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探秘
20750800000046

第46章 神秘的“铁面人”(16)

1953年,格瓦拉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毕业。他不贪图安逸生活,立志走遍南美大陆,为人民解除病痛。有一次,他甚至不顾被传染的危险,自告奋勇地为麻风病人治病。然而,在游历南美洲之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人们在肉体上的病痛。他内心对饱受压迫的普通百姓怀着深深的同情,对那些蛮横、腐败的官吏充满敌视和仇恨。1955年,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在墨西哥相遇,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卡斯特罗当时因反对国内独裁政府,正流亡墨西哥。在他的影响下,格瓦拉加入了古巴流亡革命者小组。从此,他为古巴人民推翻独裁、赢得自由而浴血奋战。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独裁者巴蒂斯塔在国内外的一片反对声中逃亡。格瓦拉少校和战友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古巴,他以其赫赫战功成为古巴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后来,格瓦拉成为古巴公民,全身心地投入建设一个新古巴的事业中。他曾经担任过古巴土地改革合作委员会的工业部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等职,还是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会书记处成员。

然而就在1965年4月,格瓦拉神秘地从古巴政坛上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外界纷纷猜测:格瓦拉到哪里去了?他是死了还是去执行什么秘密使命去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因为与卡斯特罗发生矛盾而被关进了监狱,或者被软禁在家中。

几个月后谜底就揭开了。这位备受关注的人物带领一支游击队,出现在地球另一边——非洲刚果、扎伊尔边境的密林中。原来,格瓦拉自从1960年起就提出“游击中心”理论,他为此不惜放弃在古巴的官职,甚至古巴国籍,到非洲建立“游击中心”,从事武装活动。但由于语言和其他种种原因,格瓦拉最后只能失望地离开了。一年后,格瓦拉再次出现在玻利维亚东南部的崇山峻岭中。据说他打算从地处南美中心的玻利维亚开始,重新唤起南美人民对自由解放的追求。但他的“事业”同样极不顺利。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使队员们上吐下泻,而居民的冷漠和不信任更使他们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在玻利维亚政府军的围剿下,格瓦拉率领的游击队被赶到了荒无人烟的山区。在那里,他们面临饥饿的威胁,就连饮水也很困难。

1967年10月8日,在偏僻荒凉、重峦叠嶂的尤罗山峡中,格瓦拉率领的游击队和玻利维亚政府军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两个小时后,格瓦拉等人因寡不敌众而被俘。第二天,就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格瓦拉靠在一面墙上,对行刑的士兵大声叫道:“开枪吧!胆小鬼!你要打死的是一个男子汉!”在一阵枪声中,格瓦拉无声无息地倒下了,“一双完全睁开的蓝眼睛就好像在凝视着前方,瘦削的脸上浮现着一丝微笑,嘴半开半闭,仿佛正要说话似的,乱蓬蓬的栗色卷发披散在肩上,小胡子也同样卷曲着。”格瓦拉死时年仅39岁。

但如何宣布格瓦拉的死讯呢?玻利维亚政府大费了一番周折。在格瓦拉被俘当天发表的政府公告中,玻利维亚政府故意含糊其辞地宣布:“有5人伤亡,其中大概有切?格瓦拉。”9日上午,森特诺上校向外宣布:格瓦拉已经在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被击毙。而一天后,奥多万将军又突然向新闻界宣布:格瓦拉在9日中午前后停止了呼吸,随后他又改口说格瓦拉的死亡时间是在下午1点30分。此外,当时还流传着曾参加尤罗山峡战斗的士兵关于格瓦拉死亡的说法,与官方所说大相径庭。人们如坠烟海,迷惑不解。

更令人困惑的是,格瓦拉的遗骨此后神秘地消失了,遗物中只留下一幅石膏画像和他的日记。格瓦拉身葬何方?玻利维亚军方的巴里恩托斯和奥多万一会儿宣布格瓦拉的遗体已经被火化了,一会儿又改口说尸体埋葬在玻利维亚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只有他们才知道。还有人说,格瓦拉的遗骨已转交给美国中央情报局,并由他们带回了美国。

直到1995年,这个隐藏了近30年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玻利维亚的一位退役将军巴尔加斯?萨利纳斯承认:在1967年10月11日凌晨,他和另两名军官接受命令,用卡车将格瓦拉等游击队员的尸体运到现在的巴列格兰德机场附近,挖土掩埋后又用拖拉机将土压平。由于另两名军官早已离开了人世,巴尔加斯?萨利纳斯就是唯一的当事人了。

