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牌决定成败
2078700000016

第16章 包装个人品牌——把自己“卖”到天价(4)

陈安之将个人的成功经历和社会的成功现象归纳成通俗精辟的言论,令人喜读易记,这是他受欢迎的前提。他非常重视个人形象,努力营造一种正面、阳光、健康的气质,出现在广告、产品上的形象通常是身着红色西装,配合手势,表现得激情四射。他演讲时巧妙借鉴明星表演的包装方式:他在一次为期两天的培训中6次登台,每次着装都不相同;同时,他对助教的着装、场地选择、人数限定都有相当的要求,力图让每一场演讲、培训看起来十分火爆。

陈安之的成功主要是找到了一个需求广阔的市场,以及对自己成功的包装。

包装一个天才不难,难的是如何使一个普通人打造出个人品牌。香港娱乐圈的有关人士曾自信地说:“给我一个人,我就能把他包装成一个明星。”

每个人只有通过包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你整套的包装,你的每分钟,每一天,都要有意识地表现。

你就是自己的设计师,要控制自己的包装与包装传递的各种信息。

包装就是要展现品牌的个性。个性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独具个性的包装才能让你从一大群人当中脱颖而出。

沈冰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个性包装是什么?是素雅的职业装、漂亮的外表、机智的主持风格和与其年龄不大相称的稳重。但同样的,她的个性包装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观众也没有轻易放过,比如“虽然自信,但气势不够”等等。

实际上,从营销的观点来看,沈冰现象确实值得探讨,有人拿“美女主持”来给沈冰戴帽,实在不大准确。“美”,并不是她的最佳卖点。她的卖点在哪儿呢?在于《对话》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机敏。营销要求鲜明的品牌形象、定位,要求核心竞争力,《经济半小时》节目可以发挥她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当财经记者的积累。因此,沈冰顺着这个独特优势,瞄准需要智慧、机敏的节目平台,不断强化、突出自己的相关形象,主动挖掘、开创相关机会,使得自身的个人品牌不断增值。

可以说,一个成功个人品牌的诞生,没有一些必要的包装手段是不行的。做自己的品牌设计师,就是把自己打造得更成功,把自己卖到天价。

选择恰当的时机为自己吹喇叭

我们一贯崇尚谦虚,并把谦虚推为处世的上策,古有“谦受益,满招损”之说,今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道,人们啧啧称赞羞答答低着头的成熟的稻穗,而对自卖自夸的卖瓜者王婆嗤之以鼻。

殊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一味谦虚不进行推销,恐怕再香的酒,再辣的姜,再先进的技术,再优秀的人才,到最后也只会落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命运。

人们常说,是金子早晚都得发光,如何让金子早发光,仅靠炼金者远远不够,还要靠金子自己努力,要学会自抬身价,选择恰当的时机为自己吹吹喇叭,把自己推销出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语、行动、穿着打扮等传递着个人品牌,而周围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审视着我们。

并且因为这种审视,而产生认识或者行为上的变化。不管传递者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也不管审视者是刻意还是无意,这个过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当然,并不是所有传递都能够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从而为传递者带来足够的经济效应,原因就在于传递者没有明白如何有效地传播个人品牌价值。做好个人品牌价值的传播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途径传递个人品牌形象。

一位长期研究中国企业人才管理的专家说,中国人的含蓄不仅仅表现在说话方式上,同时也表现在我们对待自己取得成绩的态度上。如果你打了一个漂亮仗,应该让周围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炫耀,而是推销自己。

一位做了多年销售的美国人说,在他们公司的办公室里,有一个非常醒目的铃铛,他们叫它销售铃。每一个销售员在拿到大单子后都会摇响这个铃铛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另外,许多中国人羞于为自己向雇主提条件,特别是在钱的方面,尽管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薪水远低于实际付出,他们还是努力地工作着?而在这种情况下,雇主一般都不会主动给你加薪的,他们认为你不提,表明你在这里工作得很愉快!或者认为你连提出加薪的勇气都没有,自然对自己的工作不够努力。因此,在年终总结时,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么告诉他们你的价值,然后提出加薪吧!

