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18

第18章 以爱民的政策来治理国家

【原文】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译文】齐国人征伐燕国,胜利了。

齐宣王问:“有的人叫我不要占领燕国,有的人则叫我占领燕国。以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有万乘兵车的国家,只五十天便攻下它,如果不是天意,人力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不占领它,必然会遭到天降灾难。我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它而且燕国的人民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代的人也有这样行动的,那就是周武王。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人民不高兴,就不要去占领,周文王就是这样做的。以万乘兵车的国家去征伐另一个有万乘兵车的国家,百姓们用竹篮装着干粮,用壶盛着水来迎接大王的部队,难道还有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避免水深火热的生活。如果水更深,如果火更热,那么老百姓只有再迁徙而已了。”

【说明】齐宣王自以为秉天命而轻易战胜了燕国,于是便向孟子炫耀。而孟子却认为这不是天命,只是燕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海中,齐国的军队消灭了残暴的燕王,人民当然箪食壶浆来迎接,换做另外一个国家,或秦国、或楚国,人民仍然会箪食壶浆来迎接,所以这并不是齐国秉承了天意。而齐宣王如果不用爱民的政策去帮助燕国人民,而使人民再陷入更加水深火热的苦海中,那么燕国的人民同样会箪食壶浆以迎接其它诸侯国的军队,或者会迁徙到其它国家。所以,以爱民的政策来治理国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