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可不知的电影常识
2076200000021

第21章 电影拍摄实践(1)

电影剧组一般分为制片组、导演组、美术组、摄影组、录音组、灯光组、化妆组、服装组、道具组、场务组,另外还有编剧、剧照、剪辑、监制、司机、词曲、等工作人员。(特殊剧组还包括烟火组、特效组、枪械组、马数组等。)

§§§第一节 电影导演篇

电影导演: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导演中心:导演中心为电影创作与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电影是综合艺术,只有经过导演的集中和再创作,使各门艺术成为创造银幕形象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调动各创作部门的创造性,运用各种艺术要素,拍摄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电影导演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创作者,它要求导演本人的艺术修养渊博,要懂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摄影、表演等等,导演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直接关乎着影片的艺术表现层面与影片的生命。

导演拍戏六道工序:指导摄影师定机位(镜头、景别)、指导灯光师布光照明、主要演员走戏、演员预演、实拍前各部门预检查、实拍!

要成为表演的内行,莫过于以亲身的投入,身体力行的学习与体会来得深入;明了演员的创作技巧与甘苦,深知表演的要诀与方式,这样指导起来演员才能做到切中时弊、准确、简明而有效。

一部影片的表演取决于剧本,同时它也取决于导演的追求和导演所确定的影片的风格样式。

导演只有用优于演员的丰厚的生活积累与对剧本的独到见解来启发演员,也只有懂得表演的导演的因势利导,才能引领演员焕发出更高的创作热情。

要引导别人,就要高人一筹,高人一等的基础在于思想深度,在于别人想不到的,导演就想得到;所谓导演的想法就是指导演对于生活的认识及提炼能力表现在这一认识所采取的艺术手段。

当演员需要你的帮助时,就是需要导演在理解、体验、体现手段上的指导,把导演的指导变为演员的创作成果的过程就是启发演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技巧:

讲戏(解释剧本及人物、细述规定情景等)、外部动作要求(给动作、要结果、规划节奏等)、放音乐(进入情境、调整呼唤感觉)、示范(亲自示范)、刺激等。

作为一个导演,文化和生活的素养、对于人的深入研究是他进入创作的前提提和基础。

历史片导演:对历史片的理解、对时空的把握、对叙事的把握、对情感的掌控。

导演:主创作部门中最高负责人,通过调动全剧组的积极性,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拍片计划和艺术创作。

导演组的导演对制片人负责,相当于公司总经理。导演的主要职责是在制片人确定的资金预算及制作计划下,在影视剧创作的各个阶段里指导演员和摄制组的活动,将剧本内容转化为影视剧的图象和声音。

副导演对导演负责,副导演的主要工作的是代表导演组与制片主任合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摄制计划,协助导演选演员并根据导演要求指导临时演员、群众演员和特技效果;副导演还负责摄制过程中的主要文案工作,如演员调度计划,摄制通知单及场景监督等工作。

导演助理协助导演处理导演组的日常杂务。

场记是导演组中的重要成员,除负责打场记板外,还要负责在场记单上详细记录拍摄过程发生的一切,如场景名、镜号、景别、色温、内容、效果以及导演对镜头的评价等,这些作为拍摄现场参考与后期剪辑使用。场记打板通常包括正板、倒板、尾板、死板等。

编剧:对制片人和导演负责,负责前期的剧本创作,一般不参与剧组拍摄。

分镜头剧本:是指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等栏目。

剧本写作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改编,二是原创。

剧本写作三忌

1.忌剧本写成小说 小说可以抒情,可以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可以灵活运用文学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剧本则不可以。

2.忌用台词交代故事情节 剧本更侧重于对角色动作的描述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故事枝节太多 影片放映的时间很有限,若情节和人物延伸的太复杂,会对观众理解方面带来困难。

剧作家需要哪些能力

1.感同身受的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对于剧作家来说,创作剧本,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身体验生活。

2.丰富的想象力。剧作家创作的灵感可能稍纵即逝,这就要求剧作家具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3.娴熟的文字语言的组织能力。剧本是一剧之本,但它本质上从属于文学,是沟通文学和影视的桥梁,所以说,对于剧作家而言,熟练掌握文字语言的表达技巧,可谓志在必得。

艺术指导:对导演负责,需要很高的艺术造诣,负责影片中整体的影调风格。

电影与功夫元素

正如西部片代表美国大片,歌舞片代表印度片一样,功夫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影坛占据着半壁江山,叱咤风云。

相关链接:中华传统武术

武术指导:对导演负责,需要很高的武术造诣,负责影片中武打动作的设计和把关。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主要流派包括:洪拳、梅花拳、象形拳、罗汉拳、白眉拳、迷踪拳、五行拳、七星拳、八卦掌、查拳、大悲拳、花拳、临清潭腿、劈挂拳、太极拳、螳螂拳、通臂拳、意拳、咏春拳等等;目前,国内著名的武术指导有刘家良、徐克、程小东、成龙、袁和平、甄子丹、元彪、元华、徐小明、洪金宝等。截拳道

截拳道是李小龙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截拳道”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截拳道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李小龙截拳道抛弃传统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忠诚地表达自我。“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纲领和要义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即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强调“无形之形、无式之式”。它将东西方哲学理念运用于武术,是一种搏击指导和方法论。

咏春拳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总之,太极拳就是通过颐养精、气、神来增强人体生命力,使之日趋旺盛。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02.左右野马分鬃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05.手挥琵琶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08.右揽雀尾09.单鞭

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世界十大武术

1.少林功夫(中国)

2.空手道(日本)

3.泰拳(泰国)