消息惊动拉美上下。一些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医立即采取行动,他们志愿组成一支挖掘小组,在巴列格兰德机场挖了150多个大大小小的洞穴,却始终未能找到格瓦拉的遗骨。两年后,根据当地一位村民提供的线索,人们终于在废弃的机场跑道旁的荒野草莽中,找到了格瓦拉的遗骨。

由此可见,格瓦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抹不掉的人物。尽管有人对他赞扬、有人对他漫骂和诽谤,有人说他“狂热偏执”、有人说他“浪漫激情”。他在信中评述自己说:“我是一个冒险家,只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是一个宣扬真理而不惜捐躯的冒险家,也许结局就是这样。”他身后留有一些文字,已被整理出版,如《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等。格瓦拉的是非功过,相信后人自有看法。

百慕大之谜

在北大西洋西部海域中,有一处叫百慕大群岛的地方。它与美国东部的佛罗里达海峡及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波多黎各岛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海区,即所谓的“百慕大三角区”,也称“魔鬼三角”。据说在这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常能干扰无线电波,并扰乱飞行罗盘。50多年来,已经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此神秘失踪。在众多失踪事件中,流传最广、也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美国海军19航空队的失踪事件。

1945年12月5日,美国19航空队的5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从劳德代尔堡起飞,进行320英里的训练飞行。它们将先向东,再向北,飞过大巴哈马岛,然后转向西南返回基地。

下午2点,飞机正常起飞。5点25分的时候,长机忽然发出求救信号,表明自己迷失了方向:“我的两个罗盘都失灵了……现在位置不明……应该在大西洋上空或墨西哥上空,无法确定,或许在巴哈马的利巴空军基地西北方120千米处……”

在此后的几个小时中,它们又与基地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络,但到了下午7点30分,联络中断了,就连求救信号也没有了。早在5架轰炸机发出求救信号后,美国海岸警卫队就派出机船,连夜在迈阿密东北450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搜索;海军也调派在附近巡弋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及舰上的30架战机,加入营救工作。但人们搜索了5天,找遍了25万平方英里的海域,还是没有发现这5架飞机的踪迹。有人说,它们好像海面上的蒸汽,几乎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这个案子在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存进了美国海军的档案中,也成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谜团之一。

在接下来的四五十年中,百慕大地区又发生了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失踪事件。许多人都觉得百慕大三角区有点诡异,于是“魔鬼三角”由此得名,有关这个神秘三角地带的解释也纷纷出现。

有的人说,百慕大海域内说不定有一个什么蛇颈龙之类的怪物;有的人说,这可能是此地威力无比的旋涡作用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外星人从这里抓回大量的地球船舰去搞实验;还有一些科学家则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说:“神秘三角”地带的形成,实际上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除此以外,还有“次声波说”、“天然激光作用说”、“地磁异常说”、“海底金字塔说”……总之,关于百慕大及其失踪事件的解释纷繁复杂,有的虽然难以令人信服,但有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就在人们对这个“魔鬼三角”议论纷纷的时候,一项惊人的发现传遍了世界各地。

1991年5月8日,美国一批海底探险家宣布:46年前在百慕大地区神秘失踪的5架美国海军“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现在仍在大西洋海底!

负责这次考察的美国科学调查计划主任罗伯特?塞尔沃尼宣布,考察小组在距劳德代尔堡海岸10海里处大约320米的海底,发现了5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其中4架保存完好,另一架被认为是长机的飞机则中部断裂,其位置在其余4架西边。其中有4架飞机的座舱门开着,这表明飞行员在飞机迫降大西洋前就已经跳出了飞机。

但仍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派打捞人员把水下机器人送到海底进行核查,希望由此进一步判定:这5架飞机究竟是不是当年失踪的那几架。如果此事一旦得到证实,那将为揭开百慕大之谜带来一线曙光。可惜检查的结果却令人难下定论。

失踪的那5架轰炸机乃至数以百计的飞机与船只究竟在哪里?百慕大三角区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一个个令人困惑不已的谜团。

海明威自杀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辉煌的文学成就,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生活经历,尤其是他自己选择的惨烈死亡方式,使他成为一个挥不去的话题。

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曾担任堪萨斯《明星报》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积极响应红十字会的号召,到欧洲战场做救护车司机,不久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伤好之后,海明威担任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日报》驻法国记者,并开始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文学作品。

在创作生涯中,海明威虽然写过不少被认为是“次等货色”的作品,但公认的上品佳作也连续不断:《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的小说大多与战争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所以作品在充满浓烈的阴郁色彩同时,也塑造出了许多“硬汉”形象。这种性格刚强、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被人视作美国精神的化身,引得当时不少作家竞相仿效。

而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也确实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

