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徐茂公,看过《隋唐演义》、《说唐》等民间演义的人们会立刻想起那个“牛鼻子老道”,其实,此人物在历史上的原型是初唐的名将李,他本人与在通俗文学中被曲解的形象大相径庭。李是大唐建业时期的杰出统帅,他能谋善断,用兵如神,与将军李靖合称为“大唐双龙”。最难得的是他在生前死后都倍受称道。在乱世之中能为官至此,他是如何做到的?唐高祖李渊又因何评价李为“真纯臣”?历史上对他的为人评价不同,或赞其忠直持重,或贬其圆滑变通,那么,李其人究竟是怎样的呢?
传奇人生
1.富豪公子,初从瓦岗
李为唐朝建国名将。唐太宗曾称赞他:“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并将他的画像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勋臣。他初入瓦岗军,将从李密,在李密败绩后归附大唐,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李(公元594年—公元669年),原姓徐,名世,字懋功,亦作茂公,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李是唐朝初期优秀的战将,他功勋赫然,晚年获封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生自富甲一方的豪绅之家,自幼好武,“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青年时的李虽为富豪公子,却非贪图享受之辈,相反,他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与父亲徐盖经常仗义疏财,济寒赈贫。隋炀帝统治末期,李目睹纷乱之世的人民疾苦,内心深恤民众,立志建一番大业。公元616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李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那时他仅十七岁,却心思缜密,很有想法,常为翟让出谋献策。他曾劝谏翟让说:“今此土地是公及乡壤,人多相识,不宜自相侵扰。且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邀劫,足以自相资助。”翟让听后十分赞同此议,于是依言而行,改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以备军资,不久兵众大振。隋朝见起义军势力渐盛,急忙派名将张须陀率两万兵众前去镇压。翟让胆怯欲逃,李阻止了他,毅然带领为数不多的义军在荥阳大海寺与隋军交战,竟大获全胜,还于阵中斩杀了张须陀,瓦岗军遂声威大振。
2.奉主李密,派守黎阳
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后逃亡到瓦岗军中。李素知李密出自官宦世家,乃当世英雄,就与王伯当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这样能够为起义军正名,赢得人心,壮大瓦岗军的声势。于是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不久,隋朝又令王世充征讨瓦岗军,李以奇计在洛水两岸数败王世充,因功获封东海郡公。此时河南、山东地区正遭水灾,虽然政府下令开仓济民,但由于官员执行不力,赈济不周,使得饥民遍地,饿殍无数。李发觉这是个时机,便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李密称善,即刻派李带五千兵士掩袭黎阳仓隋朝守军,当日就攻占了国仓,义军迅速开仓,散粮救民。饥民得到粮食,纷纷投奔义军,十天之间,瓦岗军便接收来归者二十多万人,队伍立时壮大。
随着形势的蓬勃发展,瓦岗军内部却乱了阵营。李密与翟让为争权而反目,李密在部属的劝说下设计杀死了翟让。斗乱中,李也受连被乱刀砍伤。李密见到后马上制止了士兵的杀戮,李才免得一死。李密将李扶入帐内,亲自为他上药,还让李与单雄信等人统率翟让旧部,“中外遂定”。后来,李密逐渐骄傲,不体恤下士,仓粮虽多,但不发军饷,兵将怨言渐多。李担心军心不稳,向李密谏言。李密心中不悦,将他派守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
3.投归大唐,忠不忘本
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越王杨侗即位于东京洛阳。为抵抗宇文化及,他招降李密,封魏国公,拜太尉,另授李右武侯大将军,命他们一同讨伐宇文化及。李守黎阳仓城,宇文化及率军四面攻城,危急之下,李带部下在城中挖地道,顺着地道逃到城外,大败宇文化及,突围而去。公元619年,李密兵败王世充,入关投靠李渊。李仍据守黎阳等十郡之地,未有归属,后来他听从魏征的劝说,归附唐军。
