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20991000000006

第6章 会说话才能办成事(5)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无聊的喜剧片,出影院后,朋友问:“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一点的片子。”

你觉得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吧?”你可以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选择其他话题说出“不”。

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你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6)用反诘表示你的意见。

在和别人一起谈论物价问题时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朋友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7)友好地说“不”。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时,要注意把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个朋友。作家对教授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

(8)巧妙地说“不”。

当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邀请你吃饭或游玩时,你可以有礼貌地说:“我老妈叫我和她一起去看姥姥呢!”这种说法在隐藏了个人的意愿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被拒绝一方的失望和难堪。

(9)用搪塞辞令拒绝。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具体的答案时,也可用这句话。还有一些话可以用来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等。

(10)用幽默方式说出“不”。

在罗斯福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时,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由于好奇向罗斯福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的情况。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对着朋友耳朵小声说:“你能保密吗?”“当然能,谁叫咱们是朋友呢?”朋友挺有诚意地回答。“我也能,亲爱的。”罗斯福一边说,一边对朋友做了个鬼脸,两人大笑起来。

可见,如果以幽默的方式说“不”,气氛会马上松弛下来,彼此都感觉不到有压力。

学会委婉的拒绝,恰当地说“不”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理解了上面的几种方法,用最理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否定想法,并把它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一定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

12.善意的谎言是沟通的润滑剂

成功金言:

善意的谎言同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那种心术不正、诈骗、奸佞、诬陷的人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善意的谎言会倍添其人格魅力,使人们更爱他、敬他。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说自己从来不说谎,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谎言。任何一个人获悉亲戚病重或朋友遭难,就会时常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谎言。在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

因此,诚实要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面对什么人、讲述什么事情。俗话说:“适当的谎言是权宜之计。”由此可知,在某些场合还是有说谎的必要的。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谎言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的发展,这种例子随处可见。

雨果的不朽名着《悲惨世界》里那个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干坏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予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而此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必要时说上几句谎言,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例如,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则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即使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会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但仍要实言相告,如不算坏话,也该算是蠢话。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一个女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随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病人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此情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自己的画笔为树枝画了3片叶子,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善良的谎言应符合三条规则。

(1)真实。

谎言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人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例如一位女孩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朋友是否漂亮,但朋友觉得实在难看时,就可以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人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免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为在这里,谎言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必须。

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是出于礼仪。例如,当一个人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到欢乐的场合。

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的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说谎言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生活中离不开谎言,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的时刻,甚至只有说谎,事情的结果才会更加圆满。谎言终究是谎言,不值得我们去推崇。但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的。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谎言就像生活的润滑剂,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的谎言,饱含真诚和甜蜜,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