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07

第7章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6)

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壮,与肾的生理机能强弱有很大关系。当寒冬到来之时,新陈代谢水平降到了最低点,而人体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以御寒。如果肾功能虚弱,就会出现“火力不足”,也就是阳气虚弱的现象,甚至出现乏力、小便失禁、尿闭、脉弱等问题。

可见,肾的生理功能显得非常重要。肾气充足,肾藏精的功能正常,身体才能健壮,才能经得住大自然的考验。冬季养肾不仅要注意保暖,多吃一些热食及温肾之品,还要做一些养肾功来养护我们的肾气。

具体方法:

1.屈肘上举。全身放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两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两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10次。

2.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放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再将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做5遍即可。

3.摩腰。端坐,宽衣解带,将手掌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摩挲,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配位几乎都与肾脏有关。

4.荡腿。端坐,两腿要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3次身体,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10余次。也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

5.“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并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10余次。

上述5种功法,都是围绕着益气、固肾、强腰而进行的身体锻炼,经常练习,尤其是在冬季练习,可起到补肾、固精、益气、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对肾及膀胱的疾病,如腰酸、膝部酸软无力、阳痿、遗精、气虚、头晕等症,都有调养及康复的作用。

【温馨提示】:

肾气不足的人平时最好多补充睡眠,至少要晚上10点前入睡;睡觉时尽量要少思考没用的东西,保持心情开朗就可以了。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冬天受到寒邪的严重伤害,到来年春天可以发生温病。

【解析】:

人在冬天本来应该多呆在温暖的屋子里,不要经常出去活动,以避免受到寒邪的侵袭。如果冬季不注意这一点,总是轻易地外出感受到风寒,时间久了,体内的寒邪郁久就可以化热,到来年春季就要发生温热之病。

【养生智慧】:

温病的预防之法

什么是温病呢?温病是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等。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由于冬天感受寒邪,寒邪伏藏于体内,日久化热,待春阳外发时,邪气随阳气外出,发生温病。可以看出,寒邪侵袭是温病产生的直接外因。

温病的主要表现是发热,而且多数热势较高,并伴有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等。温病中多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而且起病非常急,来势也比较猛,病情较重,有的还会造成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因而严重地影响人群的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对社会和家庭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温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这样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温病的产生与精有密切的关系: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阴精充足,封藏得固,能化生卫气以护外,滋生阴血以固本,外来的寒邪和温邪就不能侵犯人体,故不得温病;相反,如果阴精损伤,卫外不固,就会导致温病的产生。

如何预防温病呢?

1.藏肾精,固正气。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护阴精,固守正气,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保暖御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抵抗力的强盛是预防温病的内在依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注意环境卫生。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要劳逸结合,情志舒畅,调食节欲,切忌贪图膏滋厚腻,大量饮酒,以免加重体内郁热。

【温馨提示】:

在冬季早上晨练的人,要跟着太阳走,没有太阳就不要出去锻炼,以免被寒湿气侵入体内,使阳气耗损,一定要避寒就温。如果要出去锻炼,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活动,不可大运动量活动出汗,因为在冬三月里不宜出汗过多,出汗多就容易受凉,受凉就有寒气,有寒必有虚,阳气被耗掉,寒就进来,人就会得病,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冬气者病在四肢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冬季得病,疾病的症状往往表现在四肢。

【解析】:

《素问·阳明脉解》中说:“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就是说四肢是人体阳气(阳经)起发的部位。冬季阳气内潜,四肢阳气不足,最容易受冬寒之气伤害而发生疾病。

【养生智慧】:

按摩阳池穴—冬季手脚冰冷者的福音

相信很多人都有手脚冰凉的经历,尤其是女性朋友。据医学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身体发冷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发冷症。每到寒冬来临之际,就会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医院看手脚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对于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手脚冰冷的女性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防治方法,那就是按摩阳池穴。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暖和身体,进而消除手脚冰冷、腰寒等症。另外,它也联系着经络中与重要的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阳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取穴的方法也很简单: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按摩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一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来做。除了按摩阳池穴外,我们还可以刺激关冲、命门两穴以及手心上的劳宫穴,可达事倍功半的效果。

阳池穴可以说是一个“万能穴位”,经常按摩此穴,不仅可以治手脚冰冷,而且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功能失调等疾病都很有帮助。平时只要有时间我们可以多按摩此穴,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温馨提示】:

我们都知道“寒从脚起”的道理,因此做好足部保暖很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驱散寒邪,温暖全身,还能及时消除疲劳。当然,洗脚水也不能太烫,以不超过45℃为宜。

肾者,通于冬气

【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

【译文】:肾与四时中阴气最盛而阳气闭藏的冬季相通应。

【解析】:

肾的功能是蛰伏封闭潜藏的根本,存储精气的地方,肾是阴中的少阴,通应于冬气。

【养生智慧】:

冬季如何养肾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通于肾,就是说寒邪首先会侵袭人的肾。肾的阳气一旦受伤,就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会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会导致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因此,为了保养好肾脏,我们在冬藏之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神调养要及时。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静,神藏于体内,不使躁动,这是冬季养肾首先要做到的。因为经常保持安静的心志,可以有效地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饮食对证调补。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季气温偏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肾虚有阴阳之分,进补时对症用膳,方可取得显著效果。肾阳虚者可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地黄、枸杞、甲鱼、银耳等滋补肾精之品。

3.多吃黑色食品。冬天养生重在养肾。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因此,冬天补肾黑色食品最合时宜。黑色食品包括乌鱼、乌鸡、甲鱼、黑芝麻、黑米、黑枣、黑豆、黑木耳、海带、豆豉、魔芋、乌贼鱼、黑海参等。

4.适当锻炼。冬季坚持适当运动对养肾大有裨益,可使肾中精气更加充沛旺盛。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很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出汗时应停止运动,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有条件者换去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

【温馨提示】:

六味地黄丸虽是补肾名方,但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阴虚而阳盛的人,现代人一般都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则不易服用六味地黄丸,否则只能使阴邪更盛,而阳气更虚。因此,使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人绝不可用(肾阳虚的人可服用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肾阴虚的人也不可多用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