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在青年时代就与当时大多数青年僧人一样,仰慕太虚大师。在台湾一向坚持弘扬人间佛教。在佛光山本山、美国西来寺相继建成后,他即有意在香港设立道场。1983年,佛香精舍终于建立,并运用佛光山与西来寺开展弘法活动的新手法与经验,在香港获得了很大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佛教徒闻声前来求法。
1990年11月,星云应香港佛教团体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此岸、彼岸”弘法大会之邀,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主持佛学讲座,闻法者超过六万人次,皈依者达五千余,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弘法大会。三天的讲题分别为“佛教的财富之道”、“佛教的长寿之道”、“佛教的人我之道”。同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座谈会等活动,香港地区著名影艺人员新马师曾、冉肖玲等均到场聆听,并演唱助阵,在香港轰动一时,佛香精舍也声誉大增。随着该寺各类活动增多,场地不敷应用。于是1991年在现址窝打老道设立佛香讲堂。经一再扩建,讲堂设有大殿、禅堂、佛光缘书局等,无论在软、硬件设施或资源利用上,都体现了多元、多功能的特色,是香港闹市区内规模最大的都市道场。本着人间佛教宗旨与星云大师提出的“人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共修重于独修”的理念,讲堂定期举办“美化人生佛学讲座”、“念佛共修会”、“光明灯法会”、“大悲忏法会”等十余种修持活动,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法事、斋戒等更多。在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讲堂于1994年正式向香港政府注册为非赢利慈善团体。1998年获政府社会福利署拨款资助,在红磡宝其利街创办了“佛香讲堂罗陈楚思老人中心”,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经常性组织义工,举行展能服务、爱心送暖、长者支援服务、缘途伴你行、丰衣足食、探访安老院、急难救助、端午送粽、中秋赏月、怀旧金曲慈善夜等活动,为有爱心者提供机会,为急需者提供帮助。该寺还在内地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兴建了多所希望小学,设立助学基金、奖学金与奖励老师计划;多次组织赈济队,前往内地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赠送生活必需品。在文化教育方面,通过佛光缘书局,提供佛光出版社、香海文化等机构出版的最新佛教文化书刊、影音产品,种类包括经典、译著、科技、文学、历史等,书局环境宽敞,陈设雅致。通过滴水坊艺术中心,在梵音茶香中让人们欣赏各类雕刻、塑造、绘画等艺术品,并定期展出琉璃制品、石湾陶等。与佛光山各分院、别院一样,讲堂也办了都寺佛学院,采取学分制,开设基础、初级、进阶、中级及高级佛学班,基础、加行禅修班、兴趣班三大类课程,两个月一期。每周六则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对象,办儿童班、青少年班、妇女法座,让儿童通过讲故事、歌舞、手工制作学习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让青少年通过课外益智活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让妇女通过交流学佛与义工活动心得,学烹调、保健技艺,促进家庭和谐美满。讲堂还通过长青会、佛光青年分团、金刚护法组分别把老年、青年、壮年信徒组织起来,经常聚会与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佛香讲堂在香港根基扎实,分组的体系遍布全港,有的还独立展开了活动。
佛光山系统在香港还有两大与佛香讲堂有着紧密联系的团体与单位,即国际佛光会香港协会与香港文教会馆,佛光香港协会创立于1991年6月,由热心护持佛法,积极推动文教、慈善事业的在家信众发起,也注册为非赢利团体,迄2006年,在港九、新界各区设立了17个分会,会员总数为二千余,分为个人、团体(寺院、学校、文化社团等)、佛光之友、[22]随喜会员[23]四类。该会自成立始,每年在港举行星云佛学讲座,连续办14届,闻法人次超40万。自1996年起,多次邀请佛光山梵呗唱颂团来港,举行清净庄严的梵音海潮音音乐会,在喧杂的商业社会中拂以清风。自1993年起,每年在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佛诞嘉年华会,融合着浴佛法会、祈福、文艺表演、游戏、慈善义卖等节目,为会员们与平时较少接触佛教的市民之间,通过轻松愉快的形式认识,并使更多的人接近佛教。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佛诞日正式列入公休日,佛诞嘉年华会更受到公众欢迎,自此入场人数每年均有四五万。该协会及其各分会还在每年春节前后举办长者新春联欢及送暖活动,不定期进行监狱弘法服务活动,系香港从事该活动历史最持久之宗教社团,会员与政府惩教处紧密合作,深入赤柱、石壁监狱、芝麻湾惩教所、小榄精神治疗中心、大榄女惩教所等单位,为囚友提供共修、电影会、读书会、个别探访、兴趣班及书信辅导等服务,于2000、2003年先后获得杰出义工、署长嘉许状等殊荣。该会在港设立的多所佛光医院,为病患解除身心痛苦及出诊服务也赢得市民好评。1996年,该会专设“万人助学基金”,募集善款,前往内地僻远地区兴建“佛光希望学校”约二十余所,设助学、奖学金,受惠学童逾万。