要勇敢地告诉雇主你的能力、你的成绩,但是这样做也应是适度的。即使我们想把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得如何光辉耀眼,但也不能挡住了雇主的光辉。因为没有一个雇主情愿被自己的下属压住风头。

“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任何个人品牌建设都离不开“口碑行销”,根据伊曼纽尔·罗森所著的《口碑营销》一书,口碑的管理学定义是“口碑是关于品牌的所有评述,是关于某个特定产品、服务或公司的所有的人们口头交流的总和。”

口碑行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拥有你的品牌故事。卡奈普指出:“所有强有力的品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记录品牌的传统并将品牌人性化。典型的品牌故事是关于建立公司和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都充满着艰苦创业、牺牲、坚持不懈和乐观主义的情节。”这虽然是针对产品品牌说的,但是个人品牌的建设一样如此。

地产大亨万通掌门人冯仑,其个人品牌甚至能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从1991年在海南做房地产到今天,14个年头,从3万元起家,他经历了海南地产泡沫的破产,然后回归京都开发万通新世界产品,再次经历了楼市低迷之后,将万通扩展到总资产长逾30亿元人民币的大企业的辉煌业绩,其个人的品牌故事为世人瞩目。

另外,如果想要个人品牌成长茁壮,你还必须发展自己的“权力”,这个权力不是地位的爬升,不是办公室的大厅,不是超炫的职衔,而是影响力,这是声望的权力。一个教授,如果他的出版物总被别人引用,这就代表了他在这个特定的领域里有着突出的贡献,这就是声望的权力,也就是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整合传播。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职业竞争的压力加大,一方面,人才市场上竞争品牌的数量急剧增多;另一方面,雇主和人才中介机构通常只选择那些有强势个人品牌的职业人。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品牌体系,变得刻不容缓。

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人人都想出人头地,“自抬身价”不妨成为“金子们”打造个人品牌的一种手段。因为炼金者可能没有时间对每一块矿石都细细冶炼,或者锻造力度不够,估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身,为了大众,进行自我推销,来一个“自抬身价”又有何妨?适度自抬身价,令“需求”认同你的价值。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抬身价的事很常见。有的影视明星增加片酬,有的歌星提高出场费,乃至于你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的人确实名副其实,与他们的身价相当;但有的人则是自夸自大,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大多数自抬身价的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到底能不能够如己所愿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经过一次自抬身价,就等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社会,人就像商品一样,商品价格有高有低,人的身价也不同,有的人月薪2000元,有的人则可能达到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在一定条件下,商品的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变动。很多人就是这样,商品在低价时他们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人也是这样,你如果给自己的标价太低,别人可能会瞧不起你;相反,你给自己标个高价,别人反而认为你了不起,是个人才。这就是你自抬身价的妙处。

自抬身价是有效推销自己的一种方法,对建立个人品牌大有裨益。但自抬身价并不是要你胡抬乱抬,弄不好,反而对你有害无益。

自抬身价不能随意而为,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

1.适度。所谓适度是指不要抬得过高,以至超过你个人的真实能力。一位小职员,明明一个月1000元的薪水,但他却说他一个月拿5000元,这已是主管级的待遇。看看他的专长、年龄和能力,别人会发现这身价根本就是吹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把自己抬得很高,别人也相信了,并且高价“买”下了你,后来却发现你是个“次品”,这样的话,你就遭殃了。

2.参考行情。如果你的身价低于行情,会给人一种“次品大甩卖”的感觉,别人也会把你当成廉价品,不予以重视。如果你的能力也够,可把身价抬得高出行情一点。但如果高出太多,除非你快速提高自己,做出良好的业绩,否则别人同样也会看不起你。

3.把握时机。如果你有事没事都在谈你的身价,就会变成吹嘘,反而没有人相信了。什么是适当的时候呢?例如有人问你的时候;大家讨论你的时候;有人准备买你这份人力资本的时候……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不要过于谦虚,适当地自抬身价吧!就算被人笑,也要比自贬身价好。而且,只要你抬价成功,你就会从中受益,你以后的身价就会上升,不会下降,除非你不自爱而自毁自灭。

掌握了以上几个技巧,你可以通过自抬身价肯定自己,并把抬高的身价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要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上去。自抬身价可以成为你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让你渐渐向自己的理想身价靠拢。

要敢于自抬身价,大胆地推销自己,让别人认识你,让别人承认你,让别人尊重你,让自己得到应有的地位,让自己早日成为发光的金子。

现在,就请你告诉你的领导,告诉你的对手,告诉你的朋友:“我很棒,我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