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爱茶者说
20926000000025

第25章 琴棋书画诗酒茶(1)

茶是个和气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同时,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发雅兴,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

茶与诗文

讲到诗文,不得不先讲作诗文者。

2000年来,舞文弄墨的人对茶的喜爱与赞叹,实在不亚于对女性的喜爱与赞叹,茶诗茶文,浩瀚哉!

这里头典型的要算是16世纪末17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小品文大家和历史学家张岱。张岱,浙江绍兴人,后人研究茶,没有一个不提到他的。

晚年时他写过两本关于大梦的书,《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此梦当是人生如梦的意思。他曾在《自为墓志铭》中,用韵文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用白话翻译:

我年轻时是个花花公子,最爱过奢侈的生活,喜欢奇巧的园舍;喜欢美丽的侍女;喜欢英俊的少年;喜欢华丽的衣装;喜欢精美的食物、健飞的快马、华丽的夜灯和五彩的烟火;喜欢演戏和吹拉弹唱,喜欢古董和花鸟虫鱼,再加上爱喝茶爱品水果,爱读书爱诗文,忙忙碌碌半生过去,这一切都像一场梦啊。

有兴趣的人们,不妨去读一读他在梦幻之中所做的那些关于茶的文章,其中《礼泉》、《蓝雪茶》、《闵老子茶》、《斗茶檄》等篇,不可不读。

这个处在国破家亡时期的大文人是很值得尊敬的,因为坚决不做新朝的官,他的晚年十分凄凉,再也喝不到好茶了。可是他对茶的癖好竟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店铺在卖新茶时,他站在一旁闻香,以解茶瘾,这可真是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倒不是绝无仅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自述“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是说他老病缠身,不能品茶,只能“烹而玩之”,闻闻香气也好吧,对这样一种痴迷状态,张岱历来是很欣赏的,所以他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一般以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歌颂茶的赋章,是晋代杜毓所写。其人公元4世纪初逝。他当过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的职衔,他的文章题目很明确,《赋》。就是茶,因为是第一篇歌颂茶的赋文,所以在茶文化的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关于茶的诗篇,是大名鼎鼎的卢仝(795-835)所作,他是唐代的隐士,自号玉川子,我有专门的文章对此作介绍,这里就不展开了。

九世纪晚唐诗人皮日休(834-883)当过朝廷命官,写过不少关于采茶制茶的诗篇,他似乎对茶具特别有兴趣,他又是个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诗人,所以成了叛逆者,当了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大官。他后来似乎不知所终。有人说是被农民起义军杀了,又有说是被朝廷杀了。

和皮日休齐名的是陆龟蒙,人称“皮陆”,隐居在茶山中,总算自得其乐。他还在吴兴顾渚山下买了一块茶园,新茶上来,自己先品一番,写些隐居的茶诗,比如“雨后采芳去,云间幽路危”等。从前顾渚山土地庙有副对联写他:

天随子杳矣难追遥听渔歌月里,顾渚山依然不改恍疑樵唱风前。

这个天随子,就是陆龟蒙。

在湖州,围绕着茶圣陆羽的,又是一大批文人。大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任太守时,曾集结陆羽、皎然、张志和、孟郊、皇甫冉等五十多个诗人,吟诗品画作文,一时花团锦簇。

皎然(760前后)姓谢,在湖州杼山妙喜寺出家,史称诗僧。虽是个僧人,却是个不甘寂寞的,结了一大帮文友,写了许多茶诗,还把陆羽接来住在庙里,一起品茶论道。另有个皇甫冉,他是研究陆羽的人必定要关注的一个人物。他写过一首《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很有名:

……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王孙草指茶,碗花指茶汤沫饽。

还有个诗人,日本人特别喜欢,叫张志和,他是因一首诗而闻名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人和陆羽也甚洽。皇帝见他名气大,赏了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把他们配成夫妻,男的叫渔童,女的叫樵青,并说:男的可以帮我钓鱼划船,女的帮我种花煎茶。

这里,还得说一说女道士诗人李冶,又叫李季兰,是一个个性浪漫有才华的女人,更因与陆羽的特殊友谊而名传后世。相传李季兰生得姿容美丽,神情潇洒,专喜弹琴作诗,五六岁时作过一首《咏蔷薇》诗,有句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了暗吃惊,为她日后长大担忧。后为女道士,与陆羽、皎然等文士相交游,诗好雅谑,被同时代诗人刘长卿誉为女中诗豪。天宝年间,玄宗皇帝闻她才名,曾把她接到宫里留居一月多,后仍出宫当女道士。建中元年(780),《茶经》印出来了,陆羽高兴地赶到太湖开云观去探望她,不意她正在病中,浪漫的女诗人很是感激,强振精神,招待师兄,并作诗相赠: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这首诗名就叫《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陆李之情始终是一个谜,以至考证说,李冶的父亲也是饱学儒士,做过大官,因刚直不阿,一生坎坷,后辞官卜居竟陵,所生一女,取名季兰,智积禅师曾将拾得弃婴寄养李家,就取名季疵,已示兄妹之意。可惜他们终究未能成眷属,这也都是后人关于陆李的演义了,多少寄托着人们对他们个人不幸命运的同情吧。

唐代诗人,可说大都和茶有缘分,像李白、杜甫、刘禹锡、韦应物等,都有诗为证。自居易写了五十多首茶诗,他的名篇《琵琶行》,写个红颜薄命的女子,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梁在今日江西,是个出茶的地方。

白居易的诗友元稹,写过一首诗,呈宝塔形,这种形象上的艺术体,当时很流行: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到了宋代,茶诗更涌,有关茶的逸事也甚多。

