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向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我在查阅有关茶文化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他与茶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引起了我浓烈的兴趣。
因为这似乎又印证了茶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事相,部族的领袖人物、国家的统治者、一个区域首领,往往在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自上而下的倡导作用。
在远古有神农氏,在历代王朝中有数不清的中国皇帝(其中尤以宋徽宗和清乾隆皇帝为甚),在国外有英国凯瑟琳女皇。
孙中山先生生于广东香山县,此地历来就是饮茶习俗的风盛之处,先生本人又以学医为最初职业,而茶,在中国人心目中,从来就是中药中的一剂。
孙中山先生有着品茶的爱好,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不仅仅把品茶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而是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认识,这可以从他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提到茶而看出来。
在他的一篇题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讲演稿中,他说:“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为习惯,茶便成了一种需要品。
”可见对于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孙中山先生是深为本国本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的。
他把茶放到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格局中去考察,可见茶与国民国家之间的重大关系。
他曾经指出:“茶为文明国所既知已用之一种饮料。
……就茶言之,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
”在另一篇题为《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以饮食为证》的文中,孙中山用许多篇幅赞扬了中国饮食烹饪文明时,特意提到了茶的重要地位:“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把百姓的食谱,那淡饭粗茶为基调的食物看得那么美好,不但具备了精神上的美感、道德领域里的高尚,还具备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养生保健的真正功用。
茶在其中,担任了如此亲和的人类的朋友,的确是集精神与物质为一身的上佳饮品。
茶既然是这样美好的所在,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当然关心着茶与救国之间的关系。
孙先生是一向主张实业救国的,因此,他对旧时中国的茶叶生产现状,不但了如指掌,而且也深为担忧。
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粮食工业》一文中,他用较大的篇幅专门指出,说:“其(指茶叶--引者注)种植及制造,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前此中国曾为以茶顺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
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国即中国得之……中国之所以失去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
若除厘金及出口税,采用新法,则中国之茶叶商业仍易复旧,在国际发展计划中,吾意当于产茶区域,设立制茶新式工场,以机器代手工,而生产费可大减,品质亦可改良。
世界对于茶叶之需要日增,美国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叶供给之,是诚有利益之一种计划也。
”孙中山先生这段对茶叶生产及流通的评述,至今看来,还是如此专业,如此精辟,如此具有科学依据。
事实上,直到今天,孙先生的话依旧没有过时,今天中国茶叶虽然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面临着的,依旧是这些国父在七八十年前就提到的老问题。
从1912年到1916年,孙中山先生到我的故乡杭州来过三次,第三次为1916年的盛夏,正是人们最离不开茶的时节。
中山先生8月16日到杭州,18日到钱塘江观潮,就先到杭州江干的一家小茶店中品茶小坐,然后再上六和塔观潮,下塔后还到了虎跑。
虎跑水龙井茶,向来是被人们誉之为西湖双绝的。
孙中山先生掬泉饮之,精神大振,不禁赞叹: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
中山先生在此虽然赞叹的是润茶之水,但对用这样的泉水浸泡出来的茶的赞美,也已经渗透其中了。
正因为孙中山先生与茶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在我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筑草为城》的序言中,专门提到了中山先生与茶的这种渊源。
现在“茶人三部曲”已全部在台商务印书馆出版,谨以此文为念,以示对伟大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