也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学习,而一个人诚实的品格,是和经验技能无关的,它是人们内在的修养。如果一个员工靠着夸大自身优点的谎言进入公司,那么他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诚实的品质为公司服务吗?
诚实不但能够带来对自己人格品质的信心,而且会用这种自信影响考官对自己的判断。
一位脸上有黑痣的青年应聘中学教师,考官提到他脸上的黑痣可能会影响到教师形象,这个青年自信地回答考官说:“我脸上的黑痣是父母赐予的,我无法选择。而我应聘的这个职位,我想自己是合适的,因为教师的职业不是选美,而是选才。”
这位青年既坦率地承认事实,又自信地将考官的注意力吸引到选才与选美的判断中,一句话改变了考官对自己的印象,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所以,诚实是应对面试时百发百中的武器。在重技能更重品行的社会发展趋势下,面试的问题可能更侧重于考察应征者品质,面对各种千变万化的问题,我们惟一能取胜的方法就是诚实,诚实的品格可以让我们“以不变应万变”。
每个人都有缺点,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相对于某些缺陷,更重视诚实的品质,他们甚至会为了考查应聘者的诚实而设置“问题陷阱”。所以,在职场的各种面试中,我们只要坚守住诚实这个筹码,就不会错失实现自己理想的路口。由你自己决定
突破心理的“自我设限”。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就会跳到自己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
众所周知,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曾经有人对跳蚤做过这样一个着名的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再次跳起的时候,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是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撞上玻璃,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以后呢,实验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但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拿走了,它还是继续在原来的那个高度跳。3天以后,他发现那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于是,他把一个酒精灯拿到杯底进行加热,跳蚤感觉到热得受不了,竟然“嘣”的一下跳出了杯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的时候气宇轩昂,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在经历过几次失败以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面对失败,不是调整方式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限制已取消,成功的“玻璃盖”已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挑战自己的能力再去跳一次;或者说已习惯了不跳的生活。人们往住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限度,甘愿忍受在这个限度下过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跳不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因为它在心里面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而让这只跳蚤跳出这个玻璃杯的办法十分简单:拿一盏酒精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来。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给了自己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你只能跳这么高。于是,“心理高度”压抑了我们本身的能力,使得我们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像那个跳不出杯子的跳蚤一样,需要给自己点一盏酒精灯。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撑竿跳高冠军,享有“撑竿跳沙皇”的美誉。他曾经创造了35次撑竿跳世界纪录,其中他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撑竿跳之前,我先让自己的心跳过横杆去。”
原来,有一段日子,布勃卡不断尝试新的高度,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苦恼、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又来到训练场,郁闷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还是放弃吧!”教练平静地问:“在撑竿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布勃卡如实回答:“只要踏上起跳线,一看到那根高悬的横杆,我心里就开始害怕。”教练看着他,突然大声喝道:“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心从横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过去。”教练的训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按照教练的吩咐,他重新撑竿,这一次,他顺利地跃身而过。
面对悬在眼前的横竿,我们要不要跳?我们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们能不能成功?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都取决于:你的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个高度我要跳过去,我有能力跳过去。那么,你的心和身体都会跳过去。
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如何给自己定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命运。是渺小或者伟大,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取决于你给自己所设定的高度。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己,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被别人打败了,而是被自己的失败心理打败了!
有位作家曾说:说服自己,是一种理智的胜利;感动自己,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征服自己,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当你能战胜心中的自我设限,那么你已经跳出心中的玻璃瓶,走在成功的路上了。商道即是人道
善良走到哪里,成功和财富就会跟到哪里。拥有了善良,我们不但能有财富的“小得”,更会有人生的“大得”。
在一个深夜,3位老人敲响了一家的门,妻子走出来说:“你们是否需要帮助,请到我家里来吧,吃点东西,然后在这里睡一晚。”
“但我们不能一起进屋。”老人们说。“为什么?”妻子十分不解。一位老人指着他的同伴说:“他是成功,他是财富,而我是善良。我们3个中间只能有一个进屋,你现在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中间的哪一位?”
妻子进屋和家人商量,丈夫说:“当然要成功了,我已经奋斗很久了,但还是没有得到。”而孩子说:“要财富吧,那样我们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可是老父亲说“还是请善良进来吧,要是没有善良,再多的成功和财富也没有意义啊!”于是大家决定把善良请进屋。妻子出来对老人们说:“善良老人,请你到我们家来做客吧。”
善良老人起身向屋子走去,而另两位叫成功和财富的老人也跟着进来了。妻子感到奇怪,就问善良老人:“你们不是只能进来一个吗?”老人们笑着回答说:“善良走到哪里,成功和财富就会跟到哪里。”
可见善良才是成功和财富的根基,如果他们选择了成功或者财富,也许会过上好的生活,但也会像老父亲说的那样,没有了善良,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古代有“为富不仁”的说法,就是讲商人如果只是把赚钱视为唯一目的,而失去了人本性中的美好,这样的人生称不上是真正有意义和充实的人生。
古今同理,对商人而言,财富积累需要利润,企业发展更需要以利润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利润率的大小,是评判一个企业好坏的显性标准。利润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那么商人是否就应该而且可以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过分追逐利润,以利润为惟一和最终目标,最后反而失去了利润;一味地图谋独享,以打击对手扩充自我为手段,最终却功败垂成。而那些自己钓大鱼,也允许别人捞小鱼的人;在共享共存中获取自己该得到的那份利润,也给别人以利益空间的人,反而能取得事业的长足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真正的为商之道,其实就是为人之道。
所谓为商之道,也就是经商的规律和规则;而为人之道,同样也就是做人的规矩和道理。商道与人道表面上看似有差异,而实际上两者却是唇齿相依,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因为商人首先是人,是经商做生意的人;而经商做生意,也是与人打交道。在经商的规律规则中,双方主题都是人,所以说,商业即是人业,商品即是人品,商道即是人道,而人道的中心内涵则是仁道。由此推知,要想在商界中有立足之地,首先要让自己有人格魅力;要想在商战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用仁爱善良来做武器。
台湾省霖园关系企业集团总裁蔡万霖,是一位极具经商天赋的商人,更是一位有德的商人:身兼总裁、董事长等要职,却从不居高临下,摆架子耍派头,而是以谦恭礼貌对待部下,一视同仁。正是他的以身作则和平易近人,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蔡万霖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商战中,人道的重要性。蔡万霖不但以“商道即是人道”的理念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荣誉,也成就了他人。
由此看来,善良和人道既可以催生财富,更能给人带来人生的幸福。我们常说“做人要厚道”,颇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其实,当我们不处心积虑投机取巧地去追求利益时,当我们在机会面前想到和自己竞争的同伴时,我们最终所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刻意追求的要多。当然厚道并不意味着对什么都深信不疑,对事情不做丝毫分析。而是要我们有精明的头脑,又有仁德的胸怀。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最聪明的商人不是只看到手中的钱,而是想尽办法以做人为头等大事。”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观点,很多采访过他的记者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在出席众多的商业性质的宴会中,他谦虚和平易近人的言谈举止,让那些成就不如他的商人们心服口服。正是他做人的高品格,成就了他商业上的大成功。
而许多小的企业商家,往往只知追求单纯的利益,甚至一时的利益,虽然可能会凭借自己的聪慧有暂时的收获,但是如果没有仁德的人格作为积淀,最终也只是庸碌之辈。如果我们能像故事中的老父亲那样,懂得善良的价值,那么,成功和财富就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