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01

第1章 总论养生之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一谈起“阴阳”,自然会和讲迷信联系起来,认为只有算命先生、巫婆神汉等嘴里离不开“阴阳”,还有中医大夫看病辨证时也经常提到什么“阴盛”,什么“阳虚”,也总觉得神秘,不可思议。这些其实都是对阴阳概念的片面认识和误解。

什么是阴阳呢?“阴阳”是一对概念性哲学理论代名词,早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就有了。《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说,有阴有阳才能成其“道”,“道”是由一阴一阳两方面组成的。“道”是什么?“道”就是自然,就是规律,就是法则,就是方法。

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还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人类及一切生物为地球所承载(负阴),为宇宙太空所环抱(抱阳),并凭靠着充满于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大气(冲气)而和谐生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得更经典:“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什么意思呢?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分析和归纳千变万化客观事物的总纲,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根本,自然界中的无穷奥妙都是从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变化出来的。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中医学家杨力教授这样认为: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属于阴。从我们人体看也是一样的,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也就是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二者是互根、互补、互制的,通俗地说,正常人体的生命功能与物质之间是互补互制的,阳气与阴精是互根的。一旦有一方出现不足或有余,我们身体的另一方就会来代偿、弥补,以纠正失衡,维持阴阳平衡。

因此说,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要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的生命活力才会很强,生理本能一定好,心理承受力高,机体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好;反之,如果阴阳失衡,我们就会生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什么是“阴平阳秘”?“平”,有和调、不倾斜之义;“秘”有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精神”,泛指人的生命活动;“治”,不乱也,正常之谓。

所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意思是说,人体内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阴要充足和调,阳要安静,互相平衡协调,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切疾病都是“阴平阳秘”状态的破坏,所以临床—切治疗措施,都在于调整阴阳,使不平衡的阴阳双方,重新复归到“阴平阳秘”状态。而一切养生保健措施,都是促使“阴平阳秘”的平衡协调关系更加稳固,增加其稳定性,使之不易为外界因素所干扰,从而达到“精神乃治”,健康不病的保健目的。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凡外界或体内阴阳平衡时都是人体最精神的时间。中医认为,一天之中卯时(上午5点至7点)和酉时(下午5点至7点),是外界阴阳比较平衡的时间段。

所以,一般来说,卯时和酉时也是人体最精神的时候。在这时间段里,学生看书、背诵,可取得比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事脑力劳动的上班族,这时也要积极思考,从事一些创造性活动。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原文是这样说的:“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也就说,人到了40岁左右,肾气已衰减了一半,起居动作也显得衰退了。

因此,我们说40岁是人生关键期。40岁对一个人的事业来讲,是一个黄金的年龄,意味着成功、财富、成熟。但这个年龄同时也是身体走向下坡的分水岭,许多疾病会在这个时候不期而至。可以说,40岁是人生健康的一个分水岭。

“阴气自半”,集中地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特点。在30岁以后,人体的多种机能便开始减退,大体上每增长一岁,减退1%。如骨骼和肌肉逐渐减弱、骨密度降低、关节软骨再生能力缺乏、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强度减弱,从30岁到60岁之间约减弱10%。由于骨骼中的矿物成分增多,骨软骨发生纤维性变化或钙化,骨的脆性增加,物理强度下降,关节凝结不灵活,转动幅度缩小,同时骨质易于增生,容易发生骨折和骨关节病,如颈椎病等。因此,进入40岁后,更应该注意养生保健了。

人到了40岁后,养生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饮食调养。40岁以后,肠胃功能开始衰退,饮食上一定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质,但要少油、少热量。所选食物应包括深绿色、深橘色的蔬菜和水果,全谷类、豆类、低脂牛奶和奶制品。这些食物统称为“营养密集的食物”。由这些食物搭配的饮食,很容易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热量也不过剩。

2.体育运动。40岁的人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如自己的目的和兴趣,以及客观条件来选择锻炼项目。可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健身舞、打太极拳和太极剑等,也可以进行登山、垂钓等户外活动。锻炼强度要适中,运动时心率要保持在125~145次/分,最大锻炼心率不要超过160次/分。德国运动医学专家建议,以锻炼心率为130次/分强度每天锻炼一次,每周累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心脏年轻20年。当然,我们在锻炼过程中,也要坚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原则,即每周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增加幅度不要超过10%,每次锻炼强度、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增加的幅度不要超过上一次的10%。

3.房事养生。人到40岁,性欲方面并不一定要降低,保持一定的性生活,无论从心理上或生理上都是需要的。夫妻双方都应该正确认识中年人的性欲和性能力,因为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有利于双方的性和谐。

4.心理健康。40岁的人心理更易于疲劳。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处理和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事业和家庭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种种压力之中,使心理陷入“心力衰竭”的状态。要减轻这种心理压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工作和生活有序地丰富起来,包括与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工作和健身作好规划,把以前的兴趣恢复起来,带动家人和朋友一起充实到生活中去。这些对改善不良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很有益。

总而言之,“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提醒广大的中年男女重视自己的健康,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合理饮食、积极锻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走向衰老的脚步。

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疾病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

任何疾病都有发病原因与症状共同存在。症状,仅是疾病反映的外象,必须寻求发病的原因及其发病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清除它,症状自能消失。能审症求因从“本”论治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这个“本”是什么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告诉我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犹然在于人身,同相参合,因而治病之道,必先求之。显然,这个“本”就是本于阴阳也。此处的阴阳,并不单单指人身的阴阳,也泛指天地万物生杀变化规律的阴阳之理。

人体生病都是由阴阳失调所致,即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最后形成疾病。因此,如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是关键。

那么我们怎么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最主要有两点:一是节能,二是储备。

我们先说节能:任何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如何不合理安排就很容易耗尽,这好比是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就会越早。所以,我们要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先要注意节能。如何节能呢?从静养、慢养和控制体温等方面入手。

我们再说储备:光节能不储备,生命的能量迟早都会耗尽。这好比我们平时总想攒点钱,于是就处处节省,可问题是,你不赚钱,再节省总有一天也会花光的。为生命增加储备主要通过饮食、睡眠、性三方面入手。饮食是对生命补充营养;睡眠是对生命的充电;性爱是对生命的协调。

如何节能、如何储备,我们都已经在书中有所介绍。总而言之,要想让阴阳平衡,就要让节能与储备相结合,二者互相配合,才能让我们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