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02

第2章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

春季养生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到了春天,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

【解析】:

立春一到,寒冷的天气逐渐逐渐减少,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回升,万物开始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我们也应尽快校准自己体内的“季节生物钟”,做到晚睡早起,起来后就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

【养生智慧】:

如何有效防止春困

春天到来了,很多人经常感到困乏无力,提不起精神,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然精神不振,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春困”。

为什么会春困呢?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皮肤比较冷,所以四肢和体表的血管呈收缩状态,血流量减少,在全身血流量为定量的情况下,流经大脑的血液相对增加。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皮肤温度就开始升高了,体表和四肢的血管扩张,内脏的血液分流到体表毛细血管,脑组织血流当然就相应减少,大脑容易供血不足,脑组织的供氧就显得相对不足,影响了大脑的兴奋,春困就出现了。

知道了的春困形成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想办法来对付春困。除了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外,平时不妨多进行户外运动,参加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通过体育锻炼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这样就会缓解春困。

对于整天坐着不动的办公室一族,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来走走,活动活动四肢。有条件的话到室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及时为脑部供氧。平时还应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如室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发生。

如果要想下午的工作不犯困,建议在中午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血液全部流到胃里,也容易造成大脑缺氧。另外,在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可有效缓解症状。

【温馨提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锻炼除了能提升体内的阳气,提高季节更换期间身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助抵抗春天里常见的病菌侵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披散开束起来的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使人的神志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解析】:

春天可称得上万物复苏,天地间生机勃勃。此时的人在早起之后,最好披散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这样符合春天生发的特点,可以舒展自己的形体,从而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养生智慧】:

春天正确踏青保健康

春季主生发,这时踏青可以彻底舒展形体。然而,春天也会给踏青的人们带来许多疾病和烦恼,因此,在踏青春游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这些健康的问题哟。

1.注意天气预报。一定要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带雨衣而不是雨伞,雨衣不仅能防雨,还可以抵御春风的侵袭。

2.要注意穿衣保暖。春天气候多变,忽冷忽热,要随天气增减衣服,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衣着穿戴要合宜,既不要穿得太多,不利于登山和跋涉,又不能穿得太少,以免受凉。要选择结实耐用、柔软舒适的运动鞋,防止扭伤脚踝,最好不要穿皮鞋、高跟鞋等不便活动的鞋子。

3.当心春季皮炎的困扰。据专家介绍,春季皮炎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一年四季中,冬季阳光的紫外线含量最低,到春天来临时紫外线含量骤然升高,人们一下难以适应,一旦受到强紫外线照射,即可引起皮肤损伤而发生皮炎。因此,春季出游时,要注意面部的保护,例如戴上一顶白色的宽边帽子或打遮阳伞;也可使用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照射。

4.谨防花粉过敏。春天草长花开,花粉是一种过敏物质,对花粉过敏的人会发生过敏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春游时要穿长衣长裤、鞋袜,尽可能避开鲜花开放的地方。

5.防止疲劳过度。踏青地点的远近选择,要量力而行,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要注意,不能乐而难返,造成过度疲劳,对身体不利。

6.做好安全防范。人们在出游时,常免不了上山爬坡或在崎岖不平的山中林间小道上行走,因此,应格外注意安全,谨防碰伤。旅游攀登,不求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阶扶梯,或寻林阴小道,缓缓而行。

【温馨提示】: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这时不要有所约束,女孩子在春天时最好不要扎马尾辫,应该散开头发,该生发时就生发,以此顺应春天的气机。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对待万物,要促其生长而不要扼杀,要给予生机而不剥削,要施行奖赏而不要惩罚。

【解析】:

春天里,我们要有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能起杀心,对待万事万物,都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最好不要剥夺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春季的养生之理。

【养生智慧】:

春季养心要顺应春季的特点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重要环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同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又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春天调养情志必须顺应七情、五志、六淫与气候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认为,春为木,人体脏腑属肝,七情中的怒与肝相联系。春天是肝木旺盛的季节,是主生发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的描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通俗地说,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天地间自然界生气蓬勃,草木植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在情志方面,应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要应和春天春阳生发之气而万万不可违反折逆。

如果我们在春天里感觉自己的情绪低落,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心情郁闷时听一些欢快的歌曲或找朋友聊天;在情绪波动极大的时期,不如去旅游,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确保自己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也很重要。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也要避免睡眠过多。其次,应注意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温馨提示】:

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在春天里一定要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要多与人沟通交流,适当地宣泄情绪。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肝脏之气受到损害,到了夏天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人体适应夏季生长的能力就会减弱。

【解析】:

春季养生,一定要顺应春季的养生方法,但如果违背了春季养生这个法则,那么到了夏季,就会导致各种寒冷性质疾病的发生,就会使人体适应夏季生长的能力减弱。因为春季所发生的温暖的阳气,是夏天旺盛阳气的基础,如果春天阳气不能生,到了夏天阳气应当长而不能长,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虚寒病症。

【养生智慧】:

春季养肝食谱

春天,万物生机勃勃,仿佛要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春天,也是美食的开始,那些鲜嫩的食物都争着挤上餐桌凑热闹。我们的护肝、保肝行动,也可以从美味的食物开始。

1.芋头:芋头性平,味甘辛,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益肝肾的功用。将500克芋头蒸熟去皮,再与30克当归同煮,加白糖适量作汤频食,有养胃补肝、养血化淤之功效。

2.马兰头:马兰头性平、微寒,味甘,具有养肝血、清肝火、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春季里,马兰头的服食方法有很多种。如可以用来制作凉拌菜,也可以用做馅包饺子,晒干后可以同肉一起烧成美味可口的菜肴。如果用于明目,可与猪肝炒食;如果是目赤胀痛,可以用菊花脑各半,制成凉拌菜。