陆游是诗人中茶诗最多者,他一生写了三百多首茶诗,当过茶官,他和陆羽同姓,取了个和陆羽一样的号叫“桑苎翁”,说:“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

中国老百姓对他特别熟悉,因为他和表妹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他似乎是极爱妻子的,但被母亲硬拆散了。他是一生不得志的大诗人,在豪气与郁闷中,不免求助于茶,过着“饭白茶甘不知贫”的日子,却由此而得长寿。

同样不得志的苏东坡,在仕途上几升几贬,却高唱“大江东去”,游山玩水,煮酒烹茗,只作为一件乐事来对待。“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与美女相提,似乎自他始。

有一次他病了,却在杭州西湖兜了一个大圈子,每到一个寺院就进去喝碗茶,跑了一串寺院,病好了,于是便写了名句: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人们爱茶,固然因为他们喝茶,但更多是把饮茶作为一种淡泊超脱的生活境界来追求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里,享乐与忘却的情绪交替出现,茶,无疑成了忘忧草。

即便是那些金戈铁马的将军,大义凛然的文相,在激越的生活中也无法忘怀闲适的茶,唱着“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范仲淹,历史上一直作为儒家杰出代表,他写过一首很长的《和章山民从事斗茶歌》,共42行,堪称茶诗之最。至于写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谁又会想到,他也写过这样的诗行呢: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原来大丈夫治国平天下以后,也想回家学陆羽的样子,品品茶,过过神仙日子啊。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叫陈学昭的女作家,早年留学法国,后来投奔延安,写过一部《工作着是美丽的》的长篇,很轰动。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深入西湖龙井茶乡,后来,写了部长篇小说《春茶》。用小说形式表现茶叶生活,恐怕要算第一部了。

作为诗文的副产品,茶令、茶谜和茶联,也在民间流传。

南宋时,浙江乐清有个大文人王十朋,曾写诗说:搜我肺肠着茶令。他对茶令的形式是这样解释的:“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具故事,不同者罚。”可见那时茶令已盛行在江南地区了。

《中国风俗大词典》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以茶为赏罚。”挨罚得多者也会酩酊大醉,脸青心跳,肚饥脚软,此谓“茶醉”,但比起酒醉要好些,只消进些茶点就能“解醉”了。还有个婉约派大诗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是中国宋代着名的一对恩爱文人雅士。他们通过茶令来传递爱情与事业的交流。这种茶令与酒令不大一样,它赢时只准饮茶一杯,输时则不准饮。他们夫妻独特的茶令一般是问答式,以考经史典故知识为主,如某一典故出自哪一卷、册、页。当时,赵明诚写出了一部30卷的《金石录》,成为我国考古史上的着名人物。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叙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行茶令搞创作的趣事佳话:“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为他们的书斋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说到茶谜,常常是带着许多故事来的。相传,古代江南一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和寺外一爿食杂店老板是谜友,平时喜好以谜会话,忽一夜,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遣哑巴徒弟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那店老板刚想吹灯就寝,听见敲门,一见小和尚装束,心有灵犀一点通,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原来,这是一道形象生动的“茶”谜,头戴帽暗合“艹”,脚下穿木屐,扣合“木”字为底,中间加小和尚是“人”,组合即是个茶字。

唐伯虎、祝枝山这对明代苏州风流文人,中国人熟悉得很,都知道祝枝山帮助唐伯虎点秋香,但知道他们之间猜茶谜的就不多了。

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书斋,就被相邀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说:“我这时正巧做了四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

“有多少你就说出来吧。”祝枝山话音刚落,只见唐伯虎脑袋微摇,吟出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这道谜,得意地敲了敲茶几说:“倒茶来!”唐伯虎料想他猜得不错,就把祝枝山推到太师椅上坐下,又示意家童上茶。原来这四个字正是:“请坐,奉茶。”

最早的茶谜很可能是古代谜家撷取唐诗人张九龄《感遇》中“草木本有心”,配制的“茶”字谜。在民间口头流传的不少茶谜中,有不少是按照茶叶的特征巧制的。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民间还有用“茶”字谜来隐喻借代百岁寿龄的。其义是将“茶”字拆为“人八十”加上草字头(廿)合为一百。

至于茶联,太多了。摘录一点以飨读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杭州藕香居茶室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一杯青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杭州“茶人之家”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上海“天然居”茶楼

红透夕阳,好趁徐晖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湖南衡山望岳门外红茶亭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广东三眼桥茶亭

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

--杭州龙井秀萃堂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成都望江楼

何须调水制符,苏髯竹简;

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福建罗源圣水寺茶楼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成都茶馆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问歌陌上花来。

--杭州九溪林梅亭

茶与书画

中国的文人,如果会写诗,大多便也会书画,这好像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备的艺术修养。画,外国人尚可理解,书或许便得解释几句,按照《辞海》的解释,指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调琴啜茗图》传说是唐代周所作的,三个贵族女子,一调琴,一笼手端坐,一侧身向调琴者,手持盏向唇边,又有二侍女站立,旁边衬以树木浓荫,瘦石嶙峋,渲染出十分恬适的气氛。

周本人就出生于贵族家庭,他特别爱画贵族妇女,这些仕女大多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褶劲简,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连皇帝都特别器重他。《调琴啜茗图》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至宋,有刘松年所画《卢仝烹茶图》、《撵茶图》及《茗园赌市图》传世。

刘松年是南宋着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画史会要》载:“刘松年,钱塘(今杭州)人,居青波门(一名暗门)外,俗称暗门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