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探秘
20750800000031

第31章 神秘的“铁面人”(1)

近现代部分

所谓“铁面人”,是大仲马反映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代宫廷生活的著名历史小说《布拉热洛纳子爵》中的人物。

铁面人的故事在小说和电影中是很不相同的。在大仲马笔下,三个火枪手之一的阿拉宓斯秘密地从巴士底狱救出了被其母囚禁的路易十四的孪兄菲力普,并设计让他代替路易十四坐上王位,反把路易十四关入巴士底狱。但一昼夜后这一计谋被火枪手队长达尔大尼央识破,他帮助路易十四重登王位,而菲力普则再入囹圄,并且脸上永远蒙上了一层面罩。

而在《铁面人》影片中,则是菲力普刚出生就被送出王宫。后来当路易十四知道他还活着时,就派财政大臣富凯将他囚禁在圣马格丽特岛上。后来内政大臣科尔伯和达尔大尼央对路易十四荒淫无度的生活极为不满,便设计救出菲力普。经过化妆的菲力普在宫廷舞会上被错认为是路易十四,而真正的路易十四却被戴上了铁面罩,囚禁终生。

铁面人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法国专制统治的黑暗。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时期,法国的专制王权达到顶点。当时盛行的“密封信令”制度给上层社会造成了一种恐怖气氛:警察机关持有加盖国王印章的空白逮捕令,可不加审讯而捕禁任何人。有不少人在巴士底狱中被关押了10余年,却无人知道他犯了什么罪,甚至监狱官也不知道是依谁的意志将其抓起来的。铁面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尽管电影和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在路易十四统治期间确实有过一个戴面罩(用黑天鹅绒和鲸骨制成,不是铁的)的犯人。这是谁呢?几百年来人们始终未揭开这一历史之谜。历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这个囚犯无疑是个重要人物”,但又说“他被解送到圣马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失踪”。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谜。囚犯的身份虽还不明确,但无疑是一个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掌握这一囚犯秘密的军务大臣努发后来突然死去,据猜测他是根据国王的旨意服毒自杀的。他的档案室里涉及神秘罪犯的大量文件也被清理出去。据伏尔泰说,在最后一个知道这个奇怪秘密的大臣夏米亚尔临死前,其婿拉费德元帅曾跪在岳父面前恳求他告诉自己,那个仅以“铁面人”的名字为世人所不知的人究竟是谁。夏米亚尔回答说,这是国家机密,他曾经宣誓永不泄露。在18世纪,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曾先后下令对铁面人进行了多次调查,其结果是世人一无所知。是没有搞清楚呢,还是有意封锁呢?据传,路易十六曾表示要保守铁面人的秘密。

牛顿为何患病

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英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力学奠基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一生,对人类世界贡献莫大。然而在他50至51岁时,这位勤奋的科学家曾突然精神失常。

对于牛顿这次患病的原因,时至今日,人们显然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所致;有人则认为是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引起了精神的暂时紊乱;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汞中毒的结果,等等。

第一种说法是现今多数人所持的看法。该观点认为,牛顿在1687年7月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该书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完美的力学理论体系。为做好这项工作,牛顿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专心研究。他很少在夜间两三点钟前睡觉,有时一直要工作到清晨五六点钟。《原理》问世后,他又立即转入了光学的研究。如此的辛劳致使他不到30岁便已经须发皆白了。长期的用脑过度,极端紧张的工作,造成了科学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终患上精神失常的疾病。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牛顿这场疾病主要是因为受外界的强烈刺激所致。牛顿18岁便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他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成就巨大,名扬天下。然而在1689年47岁时,他被选为英国国会议员,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在此期间,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平常的交往除了一些学者和朋友外,他还接触了一些上流社会人物。他们中有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还有政府要员,各方面的应酬也日渐增多。但是,他当时的年薪仅有200镑。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然而要过所谓的“上层社会生活”,多少有点捉襟见肘。牛顿开始对金钱和地位深有体会。为摆脱困境,他积极寻求与他地位相称的供职,但都无法如意。最后,他郁郁不乐地回到了剑桥大学。