3.茼蒿:茼蒿性温,味甘涩,有平补肝肾、缩小便、宽中理气等功效。取适量茼蒿、粳米及精盐、胡椒粉等共煮成粥食用,有和脾胃、利二便、消痰的作用,适合肝气不舒引起的疝气疼痛以及小便不利、肺热咳嗽等患者食用。

4.枸杞:枸杞性味甘平,具有养肝益精作用。枸杞与粳米一同煮粥有很好的补肝作用,取30克枸杞,150克粳米,同煮粥即可。

5.山药:山药味甘,性平,有健脾养肝、滋肺养胃、补肾固精、滋养强壮等功效。尤宜于春季食用,这样既可健脾益气,又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可用枣、山药与粳米一同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6.鸡肝:中医认为,鸡肝性味甘微温,有补肝肾之功效。将适量的鸡肝与粳米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注意,胆固醇高的人不宜食用。

7.猪肝:猪肝味甘性温,有补肝、养血、益目等功效。在中医里自古就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常吃猪肝可以补肝血,养肝阴,清肝热,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多有益处。可将100克粳米、60克绿豆及100克新鲜猪肝同煮粥,熟后再加调味品。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食用。

8.鸭血:鸭血性寒,味咸,营养丰富,可养肝血而治贫血,是保肝最佳食品之一。取100克鸭血,100克鲫鱼与100克粳米一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

【温馨提示】:

肝病多在春季复发。这是因为春季气候、环境变化大,许多病毒、细菌繁殖滋生,很容易导致肝受侵袭而致病,尤其是那些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朋友,肝脏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体弱者和老年人在春季更要注意养肝。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春季不注意养生,则少阳之气便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

【解析】:

春属木,在人体应肝胆,若违背了春生之气,那么人体当中的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会伤到肝气,肝气内郁就会导致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生。

【养生智慧】:

春季养生记住“四适”和“四心”

春回大地,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开始向上、向外生发。这时养生要顺应生发之气。

春气与肝脏生发、条达之气相应,肝为风木之脏,如果春季违逆了肝脏的生发条达之性,就会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不仅影响人体的情绪,而且会损伤“肝藏血”的功能,从而损伤人体的正气。因此,春季养生之道,在于养身与养心并重。

春季养身有“四适”

1.适居处:这里提倡我们平时的起居要有规律,宜夜卧早起,中午小憩,每天保持8小时的睡眠。

2.适饮食:春季饮食要有节制,虽不必太过强调养生食谱,但也不要暴饮暴食,饥饱失常。

3.适动静:春天要多运动,以助阳气生发,如进行散步、跑步、踏青、郊游等,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老年人不可运动剧烈,每天宜进行1~2小时的柔和运动,可选择太极拳、气功等。

4.适时令:要顺应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特点,应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多吃新鲜的蔬菜和五谷,以养生气。

春季养心有“四心”

1.用心:春天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应该多动脑思考,多读书,多下棋,多听听音乐,经常活动手指,以保持头脑灵活、思维活跃。

2.放心:平时不要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事牵肠挂肚,应该放下心事。

3.清心:现代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人有太多的私心杂念,但在春天,我们一定要做到“精神内守”,清心寡欲,才能抵抗疾病的侵扰。

4.开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佛家以行善为乐,儒家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之,笑口常开,则病从何来?

【温馨提示】:

很多老人看到春暖花开,也常常会滋生一些感伤的情怀,尤其是孤寡老人,更容易沉湎于对往事的无限伤怀中。这就要求,老年人在春天应该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春天感受风邪,到了夏天就易生腹泻病。

【解析】:

若春天受到严重的风邪伤害,如果不立即发作,那么到了夏天邪气可能已经进入体内,从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腹泻。

【养生智慧】:

春天防风邪是养生关键

风是春天的主气,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中医认为,风邪是外感病症的先导,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而春天是多风的季节,尤其早春,气候变化很大。常有寒潮来袭,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再加上我们身体的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泄,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当此之时,气温骤变无常,应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1.适当春捂。适当春捂是防范风邪危害的重要措施。《摄生消息论》中强调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稍冷莫强忍,即便加服”。孙思邈也主张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因此,虽然到了春天我们也不要随便脱去冬装,如果一时脱衣过多,容易着凉感冒,以致暴发各种疾病。

2.膳食合理。饮食上宜清淡,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要补足水分,以喝白开水或淡茶为好。

3.调节情绪。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妨碍肝气的疏泄,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易犯病。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放松心灵,乐观开朗。

4.坚持运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好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运动,以增强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温馨提示】:

到了春天,青年女性更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到了中年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

春气者病在头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春季得病,病多在头部。

【解析】:

春季头部病较多,除了鼻子、牙齿容易出血外,还常常出现头痛、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疾病。这些都是内热外泄,肝阳上亢的表现。

【养生智慧】:

高血压患者的春季饮食

风为春季的主气,善行而数变,具有开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易侵袭人体的头部,这与春天的生发之机相关。因为在春天,大自然的阳气往上走,人体的阳气同样也是往上走,因此容易在头部形成淤滞。比如,头皮酸痛、头痛等症。

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血压波动、升高,产生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因此,患有高血压的朋友,除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与对症服药外,还要调理好自己的饮食。

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坚持吃5~6份蔬菜和水果可使中风危险性下降10%~30%。如甘蓝菜、萝卜、芹菜、黄瓜、卷心菜、柑橘、果汁及其他绿叶蔬菜等,都是高血压患者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