4.忍术(日本)

5.聚气道(美国)

6.合气道(日本)

7.跆拳道(韩国)

8.马珈术(以色列)

9.卡利武术

10.东方柔术(巴西)

中国十大武校

1.少林塔沟武校(河南登封)

2.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山东菏泽)

3.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山东青岛)

4.广东湛江少林武校(广东湛江)

5.浙江湖州市清泉武术文化学校(浙江湖州)

6.北京少林武术学校(北京)

7.福建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福建泉州)

8.安徽合肥神行太保文武学校(合肥)

9.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校(河南登封)

10.陕西西北武术学院(陕西渭南)

§§§第二节 电影演员篇

电影演员:演员的一种,通常是指因演出电影而成名的电影明星。电影演员通常都会加入经纪人公司之下,在制定的合约下工作,以获得保护和良好的生涯规划。好的电影演员往往必须擅长挑选片子,以及包装自己的形象以获得广告商的青睐,提高身价。电影演员间也因此产生了竞争,各大电影节奖项,以及片酬的多寡,是电影演员所竞争的主要标准。

电影明星:电影明星是由于在表演艺术方面取得一定成就而在观众中具有某种影响的电影演员,电影明星一词始于无声片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制片人创用“电影明星”,是为了在观众中制造崇拜的偶像,从而谋取更高的票房价值。

表演以人来作研究对象,以行动为表现手段。

学表演,先学做人。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舞台演员要真看、真听、真感受。

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电影表演的生活化;电影表演的镜头感;表演的非连续性和反程序性;无对象交流及表演环境的纷纶性。

表演三种境界:一是表演生活化;二是演员角色化;三是内心体验和外部形态的统一。

表演三要素: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表演四个元素: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信念,松弛。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布莱希特(德国)、梅兰芳(中国)。

表演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需要大量的练习,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去研究规律。

表演艺术,在刻画人物过程中去品味人生;在排练小品过程中去探索生活;在分析作品过程中去提高修养;在观察生活过程中去了解社会;在创造角色过程中去学会做人。

优秀的演员要有文化、有技巧、有思想、有意志、有修养、有见解、有热情、有气质、有品味、有道德、有能力等全面发展。

研究任何一门艺术,都要做到:了解认识这门艺术的存在形式;研究认识这门艺术的欣赏途径;实践认识这门艺术的创作方法。

演员创作四感:一是真挚的信念与适度的真实感;二是捕捉人物特征的形象感;三是幽默感、整体感和审美感;四是适应行动发展需要的节奏感。

演员的创作素质:一是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力;二是积极而稳定的注意力;三是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四是敏锐而又真挚的感受力;五是真实、准确又合理的判断与思考力;六是灵敏而又细腻的适应力;七是鲜明的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

表演艺术家: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丰富自己的生活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地磨炼自己的专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善美及和谐统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舞台人物形象。

间接生活体验:历史资料、人物传记、民俗风情概况、反映特定生活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音乐、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作品;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

表演 形体理论

首先要说的是形体动作的目的或者说任务。第一,健康的体魄是演员生活和工作的保障。大家可能体会不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演戏其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生活作息和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特别是在外面拍戏时,需要克服种种复杂的外界客观条件,工作需要的话,加班加点,起早贪黑都是常有的事情,职业病就是神经衰弱和肠胃病,对大家的身体素质来说是一种极限的考验,时时刻刻磨炼着大家的意志;第二,作为演员,仅仅做到保持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努力是自己塑造出健美的身材,特别是年轻的演员,要充满青春气息;第三,身心松弛。通过形体专业的训练,我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演员若神经和肌体紧张,就无法进入角色的规定情景,演戏也就无从谈起;第四,掌握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所需要的素质。包括身体灵活性、动作协调性、动作造型性以及提高中枢神经支配身体的灵敏度。形体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演员的可塑性,演什么,像什么。

影视演员的四项任务:第一,演员是创造角色的设计者;第二,演员是角色的塑造者;第三,演员本身是塑造角色的原材料,包括自己的音容、相貌、表情等等;第四演员是角色体现者。还有,祖宗遗训:“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把自己当主角演,你就是主角”。

当红男演员有陈道明、孙红雷、刘烨、黄晓明、唐国强、陈宝国、梁朝伟、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徐铮、任达华、黄秋生、张家辉、梁家辉、吴孟达、周星驰、葛优、张涵予、张嘉译、文章、任贤齐、吴樾、吴尊、吴京、郭晓冬、周润发、陈小春、郑伊健、邓超、张国立、张铁林、李连杰、廖凡、姜文、甄子丹、元彪、元华、成龙、洪金宝、姜武、夏雨、段奕宏、李雪健、午马、焦恩俊、谢霆锋、王志文、陈建斌、何政军、邵兵、英达、侯勇、胡歌、林永健、张震、胡军、王学圻、陆毅、何润东、周渝民、言承旭、吴建豪、朱孝天、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等;当红女演员有徐帆、徐静蕾、周迅、范冰冰、李冰冰、巩俐、章子怡、刘晓庆、孙俪、陶虹、李若彤、关之琳、吴君如、林心如、张曼玉、张柏芝、陈慧琳、莫文蔚、刘亦菲、黄圣依、汤唯、李嘉欣、梁咏琪、杨紫琼、王菲、闫妮、萨日娜、舒淇、许晴、赵薇、蒋雯丽、刘嘉玲、徐熙媛、陈红等。著名特型演员有孙飞虎、卢奇、唐国强、刘劲、古月、王刚、张国立、张铁林著名演员等。

§§§第三节 电影制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