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身教练
20757900000073

第73章 心理因素与五官疾病

癌症、冠心病、胃病的发病与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殊不知,有几种五官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

眼睛常见的疾病青光眼与心理因素和过劳有关。临床上证明,重大情绪因素、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障碍,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导致青光眼。

中年人常见的美尼尔氏病一般认识是内耳淋巴代谢失调。但医学家发现,不少病例是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发病、加重和复发的,消除不良刺激后,症状可缓解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职业性失声、声音嘶哑是喉科常见病,除由于过度发音或发音方法不当外,许多患者在病前常有意外精神刺激,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使局部出现充血、肿胀、渗出、出血等病变,引起该病发生。

咽喉异感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异常感觉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使病人情绪紧张、心神不宁、疑虑重重。鼻、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可以引起咽喉异感症,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以出现咽喉异感症。这些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常是胆小多虑,有疑病倾向、过度自我注意和自我暗示。如果经过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采用心理-药物综合疗法,一般预后较好。

性格与疾病的对应关系

研究表明,性格特征的重要性超乎想象,对一个人将来的健康状况起到关键作用。从胃溃疡、病毒感染到老年痴呆症等,各种疾病都与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下是专家们列出的11种性格特征与各种疾病的对应关系。

1.冲动型 最容易得的疾病是胃溃疡。一项对4000人的调查发现,冲动型性格的人得胃溃疡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4倍。

2.兴高采烈型 一项研究发现——兴高采烈欢乐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短命。一种理论解释是,这种人低估生活风险,突发事件一旦出现,他们更可能手足无措。

3.焦虑型 焦虑综合征会使你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倍。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应激激素有关。另外,患恐高症等恐惧性焦虑症的女性,得心脏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风险更大。

4.攻击型 攻击型人群更容易发生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脏病风险。另外,患周期性抑郁症的风险也更大。

5.害羞型 研究发现,羞于社交的人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

6.乐观型 与常人相比,乐观的人平均寿命长7.5岁。

乐天的人心理压力小,较少发生器质性病变和慢性疼痛。

7.忧伤型 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生情感问题,但他们却总是抑制自己的情感,因而容易得癌症和心脏病。忧伤型性格的人因冠心病死亡的几率更高。

8.尽责型 研究发现,这种人善于规避风险,更能保持健康行为,因而更长寿。这种人更能保持健康的血压和血脂。

9.神经质型 研究发现,这种人易得哮喘、头痛、胃溃疡和心脏病。

10.外向型 研究发现,这种人与乐天派很相似,心脏病发病率较常人低15%,不容易发生感染,病后康复也快。但是,这种人比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发生肥胖。

11.悲观型 这种性格向来被认为最不利于健康。与乐观型相比,悲观型的早亡风险高19%。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人日后容易发生帕金森综合征。

6个不用担心的心理问题

以下6个心理问题完全不必担心,也不必紧张到有点困惑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

1.“我想的事情太多了,脑子里每天都是一团糟。”想得过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经常问自己,“这个真的很重要吗?需要我花那么多精力吗?”这种练习会让你逐渐清醒。

2.“我担心其他人对我有看法。”评估和留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件好事,只是你不必为这个耗费太多精力。

3.“我很容易心烦意乱,情绪就像过山车。”这并不意味着你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你可能只是需要休息。

4.“我总是失眠,想着第二天的事情。”大部分人时不时会失眠,在睡觉前,花点时间为明天做个计划,你就不必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5.“当我有点头疼,我就担忧是否身体出了问题。”注意你的生理感觉,这个很正常,只要你不会因为一点疼痛就匆忙跑去急诊室。

6.“我极度缺乏自信,每天都过得很压抑。”你不必为此担心,也许你是个优秀者。建立自信,只需要专注做好你的每件事即可。

常见10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1.疲劳感 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 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

8.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 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