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爱茶者说
20926000000039

第39章 艺术的冲泡

把一个劳作的完整过程艺术化、道德化、游戏化,是可以从茶的冲泡中鲜明体现出来的。

当代人在各种各样的茶艺茶道表演中,充分而又淋漓尽致地体现茶的这种特有的审美层面,这其中,深深地渗透了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

对茶的艺术的冲泡,便这样超越了茶的直接的、功利的冲泡,就像品饮茶并非为了解渴一样,艺术地冲泡茶,也不是为了把干茶冲成茶水供人饮喝,在这里,目的不是目的,过程才是目的。

不懂得茶艺的人往往以为茶艺的过程太慢太繁琐,他们不知道,茶艺中每一个分解开来的动作,都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一种冲饮之美呢?追根寻源,当今在世界上被奉为茶艺冲泡经典的日本茶道,还是得回溯到它茶文化的祖庭--中国。

在茶文化的历史之中,有“唐煮宋点明冲泡”的术语,是说唐代的茶是煮出来的,宋代是点出来的,直到明代,才形成冲泡的样式。

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那里,茶的煮饮是专门有过一章来讲解的,其中对茶、对器皿、对水、对火候,对品茶的人、对品饮的次数都有了专门的界定,也就是说,关于茶的冲泡过程中的精神要求,我们的茶圣已经有了说法。

后来的人,对其发扬光大,加以实践,形成流派,这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争相斗妍的局面。

现代茶艺的大行其道,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茶艺馆的大行其道密切相关,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品饮,讲究茶艺、欣赏茶的艺术冲泡,仿佛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虽然,茶文化界对这样一种节奏缓慢、动作繁琐的样式一直持有不同的争议。

但真正从业于茶,尤其是开茶艺馆,搞茶旅游的人们,却乐此不疲,互相呼应,形成了吾道不孤的态势。

现代茶艺自上世纪80年代从港台兴起,迅速波及大陆,于90年代在中国大陆形成有力阵容,杭州的太极茶道,当是其中的先行者。

太极茶道有文武禅道之说,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表演者全部由男士组成。

那儒雅的一袭青衫,的确衬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士的特殊气质。

品饮太极茶道,禅意与书香便随着茶烟飘来。

桂花龙井是杭州青藤茶馆推出的一道茶艺表演,它是非常女性化的、赏心悦目的一道茶文化风景线。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龙井是杭州的名茶,如此强强联手,再在金秋推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桂花龙井的风格也和青藤茶馆一样,典雅而不华丽,朴实却又美观。

一切都显得很地道,很有分寸感,在奢华的气氛中能用质朴之美压住阵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功力。

云南,有五彩缤纷的浓郁风情的远方,那里,白族、傣族、景颇族、哈尼族、佤族、布朗族等,二十多个民族世世代代以茶为伴,形成了他们极为独特的品饮茶俗。

他们冲饮茶水的过程是极为原生态的,是完完全全从生活中而来的。

他们和文士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果说文士茶是阳春白雪,是减法;那么他们的茶就是下里巴人,是加法。

他们的茶中加糖加奶加蜜,他们边喝茶边起舞放声歌唱,是现代茶旅游把这样的生活原生态挖掘出来,使其点化为艺术。

西藏,世界屋脊,藏族,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

藏族人的茶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大唐公主引入的茶立刻就渗入了世界屋脊的人们的血管,他们发明了独特的酥油茶,同时也摸索出了独特的冲泡茶的方式。

藏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中,打酥油茶是一项日复一日的日常家务。

然而,在室内表演打酥油茶与在茫茫大草原的毡房外品饮藏民刚打的酥油茶,那感受是绝不一样的,酥油茶把我们的心引向西藏。

虽说全世界的茶都从中国而去,但茶一到彼国土壤,便形成该国的茶文化事相。

西北非国家饮茶带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尤其是摩洛哥人的饮茶,他们往往在街头地角,或者就在家中席地而坐。

煮沸了水之后,置入绿茶,放几勺白糖,再撒一把新鲜的薄荷,再从茶壶中冲水入杯,漂亮的银器是他们最向往的茶具,品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日本茶道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有其完整的发展历史,有自成体系的理论,有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形成流派,有组织,有严格的程序,它远远不只是一种供人观赏的艺术表现方式,更是已经被道德化了的修炼性情的生命方式。

据说,在日本,为了学习茶艺茶道而放弃公职的男子与终身不嫁的女子屡见不鲜,可见日本茶道在这个岛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这方面,传统中国人的冲泡艺术和日本人的冲泡艺术,在观念上还是有区别的,一个天人合一,一个严谨规范。

冲泡茶的技艺,说来并不深奥,但细细探究,是很值得探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