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03

第3章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

2.控制盐的摄入。我们知道,食盐能吸收水分。比如说,用食盐撒在萝卜丝上,一会儿萝卜中的水分就渗出来了;如果吃盐过多,就会引起机体总的血容量增大,于是血压上升。减少食盐,就能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其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如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3.控制胆固醇、脂肪酸的摄入。河道被淤泥阻塞,会造成水流不畅,庄稼缺水就会枯死。在人体内,如果血管阻塞,就会导致血流不畅。长期患高血压的患者,动脉血管在高压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此时血液里的坏胆固醇升高,就会沉积在损坏的动脉内壁,逐渐阻塞动脉。如果您是高血压+高胆固醇,那么您的健康风险可能是1+1〉2。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限制食用各种动物内脏(心、肝、肾)、肥肉、奶油、蛋黄、鱼子、河鳗、鳝鱼、蟹黄等含胆固醇、脂肪酸较高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为了避免加重肾脏的负担,蛋白质摄入量也不要太多,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进食优质蛋白质1克左右为宜。

4.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这是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有高血压的人应立即戒烟。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温馨提示】:

春季,肝阳上亢的人容易头痛、眩晕,出现血压升高现象。如果在春天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饮,可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另外,还可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肝者,通于春气

【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

【译文】:肝的生理活动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相互通应的。

【解析】:

在五脏之中,肝气主升、主动,与春升之气相应。春天是一年的开始,阳气刚刚生发,自然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的生发、调畅。

【养生智慧】:

春天怎样养肝最好

春天,温暖的气候赶走了严寒,人们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息,随着春暖花开而活动量大增,新陈代谢也是日趋旺盛。因此,人体的血液循环要加快,营养供给要增多,这时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有效发挥“肝藏血”的功能。

在春天,养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饮食。春季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采用时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芹菜等。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损伤肝气,直接影响到肝。如果想养肝血,可以吃枸杞、当归、阿胶等,有助于养肝血。中医有一句话:“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如果我们要养肝明目,可以喝丹参黄豆汤。把丹参洗净放砂锅中,黄豆洗净用凉水浸泡1小时,捞出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煲汤,至黄豆烂,拣出丹参,加蜂蜜调味更好;也可以喝猪肝枸杞子汤、枸杞红枣鸡蛋汤等。

2.调畅情志。肝主疏泄,疏泄情志。一个人经常发怒会影响到肝。当肝气郁结时,人就容易感觉郁闷,忧郁症就会接踵而至。所以平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经常吟唱或者放声高歌,或早晨到公园练练声,将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春暖花开之时,到野外走一走,公园里转一转,或者干脆安排一段时间远足郊游,都是心情放松、促使肝气舒畅的简便方法。

3.练练“养肝功”。到了春天,除了到室外活动之外,也可以做一做简单易行的养肝功。伸懒腰是一个益处很多的动作,四肢舒展,全身肌肉用力,并伴随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更有激发肝脏机能的作用;伸臂翻掌也是一个对肝功有益的动作,端坐,两手相握,屈肘置于胸前,用力向左右方向拉3~5次,然后两手在胸前后用力翻掌5~6次。这些“养肝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春季三个月天天坚持。练功时衣裤要宽松,精神需乐观,全身要松弛,动作要柔和缓慢,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要做到怒目扬眉,使肝气得以舒达,肝中邪气得以外泄。

4.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天人们容易困倦,肝病患者要依据身体的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有肝病的人来说,本来免疫力就比常人低、如果再因睡眠不足而使免疫力继续下降,很可能使病情极速恶化。所以,应尽量保证每晚能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5.注意保暖防病。早春季节,乍暖还寒,气候冷暖变化较快。此时应注意保暖防寒,以维护阳气的生发特别要避免“凄风苦雨”。春天也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人们容易患感冒、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不要过度疲劳。《黄帝内经》提到“肝为罢极之本”,就是说肝是主管疲劳的,或者说是耐受疲劳的。肝气足,就耐受疲劳;肝气不足,就容易觉得疲劳。所以不要经常疲劳工作,也不要疲劳运动,过度疲劳会有损肝脏的。

【温馨提示】:

有些患有肝病的人在进行运动时没有做准备活动的习惯,认为准备活动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就等于给了身体一个缓冲阶段,更有利于身体适应后来的运动。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过少,身体很容易疲劳,肌肉也比较容易拉伤,会造成肌肉酸疼等不良状况。

夏季养生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夏季人们要晚睡早起,不要厌恶日长天热。

【解析】:

由于夏天人体阳气最易向外发泄,因此人们在夏季应该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到了晚上最好能够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阳光比较充足,但是我们不要讨厌日长,也不要讨厌天热。虽然夏天比较热,但不要老躲在家里,害怕阳光。一定要适当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养生智慧】:

夏天晒太阳有讲究

炎炎夏日,对如火的骄阳,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其实,人一天中真正接触到阳光的时间少得可怜,即便在夏天,也应该适当地晒一晒太阳。

