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古时候,曾经有个小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可把中国老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使者不厚道,同时也出了一道非常棘手的题目:“请问皇帝陛下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怎么办呢?泱泱天朝大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无法可想的皇帝请来了护国大禅师,希望他能运用神通帮忙解决难题。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禅师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他把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插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禅师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正确答案的确如此。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禅师见了蜈蚣,久久地注视着,心里很纳闷:四条腿走路都那么困难,可蜈蚣居然有上百条腿,它如何行走?这简直是奇迹!蜈蚣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动哪条腿,接着再动哪条腿呢?
于是青蛙拦住了蜈蚣,问道:“我是个禅师,却被你弄糊涂了。有个问题我解答不了,你是怎么走路的?用这么多条腿走路,这简直不可能!”
蜈蚣说:“我一直就这么走的,可谁想过呢?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这一念头第一次进入了蜈蚣的意识。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动弹不得,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了。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他蜈蚣这个问题了!我一直都在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可现在你却把我害苦了!我动不了了!上百条腿要移动,我该怎么办呢?”
◎心不出离难见本性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里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里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他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的说道:“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仰山终于言下契悟。
◎一切色相皆为空幻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问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
弥兰陀王再问道:“耳朵是你吗?”
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
“鼻子是你吗?”
“不是!”
“舌头是你吗?”
“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那么‘意’,是真正的你?”
“也不是!”
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说:“不是!”
“门是房子吗?”
“不是!”
“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
◎真开悟者不随外景而动
大梅禅师学习了很多年的禅,尽管他学习一直十分努力,但是总是不能悟道。有一天,他去请教马祖禅师:“佛是什么?”马祖禅师回答道:“即心即佛。”大梅禅师恍然大悟。
开悟后,大梅离开了马祖禅师,下山弘扬佛法,当马祖禅师听说大梅开悟的时候,不太相信,心里想:“以前他学了那么多年佛法。怎么一下子就开悟了呢?我得叫一个人去试试他!”于是就派了自己的弟子前去试探大梅。
这个人见到大梅禅师,就问道:“师兄!师父说了什么话让你一下就顿悟了呢?”
大梅回答道:“即心即佛。”
这个人说:“但是师父现在已经不说‘即心即佛’了!”
大梅惊奇地问道:“哦,那他现在说什么?”
那个人说:“老师现在经常说‘非心非佛’”
大梅听了以后,笑着说:“这个老和尚,不是存心找人麻烦么?我才不去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依然坚持我的‘即心即佛’!”
这个弟子回去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马祖禅师,禅师激动地说:“梅子真的成熟了。”意思是说,大梅禅师是真正地开悟了。
◎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
汾阳善昭禅师有一天对庙里的僧众说:“昨天晚上,我梦见死去的父母向我要酒肉钱。我心里难过,所以免不了要随风俗习惯,买点酒肉、纸钱来祭奠一番。”
于是,禅师就如此这般地张罗着把祭奠办了。但他在祭奠后却独自坐在酒席上,旁若无人地吃起肉喝起酒来。
僧众们看不下去,纷纷指责他说:“今天才知道你原来是个酒肉和尚,怎么有资格当我们的导师啊!”便都打起包袱离开了。
只有石霜楚圆、大愚守芝等六七个人没走——他们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大禅师。
事后,汾阳禅师感慨地说:“那么多的闲神野鬼——成不了气候的可怜虫呵!只消一盘酒肉、两百张纸钱就打发走了。”
◎认识真性,分出层次
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后来遇到般若多罗,为祖师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达摩。达摩未出家以前,就具有超人的才智和脱俗的善根。
有一次,般若多罗指着一堆珠宝对达摩三兄弟问道:“世上还有比这些珠宝更好的东西吗?”
老大月净多罗回答道:“没有!这些珠宝乃我们王者之家最为珍贵的宝物,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这些宝物了。”
老二功德多罗也回答道:“我没有见过世上还有比这些宝物更珍贵的东西。”
唯有老三菩提多罗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我不认为两位哥哥的话说得对,这些珠宝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两位兄长齐声责问道:“为什么这些珠宝没有价值,有价值的宝物是什么?”