香港文教会馆位于湾仔活道,以图书馆为主体,周日全开放。周六办日语参学培训课程班,并与佛光山在日本的分院本栖寺合作举办日语生活参学体验营,一起禅修,并了解道地的日本生活。每周二,该馆举办“佛教与生活”、“佛教经典导读”讲座。周三,举办“佛法开启智慧”课程、书法班、按摩保健初级班。每周四,办“开发自性智慧”抄经班、哲学讲座、八式太极班。每周五晚,办禅修班、国画班、健康素食烹调班等。此外,还有念佛共修法会、午供法会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多由佛香讲堂法师组织,由专业的居士授教。
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香港分会自1990年设立后,1996年在港注册为有限公司,次年获准注册为慈善机构。从最初的小办事处,发展为现位于九龙荔枝角的中型会所,兼具讲堂、禅修中心、文化中心功能,提供法鼓山系统出版发行的书刊、音像制品、法物等。该会所奉行圣严法师的人间净土主张,与佛光山香港道场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由发心菩萨(居士)主持,待人接物相当亲切;相似处在于根基也较扎实,分组活动的体系初布全港。其近年举办的大型活动有:圣严法师之弘法讲座,法鼓山僧团的法师来港弘法,法鼓山香港合唱团之慈善汇演,以精美佛学论著参与每年一度的香港国际书展,安排香港信众前往法鼓山受菩萨戒,参加禅三、禅七、菁英禅修营及各项法会。其经常性活动有举办初级禅修班、禅修指导讲座、“禅——共修活动、大悲忏法会、菩萨戒颂法会、念佛共修法会、悦众会议等。同时,也举办多种多样的兴趣班,如太极班、瑜伽班、保健养生班、厨艺分享班、读书会、普通话班、合唱班等。从周一到周日,天天有不同活动。该会所为香港佛教徒与市民在烦嚣闹市中,提供了又一清凉地,其目的为接引众生共行菩萨道。
佛教慈济基金会在香港也设有分支机构,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信奉者在香港也成立了社团,展开了多样化的活动。其他香港佛教寺院、团体的活动也或多或少受到人间佛教思潮的影响,甚至并不赞成人间佛教主张的小寺庙、茅篷、社团等也不知不觉借鉴运用了人间佛教的弘法方法、方式。在香港,宣扬人间佛教的刊物如《温暖人间》等近年影响渐大,2006年在港创刊的《世界佛教报》也专设“人间佛教”专栏。香港大学在香港佛教团体和信众的资助下设立了佛学研究中心,由法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更设有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围绕人间佛教主题展开学术活动,培养佛学高级研究人材,推动了佛教学术事业的发展。
注释:
[1]何建明:《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新新出版公司,2006年,第575页。
[2]何建明:《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74页。
[3]何建明:《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82页。
[4]竺摩:《人类的知足反省》,《篆香画室文集》,马来西亚三慧讲堂印经会,2003年,第12~13页。
[5]竺摩:《由盲从的信仰说到惑乱佛教的机关》,《篆香画室文集》,马来西亚三慧讲堂印经会,2003年,第23页。
[6]竺摩:《维摩诘经语体讲录》,《觉音》第14期第14页。
[7]竺摩:《维摩诘经语体讲录》,《觉音》第11期第4~5页。
[8]竺摩:《地藏经概说》,第23页。
[9]竺摩:《金刚经讲话》,第15~16、29页。
[10]竺摩:《金刚经讲话》,第24~25页。
[11]竺摩:《金刚经讲话》,第160页。
[12]竺摩:《我与(无尽灯)》,《无尽灯》第100期(1983年马来西亚槟城出版)第1页。
[13]印顺:《印顺法师演讲词》,《无尽灯》第1卷第2期第12页。
[14]何建明:《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65页。
[15]何建明:《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80页。
[16]何建明:《觉光长老访谈录》,《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81页。
[17]何建明:《觉光长老访谈录》,《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82页。
[18]觉光:《佛教的社会责任——从香港佛教谈起》,《世界佛教报》(2006年4月号)第9~12页。
[19]何建明:《觉光长老访谈录》,《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第585页。
[20]《香港佛教联合会简介》,《世界佛教报》(2006年5月号)第40页。
[21]王慧萍:《惠泽香江,一代宗匠——天台宗第46代沙门觉光大师传略》,《香港佛教》第344期(1989年1月)第4~5页。
[22]根据该会章程,指“凡认同本会宗旨、理念,并与本会保持友好关系之各国其他宗教人士或法人”。
[23]指曾在佛光山各道场皈依三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