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21008500000017

第17章 李靖——神光加冠,一代战神(1)

提起李靖,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那个手托金塔、叱咤天庭的哪吒三太子之父——李天王,这大概是受到《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我们知道,这些作品都是神话小说,但是,托塔李天王并非是完全杜撰出来的人物。那么,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原型是怎样的?为什么人们会将其神化为“李天王”?他又何以被奉为“一代战神”?关于李靖,民间还流传着什么样的故事?

半生蹉跎,英雄感遇

1.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文学作品《西游记》中位高权重、威武神气的托塔李天王,在历史上确有真人原型,他就是唐初威名赫赫的开朝元勋——李靖将军。在初唐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中,卫公李靖排名第八。拥有如此辉煌战绩的他,起初却是在为大唐“戴罪立功”。

李靖(公元571年—公元649年),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他原为隋臣,虽生于官宦之家,但其家族并不显赫。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其父李诠,也在隋朝为官,任赵郡太守。李靖不仅样貌英俊魁伟,且熟读兵法,文韬武略,无一不通。

李靖的舅舅乃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时有民谣说“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称赞的便是其舅韩擒虎。李靖父母早亡,舅舅抚养他长大,并且对他严加训练。为锻炼他的骑射技艺,舅舅曾挂小铁环于两耳上,并在光头上置一枚铜钱,他要求李靖跑马而来,枪挑双环,回马而去,刺中铜钱。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武艺十分精湛。舅舅拿命来陪他练习,李靖自然不敢懈怠,经数日苦练,他终于不负“舅”望,已能于眨眼间策马出枪,连挑双环,刺中铜钱。平日里舅舅还经常与他谈论兵法,李靖的论述令舅舅十分满意,曾赞叹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可惜李靖生于昏君隋炀帝统治时期,尽管他文武双全,颇有才略,却并未获得重用。他曾先后任长安县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等职,官职低微,心怀大志的他,一腔热血,无处报国,遂深感落寞。不过,当时身为左仆射的杨素十分看重他,经常将他邀至府中畅谈,还曾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2.为报知遇,叛隋归唐

在隋炀帝的暴政下,百姓生活艰难,反抗之声四起,天下一片大乱。大业(公元605年—公元617年)末年,各地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农民反暴斗争不断,在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叛变。李靖时任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郡丞,他察觉到李渊的异心,便离开马邑,欲向隋炀帝报告。不料他因道路阻塞而滞留于京城长安,未能报信,却被已经迅速占领长安的李渊俘获。李渊欲将他处斩,临刑前,不甘如此了却的李靖突然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被他的豪气所打动,李世民也因惜才而为之求情,他最终获释。

不久,李靖进入李世民的幕府,做了他麾下的将领,充当三卫。李靖感怀知遇之恩,至此以“戴罪之身”尽忠李唐,开始了他戎马倥偬、战功闪耀的一生。

讨平天下,一代战神

1.南征江陵,将才初展

初入李世民的幕府,李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只是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诸侯,几乎没有什么战绩。或许是初来乍到,或许是碍于自己的“戴罪之身”,总之这段时期,李靖表现得很“沉默”。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英雄出场于不平凡的舞台,李靖等来的表现机会竟是在短期内灭掉南方最强的割据政权。

这一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势力便是后梁萧铣政权。为了削平梁国,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攻打萧铣。李靖奉命赴任,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李靖为讨伐蛮人的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获得许多俘虏。李靖抵达峡州时,萧铣控制着险塞,他手下兵力不多,于是受阻,无法继续前进。李渊却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密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欣赏李靖的才能,多次为他请命,李渊遂收回成命。虽免于一死,灭梁的任务还是要完成。

此时恰逢开州(今重庆开县)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起兵叛乱,聚集万人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带兵出战却接连败北。李靖率领800名兵士,奇兵突袭,击破了冉肇则的大营,后来又设埋伏于险要之地,一战杀死了冉肇则,并俘获敌军5000多人。唐高祖闻此捷报,情不自禁地对众臣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他还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而且亲笔写敕于李靖:“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李靖终于以战绩改变了李渊对他的成见,从此开始在战场上大展宏图。

李渊知道李孝恭不熟悉军事,需要有人指导,于是特任李靖做李孝恭的行军长史,随其出征。公元621年,李渊命李孝恭进攻萧铣。时值八月,正为长江汛期,江水泛涨,三峡路险,萧铣认为李靖军队不会在此时进攻,就把军队分散屯驻。唐军将领也都建议等江水退却再行出击。李靖力排众议,他料到萧铣必然认为唐军不敢冒险在汛期出兵,一定未加戒备,消灭萧铣,此乃天赐良机。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命全军立刻进攻。

由于萧铣驻守于长江中下游,唐军要顺流而下进攻,汛期正好加快了船速,唐军趁洪水突袭,一举攻克了江陵的门户荆门。萧铣没想到唐军会冒险突袭,由于他的军队分散驻扎,大敌突至,军队无法聚合,他只得集结手头人马,仓皇应战。九月,唐军主力与梁将文士弘部相遇于夷陵。李孝恭不听李靖劝阻,急于求战,不幸被气盛的敌军战败。幸好文士弘部战胜后,其兵将忙于争夺战利品,顿时秩序大乱。李靖瞅准机会,立即发兵进攻,李孝恭也收拾败军回身再战,结果唐军转败为胜,击溃了梁军。

唐军顺势直攻,迅速占领了江陵的外城和水城。唐军在水城缴获了大批没有来得销毁的梁军舰船。此时李靖却下令将俘获的战船全部弃于江中,任由它们漂在长江里顺流而下。众将不解,李靖解释说,江陵非一日可攻取,如今我军深入敌腹,下游敌兵正在集结,一旦到达,我军腹背受敌,即使拥有战船也难逃围攻。若使这些兵船顺水而下,就会给下游前来的援军造成错觉,以为首都已经失陷,就可能拖延援军救援速度,争取时间,攻破江陵。李靖还派人四处散播江陵已破的假消息,果然,下游敌兵看到弃船,又听闻流言,以为首都已破,便游移不定,谁都不肯上来救援,李靖的疑兵之计大获成功。萧铣迟迟等不到援兵,只好投降。

李靖大军入城,号令严肃,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宽待战俘。占据江汉地区的梁军余兵,见大唐政策宽大,纷纷卸甲归顺,李靖就这样顺利收回了中南地区。战后唐高祖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以表彰他的卓著战功。随后,李靖又奉命安抚岭南,收缴了梁的全部遗产。

公元623年,原投降唐皇的农民起义军辅公祏举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绩等七总管东下讨伐。李靖通过分析敌我形势,运筹帷幄,献计突袭,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高祖为了嘉奖他的军功,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且赞他为“铣、公祏之膏肓”,功盖韩信、卫青等名将。

2.北击突厥,一洗国辱

江南刚刚平定,北方却又起战事。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盘踞在北境的突厥,一直是中原的隐患。李渊太原起兵时,因实力尚微,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决心彻底消灭突厥,以绝边患。公元626年七月,颉利可汗亲自率领十几万铁骑进攻武功(今陕西武功县),直接威胁到唐都长安。公元629年底,太宗派李靖率李绩等五员大将领精兵十万,六路进发,抗击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