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38

第38章 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就是“守职”

【原文】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2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於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於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译文】孟子到了齐国的平陆县,对这个县的长官说:“如果你的守卫战士在一天内三次失职,你会开除他们吗?”

长官说:“不用等三次。”

孟子说:“然而您失职的地方也多,灾荒歉收的年份,你的百姓们,老弱病残的辗转于沟壑而死亡,年轻力壮的散走四方逃难,有好几千人啊。”

长官说:“这不是我孔距心的能力所能处理好的呀。”

孟子说:“现在假如有个人接受了替别人放牧牛羊的事,那一定要设法找到牧场和喂养牲畜的草料,要是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主人呢?还是站在一旁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长官说:“这是我孔距心的罪过了。”

后来有一天,孟子见到齐王,就对齐王说:“大王管理都邑的地方长官,我知道了五个人,能够知道自己有失职罪过的,惟有孔距心。”于是就为齐王讲述了经过。

齐王说:“这也是我的失职罪过啊。”

【说明】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除了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崇,相互推许,戒“贪”外,还有一条就是讲“守职”。一个士兵没有守好自己的职责就要被开除,那么一个地方长官呢?一个国君呢?是不是也要被开除呢?其实,任何一个地方长官,不谈爱民不爱民,只要他能守好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也就是爱民的了。作为一个地方的统治者来说,或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其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和管理普通人民,使人们都能共同遵守一个约定俗成的或领导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不会有“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的情形发生了。也就是说,守责就是爱民,不守责就是不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