据说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线开救护车时,曾经身中两百多块弹片,真可谓“体无完肤”。单是医生取出这些碎小的弹片,已经让人想想后怕。1954年1月,海明威去非洲旅行打猎,因所乘的飞机两度失事,又身受重伤。当时许多人都以为他已经在空难中丧生了,一些报纸上甚至登满不乏溢美之词的讣告、悼文,搞得海明威哭笑不得。除了这些体外创伤,海明威还可以说是百病缠身。各种病魔,如皮肤癌、肝炎、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无时不在他体内作怪。他非但没有轻易向命运低头,反而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传世之作。这种硬汉本色,恐怕任谁也难以模仿。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逃过数次劫难,几乎被人们看成是永远都不会死的硬汉,却在后来轻轻扣动扳机,自杀身亡。

1961年7月2日清晨大约7点左右,海明威的妻子玛丽突然被“两声用力关抽屉似的声音’惊醒了。她迷迷糊糊地下了楼,眼前的可怕场景一下子使她清醒过来:只见海明威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半个脑袋被炸飞了,只剩下下巴、嘴和两颊的下半部。天花板上、墙上和地上更溅满了他的头发、牙齿、碎骨和模糊的血肉。在他身边,除了一件皱巴巴的浴衣以外,还有一把沾满肉泥的双筒猎枪。当地警方根据现场勘测得出结论:海明威是自杀身亡。很显然,他自己把猎枪枪头塞进嘴巴,然后扣动扳机;威力巨大的枪弹将他的半个头颅轰碎。

根据玛丽当时的说法,海明威根本不是自杀;他是在擦枪时因走火而不幸把自己打死的。虽然人们大多理解海明威妻子当时的心情,可并没有多少人认可这种牵强的解释。海明威确系自杀身亡。剩下的问题是: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惨不忍睹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搞清其中原委,许多人展开了调查。由此,五花八门的猜测纷纷出炉。其中有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看法是:海明威的自杀主要出于个人心理原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指出,海明威在幼年时候曾被母亲扮作女孩来教育,而他长大后对这种做法十分厌恶;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他就在许多作品中都塑造出“硬汉”形象;而为了欣赏男子汉死亡的悲剧美,他选择了惨烈的自杀。

很多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因为他们发现海明威的父亲当年也死于自杀。更为凑巧的是,海明威自杀时所用的猎枪,正是当年他父亲自杀时所用的那一把,其自杀的方式也与他父亲相同。由此他们认为:海明威的自杀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

为了证实这种猜测,他们就到处去查找资料,结果发现海明威在看到父亲受病痛的折磨时曾说过:“我要是那样,我就要人把我杀了;要不就自己干。”同时,海明威在他30年代的小传里也提到:“自杀,就像运动一样,是对紧张而艰苦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逃避。”海明威的这些话,似乎支持了他们的看法。于是人们又倾向于认为:肉体上的痛苦和创作力的衰竭,迫使海明威举枪自杀。

一些人虽然也认为海明威的自杀与他的父亲有关,但却不同意他自杀仅仅或者主要是效仿父亲解脱痛苦。因为海明威曾明确诅咒过他父亲的自杀行为,称父亲是个懦夫;另外,他在作品中塑造“硬汉”形象,实际上反映了他“相信自己永远不会死”的信念。所以海明威自杀与其父“形同实异”。

知夫莫如妻。后来玛丽接受了痛苦的现实,多少客观地道出事情的原委:海明威自杀确实受到父亲影响。当年父亲的自杀,给年轻的海明威心头蒙上巨大的阴影。为了摆脱父亲自杀的阴影,海明威一直努力地抗拒死亡。

可是他越不想死,自杀的念头就越缠着他:有时,他会在心中勾画出富有诗意的自杀方式——从夜航的轮船上走出,投身茫茫大海;有时,他的诗意则荡然无存,转而认为自杀最有效的做法是把枪伸进嘴巴里。但随着自杀的欲望越强烈,求生的欲望也不断增强;海明威内心深处长期被这种矛盾及其带来的痛苦所煎熬,以致到了50年代后,他那强烈的自杀欲望逼得他不得不拼命“寻找”反抗自杀冲动的依据。最终,他控制不了自己崩溃的情绪,走上了绝路。

至此,对海明威自杀的解释告一段落。人们由此对海明威的精神世界多了一种理解。他鼓励人们勇敢地同死亡和命运抗争,做一个不屈不挠的男子汉;但是他个人的心灵世界又是那样复杂,充满矛盾和痛苦,最后倒在了自己的枪下。

肯尼迪遇刺之谜

约翰?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但他才入主白宫一千多天,就不幸遇刺身亡,年仅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