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06

第6章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5)

6.要注重足部和背部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温度最低。足部一旦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腰腿痛等病症。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寒冷季节注意背部保暖也很重要。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背部保暖的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多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皮毛背心即可,睡觉时应注意不要让背部着凉。

7.注意开窗通风。冬季人们常习惯于冬季密闭门窗保暖防寒,但这样更容易造成室内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骤增,室内空气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应养成定时开窗换气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

【温馨提示】:

老年人冬季不要在雾天中晨练。如果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加深、加快,自然就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对于老年人来讲,“必待日光”的古训是应遵守的。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有所收获而不肯泄漏机密那样,保持平静而不露声色。

【解析】:

冬季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心里藏有一个小秘密,然后“若己有得”,这个小秘密只能藏在心里,心里处在一种喜悦的状态,但不要表现出来。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养生智慧】:

冬季精神调养重在“神藏于内”

冬季养生,着眼于“藏”。传统医学强调“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人们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正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躁则消之,静则神藏”。

要使“神藏于内”,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这里的气上、气下、气结、气缓、气乱、气消,均为人体气机失常,而气机失常将导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高兴的事。这就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3.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特别是一些女性朋友。预防的方法是平时要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温馨提示】:

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散失阳气。

【解析】:

人们在冬天应躲避寒冷,以求温暖。因为只有保持温暖,才能使阳气不泄于外。阳气有着护卫人体的特性,当寒气侵袭人体的时候,阳气会在体内从潜藏状态转为散发状态以抵御寒冷,因此冬天衣着过于单薄会伤到人体阳气。另外,冬天人们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这样会导致闭藏的阳气受到影响。

【养生智慧】:

冬季如何防寒

冬季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加之时有寒潮侵袭,往往会打乱人们的生活规律,使人生理平衡失调,抗病能力降低,进而诱发疾病。可见,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一大威胁。因此,冬季应注意就温热避寒凉。

1.多晒太阳。冬天适当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让身体感到舒展而舒适。晒太阳还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又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让我们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2.穿衣要“上薄下厚”。因为我们的腰部周围有许多大血管,如果下半身能保温,上半身就不会觉得太冷。要尽量避免穿紧身衣裤,否则,人体血液循环会受到阻碍,反而不利于保暖。衣服的领口太紧,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鞋袜过紧,会导致脚部血流不畅,发生冻疮。这些都要注意。

3.多吃含热量高的食物。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特别是补充富含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等蛋白质的食物。

4.坚持锻炼,提高抗寒能力。冬季锻炼时,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够促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能使体温调节中枢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适应寒冷的环境,提高人的御寒能力。

【温馨提示】:

冬天不宜戴口罩防寒。冬天戴口罩防寒,反而降低了人的自身御寒能力。要是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有受寒,就很容易感冒。还有,因口罩挡着呼出的废气又有被吸进去的可能。因此,冬天我们不必为御寒而戴口罩。但有大的风沙或有可能传染疾病的地方倒不妨戴一戴。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冬天不注意养肾,到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就会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症。

【解析】:

违背了冬季“养藏之道”,就会影响来年春天的生发能力,春天就会生病。会生什么病呢?就是春病痿厥。“痿”是四肢无力症;“厥”是四肢厥逆,就是手脚冰凉。

【养生智慧】:

这些人最容易在冬季出现手脚冰冷症

1.体型较瘦的女生。寒冬来临之际,许多人都有手脚冰凉的经历,在有手脚发凉症状的人群中,体型较瘦、虚寒体质的女生占绝大多数。因为这类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容易使体温调节的机制紊乱,而手脚冰冷正是自律神经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所引起。

2.更年期女性。女性更年期会造成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神经血管不稳定,影响血液循环,也会让女性异常怕冷。

3.血糖太低或低血压人。食物是身体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如果平时我们减肥过度、饿过了头,让血糖太低时,就有可能出现手脚冰冷的现象。而低血压时,血液循环也会不畅,疲劳、身体衰弱时,血压容易降低,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问题。

4.压力过大的人。工作压力大或时间紧迫,都会让人的手脚发冷发抖,但只要过了这个紧张时期,手脚就会慢慢恢复温暖。

5.穿的衣物不够保暖的人。如果手脚冰冷,表示体温的平均调配有问题,如果已经多穿了好几件衣服,但手脚仍未恢复温暖,就该注意啦!因为许多人体表的温觉神经接受体的“凉点”,因为太过迟钝而不能感受到冷。

6.长时间呆在冷气房的人。一些需要在野外或者长时间在冷气房工作的人,因为身体经常处在低温下,血液循环不流畅,就容易手脚冰冷。这些人需要多喝多吃暖身的食物。

【温馨提示】:

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最好都要少吃或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天气寒冷时,我们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或者进补一些清补甘温之味,以鸡、鸭、鱼类为宜;同时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此外,还要因人而异,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该有医生指导。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如果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症。

【解析】:

这里的“少阴”是指肾。肾主藏精,为人体阴阳的根本。冬季属水,若违背了冬气,就会导致肾阴不能收藏,出现肾气独沉,容易发生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养生智慧】:

冬季宜练养肾功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发源于肾。因为肾是主管生殖机能的,新一代生命的产生,都是肾的生理机能活动的结果,肾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同时,肾又是贮藏营养精华的脏器,所谓“肾藏精”,就是机体营养的供给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肾是生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