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21008500000010

第10章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1)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他多谋善断,作战勇猛,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轻的将军,可谓年轻有为。他功绩显赫,可以说,东汉的大半个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连光武帝刘秀都称其功劳堪比韩信。不过耿弇可比韩信的结局好的多,刘秀曾说过:“朕终不使耿弇为淮阴也”。的确如此,刘秀一生都十分信任耿弇,如此融洽的君臣关系是如何实现的呢?史书多评他为“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为什么?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围城打援的战例,真是耿弇首创的吗?

英雄年少,志向远大

1.少好学,习父业

“驰召萧王命罢兵,献谋怀贰见尤明。平齐定赵基图壮,有志方知事竟成。”徐钧的这首诗叙述的便是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的生平事迹。光武帝自起兵到统一天下,耿弇都忠心不二地跟随着他,并为他扫平了大半个江山。可以说东汉的建立,耿弇功不可没。

耿弇(公元3年-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的开国名将。耿弇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耿况,字侠游,曾与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师从安丘先生,学习《老子》,后来任上谷太守一职。

受父亲影响,耿弇年少好学。因为他常看到郡尉选拔时训练骑射的场面,逐渐对兵事增强了兴趣。平日里,他不但跟着大人操练,还自己研习战略兵法。史书上对此有这样的记载:“弇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后汉书》中也说:“弇少好学,习父业。好将帅之事”。

2.小儿曹乃有大意

公元23年,王莽政权灭亡。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各将四处征讨,因而将领们大都重权在握。他们凭着手中的军权,在辖地一手遮天,作威作福,甚至随意更换郡守。耿况因是王莽任命的,遂日夜忧虑,寝食难安。年仅二十一岁的耿弇,为帮父亲排忧解难,自愿进京代父亲上书,贡献方物,以示忠诚。

耿弇到达宋子县(今河北省赵县东北)时,正好看到王郎假冒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王郎那时的势力很大,见此情景,与耿弇同来的郡吏孙仓、卫包,想要就近投靠王郎。耿弇认为王郎是叛贼,凛然地说:“子舆(王郎)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觽,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孙仓、卫包没有听从耿弇的话,仍旧归顺了王郎。

刘秀那时在卢奴(今河北定县),任大司马。耿弇听说后便昼夜兼行,单身前去投奔。刘秀见他果敢有识,便留他做了门下吏。耿弇去见护军朱祐,建议回上谷发兵,平定王郎。相较于王郎,刘秀可谓是势单力薄,四面楚歌,因此刘秀听说耿弇的想法后,曾笑着说:“小儿曹乃有大意哉!”意在夸他年少却有宏志。

3.是我北道主人也

耿弇跟随刘秀巡行至蓟县,这时王郎的追兵已紧随而来,迫近县境。刘秀召集手下将领商量方略,准备南归。耿弇再次提议北行:“如今敌兵从南方来,我们不可以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您的同乡;上谷太守,是我的父亲。征发这两郡弓箭骑兵一万人,王郎就不难对付了。”但是,刘秀的部将都是南方人,觉得死也要死在南方,不同意北行。刘秀力排众议,决定采纳耿弇的意见。他指着耿弇,以信任的口吻说:“是我北道主人也。”

奈何天不遂人愿,碰巧蓟县当地豪强作乱,积极响应王郎捉拿刘秀。刘秀慌忙率兵南下,他部下的官兵都各个离散,与耿弇也走散了。耿弇只身逃回昌平。他说服父亲耿况派寇恂到渔阳与彭宠定约,联合发兵。接着,耿弇和景丹、寇恂以及渔阳郡将士合兵南下,沿途击杀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官吏四百多人,获得印绶一百二十五副,节杖二枚,斩杀敌军三万人,并且平定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最后他在广阿见到了刘秀。当时,刘秀正在进攻王郎,突然传来上谷、渔阳二郡王郎的援兵赶至的消息,部将都很担心,刘秀却坚信是耿弇带来的援军。果然,耿弇等人来到营中拜见刘秀,众将皆放下心来。刘秀欣慰地说:“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当即任命耿弇等人为偏将军,加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允许他自置偏裨。