阳光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阳光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抵抗力;阳光还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经常晒太阳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不过由于夏天阳光比较强烈,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夏天晒太阳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来说,夏天阳光比较强,人们最好选择在上午9点前外出晒太阳,每次15~30分钟左右。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所需维生素D的量及新陈代谢状况不同,因此,晒太阳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自己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2.儿童在夏天晒太阳,要隔着玻璃或穿着衣服晒太阳,这样紫外线照射效果会减少30%以上;儿童晒太阳可以从刚开始的5~10分钟起逐渐增加,每次晒太阳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长时间暴晒,容易灼伤宝宝的幼嫩皮肤,产生不良后果。另外,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适宜晒太阳。应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

3.利用阳光照射治疗局部疾病时,只要露出患病部位,其余部位用衣帽或遮阳伞遮盖。

4.晒太阳时,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皮肤潮红或灼痛等反应,应立即到荫凉处休息,喝点清凉饮料或淡盐水,并用温水擦身或淋浴。

总的来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晒太阳应该每天进行,长期坚持,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防病效果。

【温馨提示】:

不仅老年人和儿童需要晒太阳,年轻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晒太阳,不要为了怕晒黑,而避免晒太阳。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皮肤发红、脱皮或起红疹等,则应立即暂停。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

【解析】:

人们在夏季里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不要轻易激动和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花朵秀美那样充沛旺盛,这样才有利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养生智慧】:

夏天一定要忌怒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最难过的日子莫过于炎热的夏天了。夏季持续的高温潮湿天气,常使人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儿就容易生气发火。

百病生于气,生气会使人生病。因此,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并要切忌急躁发怒。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乐观愉快,不可以热为热,让神经系统处于平静状态;不可急躁激动,导致心火内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温馨提示】:

夏季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感觉躁动不安。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热天里吃了大量肉食后,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烦躁。这是因为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另外,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因此,我们在热天里应以素食为主,少吃肉。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使阳气得到宣泄,让精神意志也要显露在外面。

【解析】:

夏天人们最容易激动、发火,这时我们应该适量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样才能使得体内阳气不断地得到宣泄。在精神调养上,要对外界事物要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能旺盛协调;若神气涣散,人体的一切机能就会遭到破坏。

【养生智慧】:

夏天要学会宣泄情绪

夏日天气炎热,心理和情绪也很容易中暑,如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对人缺乏热情,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还有一些人力求完美的倾向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盲目自责。这种情绪持续长久,容易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宣泄,压抑的情绪一旦爆发,后果可能很严重,而如果一味的压在心里,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夏天里都应该寻求最合适的心理宣泄方式。

1.学会倾诉。当一个人有了心理上的痛苦后,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要找朋友或亲人倾吐苦衷,推心置腹,发泄情绪,然后请他们开导开导,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的转移机会。

2.挥泪痛哭。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但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放声歌唱。俗话说,一唱解千愁。当我们有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到歌厅去唱唱歌。放声歌唱,可以将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出去,从而尽快的恢复心理平衡。

4.要多运动。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快乐激素”或“年轻激素”,在内腓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从而排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温馨提示】:

儿童在夏天里也要学会发泄情绪。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常有情绪变化,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在夏季的心理健康,就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益处的。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如果违背了夏季养生的规律,就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容易发生疟疾等病。秋天收敛的能力减弱,到了冬天就会加重病情。

【解析】:

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之道,会损伤人的心气。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样。中医里讲,火为散,如果不让自己夏天宣散,实际上就是伤了人体的心性,就是火外散的特性,到了秋天就会出现咳疟、感冒或痢疾等病。并且提供给人们适应秋天肃杀季节的能量也会减少。夏天炎热,秋天转凉了,寒热交替,这两个季节如果没有调整好,到了冬天很可能加重病情。

【养生智慧】:

秋季如何防疟疾

疟疾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是由一种叫按蚊的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是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高达300万左右,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虽盖厚被,仍寒战不休,面色苍白、唇甲发绀、肢体厥冷,持续几分钟之后就开始发高烧、面色潮红、伴头痛、口渴、呼吸困难,持续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到了秋天我们如何预防疟疾呢?

1.要防止蚊虫叮咬。防蚊的措施包括:居室内应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傍晚出去散步时,应穿长袖衣服;裸露部分使用驱蚊药水,并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2.药物预防。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氯喹和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另外,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温馨提示】:

患有恶性疟疾应高度警惕其严重并发症之一黑尿热,黑尿热症状表现为发热、急性溶血性贫血,巩膜、皮肤、小便发黄,血红蛋白尿、肾脏损害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抗疟药物,同时马上到医院就诊。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如果与夏天之气相违逆,人体内的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虚的病。

【解析】:

夏令属火,心脏与之相对应,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容易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

【养生智慧】:

夏季宜清暑宁心

夏季在天为热,在人为心。夏季血液容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血流趋于体表,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舌质偏红等,主要表现为心火偏旺。暑热之病,往往伴随心烦、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精神类病的发病入春渐多,初夏更多。汗为心液,夏天多汗,夏天出汗较多,而出汗多会伤心血消耗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