菩提多罗说道:“因为这些珠宝自身不能认知自己的价值,必须假以人们的智能去分辨,否则只不过是一些没有知觉的东西而已。而佛陀说的佛法真理才是法宝,法宝是由人们的般若所发挥出来的智能,不仅能自照,而且还能区分各种形形色色的珠宝,更能分辨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善恶诸法,所以在各种宝物中,最尊贵的应该是无上真理的法宝。”
◎不做一个身心分裂的人
斋饭的时间到了。石梯禅师站在禅堂前,看见侍者拿着钵往斋堂方向走,就唤住道:“你往哪里去?”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梯禅师道:“你手托饭钵,我又怎会不知你要去斋堂呢?”
侍者反问:“禅师既知,为什么又要发问呢?”
“我是问你的本份事。”
侍者一扬手中饭钵:“若问本分事,我就是要到斋堂去。”
石梯抚掌赞叹说“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
◎找回自己的心才是头等大事
佛陀走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他在树下静坐了一会,像等待着什么似的。这时,有一个拿了很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前面过去,佛陀并没有注意分别。没过多久,很多高大的汉子走来,他们见到佛陀,异口同声地问道:“刚才您有见到一个拿着东西的女人从此经过吗?”
“我没有注意,你们找她做什么?”佛陀反问道:
“我们这一行共30人,同住在离这里不远的森林之中,我们29人都有妻子,只有一个人至今还没有娶亲。我们非常同情,因此昨天就为他寻来一个女人,哪知道她不是普通的女人,说来真不怕人见笑,原来她是一个卖淫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讲了许多无耻的话,把我们30个人都诱惑了。今天起来,看到我们的东西都给她拐逃,因此这时要追赶她,要把她找回来,您究竟有没有见到她呢?”
佛陀默默地,静静地看着他们,然后说道:“是这样一回事吗?我来问你们,你们自己的身体要紧呢?还是女人和东西要紧呢?”
“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要紧。”这一群男人回答,像都清醒过来。
“那你们不要再去追赶女人,你们来找自己的心才是要紧的大事。”
后来他们都皈依佛佗做了其弟子。
◎高人才能发现自身的万有
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住在大雄山时,马祖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他。当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指着坛酱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上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道得即不打破,若全体都不能道得就打破!”
一寺学僧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大众无语,“嘭”的一声,便用拄杖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从大雄山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便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答道:“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道得,就用拄杖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听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地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带了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函上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30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百丈禅师打破了酱坛,意即我们的禅道,什么都不缺,就不用老师烦心了。马祖道一禅师非常满意,特意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此八字为“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禅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中国供给青年学者参学的禅林就繁衍不绝了。
◎真心真意才见真心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一个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访佛光禅师道:“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20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朱慈目道:“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断,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道:“这很好呀!表示你念佛已念到净念相继,与佛相应,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朱慈目道:“谢谢禅师的赞许,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道:“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道:“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好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指示道:“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朱慈目道:“我为什么不知道呢?”
佛光禅师道:“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信徒朱慈目听后,似有所悟。
◎开悟是把心打开,与外景无关
过客问一名整日囚在寺庙中颂经的小和尚:“难道你不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吗?”
“为何?”刚刚皈依佛门的小和尚不解地问。
“外面的世界宽敞明亮,要什么有什么,不愁吃喝,你何必在这里傲个苦修僧呢。”
“可我现在也很好啊。我每天一心向拂,佛祖赐我屋檐遮挡风雨,风不吹头雨不打脸,还可以天天和师父交流得道的乐趣。”
“可是你自由吗?”小和尚沉默了。
于是,过客从怀里掏出一扇门,并且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小和尚带到了外面的世界,安排在了一处豪华奢靡的人家。一年之后,过客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便去看他。他问小和尚:“啊,我的佛祖,你过得还好吗?”
小和尚答道:“我佛慈悲,我活得还好。”
“那么,你能谈谈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生活的感受吗?”过客表现得很真诚的样子说。
小和尚长叹一声,说:“唉,这里什么都好,只是这寺庙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看见满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待的那个小寺庙好多了。”
说话间,小和尚已然入定。
◎识人不能以貌取人
真正心诚之人,不以外物所扰。因此,我们看待一个人也要看他内心,而不应该只看外表。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