从此,耿弇忠心追随刘秀,东征西讨,终为其打下东汉江山。

常胜将军,功比韩信

1.榻前论时局,定计河北

耿弇虽为少将,却有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了多场胜战,被称为“常胜将军”。他于河北定势,在南阳规划战略,此后收集燕卒,克拔齐疆,为东汉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平定王郎后,刘秀日渐威盛,被封为萧王。更始帝刘玄显然对刘秀有了猜忌,他派苗曾等人分管刘秀的领地。刘秀心里清楚,他表面上被封王,实则明升暗降。此时,刘秀内心十分矛盾,他不想交出兵权,又犹豫着是否应该公开反叛刘玄,众将纷纷劝刘秀称帝,他始终不敢,还故意训斥了众人。晚上,刘秀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耿弇独自闯进刘秀的寝帐,站在他睡卧的榻前,说道:“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又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圣公不能办也。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破百万之军;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天下至重,不可令它姓得之。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后汉书·耿弇列传》)。耿弇一番精辟诚恳的论述打动了刘秀,刘秀当即决定与刘玄决裂。他任命耿弇为大将军,和吴汉一起到幽州去调兵,同时,以河北还未平定为由,不接受更始帝的征召。

耿弇来到上谷,收斩韦顺、蔡充,吴汉又杀掉苗曾,调发幽州兵马,引军南下。耿弇跟随刘秀平定了铜马、高湖、赤眉、青犊等农民起义后,又追击尤来、大枪、五幡、元氏等部。每场战斗,耿弇都身先士卒,亲率精锐骑兵冲锋陷阵,势不可挡,敌兵惧其气势,皆望风而逃。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并拜耿弇为建威大将军。耿弇时年仅二十二岁,成为刘秀手下最年轻的大将军。公元26年,耿弇被封为好畤侯,管辖好畤、美阳二县。公元27年,耿弇在穰地大败公孙述手下的名将延岑,并俘虏了五千余敌兵,得印绶三百。

2.南阳献决策,三步平齐

大败延岑军后,耿弇跟随光武帝行军至南阳舂陵。在这里,他向刘秀献上平定山东张步之策,这是他谋划已久的战略计划。他提出需北进上谷调集兵马,首先攻打渔阳的彭宠和涿郡的张丰,然后回师斩灭富平、获索等农民军,最后再东征张步,平定齐地。光武帝听后尽管心存疑虑,但看到耿弇信心十足,志在必得的气势,便点头应允了他。

公元28年,耿弇与建义大将军朱佑、汉忠将军王常等率部攻打盘踞在望都、故安西山等贼寇,大获全胜。与此同时,耿弇的父亲耿况、弟弟耿舒也平定了渔阳的彭宠势力。公元29年,耿弇与吴汉领兵攻打富平、获索农民起义军,经平原一战,他们大获全胜,农民军兵败投降者便有四万之余。至此,耿弇顺利实现了“南阳决策”的前两步计划,剩下的便是集中精力攻克张步的势力,收服齐地。

3.智谋取二城,声东击西

公元29年十月,耿弇率军进攻齐地割据势力张步。耿弇在攻破济南后,直奔临淄而来。张步闻济南失守,忙命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坚守西安(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另派诸郡太守聚兵一万防守临淄,二城相距四十里。耿弇军至位于两城之间的画中(临淄西南)。

耿弇通过视察地形发现,西安城虽小,却坚固难攻,临淄城虽大,却易于攻破。于是他下令,五日后攻打西安。张蓝闻讯,日夜戒严,不敢懈怠。五日后的半夜时分,耿弇突然命令将士在营地吃完饭后,夜袭临淄。护军荀梁等人提出应该先攻西安。耿弇说:“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能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月之间,不战而困矣。诸君之言,未见其宜。”于是当夜耿弇领兵突袭临淄。果然如他所想,临淄半日即被攻克,耿弇大军入城。张蓝听说临淄被克,大为震惊,遂慌忙丢弃西安,率部逃归剧县(山东省寿光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