唐高祖授李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另外,高祖还命他统领“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他的父亲李盖也受到了封赏。
公元619年十月,窦建德率军进攻黎阳,大败李,一举破城,并俘虏了李盖,以其为人质。李虽已突围出城,但因父亲落入敌手,只得回来降敌。窦建德令李任左骁骑将军,仍守黎阳。李仍心念归唐,可又担心父亲,为了博得窦建德的信任,他主动出击王世充,屡建战功,终于使窦建德放松了警惕。次年,李趁机归唐。有人劝窦建德杀掉李盖,窦建德认为李“不忘本朝,乃忠臣也”,遂派人送李盖归唐。
再次归唐不久,李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大获全胜。同年九月,唐军于邙山击败王世充军,进逼洛阳,李受命率军赴轘辕道安抚敌众,紧接着,荥、汴、淆、豫九州相继来降。就这样,李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连平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屡建功勋。
功比长城
1.北平突厥,大败薛延陀
李戎马半世,征战南北,尽洒勇武谋略于沙场,为大唐立下了盖世勋业。唐太宗曾评价他说:“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太宗赞叹李一人之力堪比长城,可见他在大唐的柱石地位。
公元625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屡次掳掠并州一带,高祖命李为并州行军总管,以抵御突厥。太宗时期,又拜李为并州都督,让他管治太原等军事要地。公元629年十一月,突厥又犯河西地区,李奉命率十几万大军出击,于白道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请和,李与李靖商议,欲趁唐史受降之机穷尽突厥余孽,此策与李靖不谋而合。于是,李靖突袭颉利可汗牙帐,李屯军碛口堵截,前后夹击,彻底剿灭颉利可汗余兵,俘获敌兵两万多人,凯旋而归。
公元641年,李官拜兵部尚书,获封英国公。未及就任,边关再次告急。薛延陀真珠可汗纠合同罗、回纥等族军队二十万,袭击已归降的突厥李思摩部。太宗立即遣李前往救援。于是,李受任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二千驻守羽方。
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设率三万骑兵逼近长城,适遇李大军,大度设畏战而逃。李率精骑六千,自直道拦击,在青山与薛延陀军相遇。薛延陀军列阵射箭,大唐兵马在乱箭中损伤严重。见此情景,李速令骑兵下马,持槊猛冲敌阵,他身先士卒,在箭雨中勇博敌众,兵将倍受鼓舞,奋勇杀敌,很快将薛延陀军阵打乱。副总管薛万彻也及时赶到,唐兵合力冲杀,薛延陀兵溃北逃,不料又遇暴雪,兵畜冻死无数。唐军反击薛延陀大获全胜,斩杀名王一人,俘获敌兵五万多。李在此战中功居第一,显示了他优秀的军事才干,太宗对他更加亲重。
2.东征高丽,老将立大功
公元644年,唐太宗进攻高丽。他令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万大军,进发辽东。次年三月,李以声东击西之计,惑敌制胜,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李乘胜进军,太宗亦率万众军队赶至辽东,李以抛石车投石击城,乘风点火,城中大火一片,官民皆乱,唐军于混乱中一举攻城。接着唐军又乘胜进军白岩城,高丽守将抵挡不住,遂交城投降。
公元666年,高宗在位,他再派李攻打高丽。李虽已年逾花甲,仍不减雄风,他指挥大军兵分六路,水陆并发进军高丽。转年二月,唐军迅速占领新城(今辽宁铁岭南),并接连攻克了十六城。公元668年二月至九月,李大军一路告捷,攻下扶余(今吉林四平)、大行(今辽宁丹东南)、辱夷等城,进逼平壤(今朝鲜平壤)。平壤被围,高丽王子男建数次领兵突围,皆兵败而退。不久,唐兵四面纵火,城中内应也暗开城门,迎唐军进城,平壤遂克,男建投降。高丽国被灭,唐朝后设安东都护府统管高丽旧地。
隋唐几代君主都未攻克的高丽国,终于被李拔取,高宗甚为之骄傲。为褒奖其功,高宗加封李为太子太师,增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
一代“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