在1691-1692年间,又有两件重大的事情,对他的精神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件是他母亲的去世。据说,面对81岁高龄、处于弥留状态的母亲,牛顿因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什么荣华富贵的“成就”,深感内疚。在处理完丧事后,他带着悲伤的心情回到了剑桥。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都一直精神不振。另一件是他著作的手稿被烧毁。在他回到剑桥大学不久的一天早晨,当他从教堂做祈祷回来后,竟发现燃尽的蜡烛已将他书桌上摆放的有关光学和化学的手稿及其他一些论文都烧为灰烬了。《光学》是他一生中仅次于《原理》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化学》也是他花费一生中近四分之一时间辛勤研究的结晶,堪称一部科学巨著。对此,牛顿懊恼至极,几乎一个月昼夜不宁。他不得不重新整理《光学》手稿,至于《化学》他已完全没有精力再去管。有人认为,这是他一生中一个很大的遗憾;否则,后人提起他时,还应该再加上“化学家”的名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牛顿精神失常主要是由于汞中毒所致。两位研究牛顿生平的学者曾利用现代中子活化、中子衍射等先进手段,对牛顿的头发进行了综合分析。他们发现,牛顿头发中所含有毒微量元素的浓度很高,竟高出正常人的若干倍;尤其是汞的浓度达到可怕的程度。许多学者由此断定:牛顿精神失常是由于长期接触汞以致中毒所致。这主要是牛顿长期进行物理和化学实验,经常暴露在一些有毒金属蒸气中的缘故。

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怀疑。他们认为,人的头发在各个时期的金属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有所不同的,上述那两位学者所测试的头发,很难断定就是牛顿发病前的头发。其次,牛顿的这些头发在历经250多年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今天的分析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很难据此断定牛顿的精神失常就是汞中毒所致。还有,有些学者从一些记载中发现,牛顿每年接触汞的时间不会超过100小时,这与接触汞导致发病的2000小时相去甚远。而且,这些学者也并没有发现牛顿汞中毒的其他任何迹象,即使在发病期间,牛顿也没有诸如手指颤抖、牙齿脱落等汞中毒的症状。

凡此种种,无法全部列举。时至今日,学者们还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这也体现出人们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关注。

蒸汽机的发明

十八世纪初期,在苏格兰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一个小男孩正对着一只沸腾的开水壶呆呆出神。他看着从壶嘴和壶盖开缝处冒出的如烟似雾的水蒸气,看着壶盖不时被顶起来、落下去,发出“格当、格当”的声音,仿佛失去了知觉。他在火炉旁站了一个多小时,但始终不肯伸出手去挪动一下那个水壶。他姨母进来见到这般光景,不禁大为光火,指着水壶大声呵斥说:“没看到吗?懒孩子!”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故事。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就是我们熟知的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据说正是受到了茶壶盖的启示,瓦特后来产生了发明蒸汽机的灵感。但当人们进一步考察蒸汽机发明经过时,不能不感到这个故事难免牵强附会。人们为了纪念某人作出的突出贡献,往往编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在世间广为流传。

首先让我们就人类对蒸汽的发现和利用,作一简单的历史回顾。早在公元1世纪时,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希罗就利用蒸汽喷射反冲力做功,制成蒸汽转动装置。1680年,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发明了高压锅,10年后他又创造性地设计出最早的汽缸——活塞装置。1698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塞维利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无活塞式矿井抽水蒸汽机。1712年,英国锻工托马斯?纽可门综合巴本的汽缸活塞和塞维利形成真空的凝汽器装置的优点,研制出更为有效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后来,英国工程师斯米顿对纽可门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进行了改进,使其效率增加了近一倍。

瓦特是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根本性改革的一个关键人物。1736年1月19日,瓦特生于苏格兰的格林诺克。他曾在该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成绩优异,后因身体不好而中途辍学。回家后,他在父亲的工场学习技术,获得了丰富的木工、金属冶炼和加工、机械制造、仪器修理等方面的技术。1775年,他到伦敦学习仪器制造,后到格拉斯哥大学当仪器修理工,负责教学用具的修理、保管。在那里,他见到一台纽可门蒸汽机模型,还遇到了热力学家布莱克和后来成名的物理学家约翰?鲁滨逊。这三个人颇为投机,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改进蒸汽机的问题。

瓦特对纽可门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十分推崇,但他也发现这种发明的巨大缺陷。它仍然停留在唧筒阶段,不仅消耗能量大、做功效率低,而且在运行时蒸汽机时冷时热,机械作业无法持久。为解决这些问题,瓦特用玻璃瓶、竹筒等简陋的器具做了一连串简单而有趣的实验,研究了蒸汽的密度、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他还对蒸汽机如何充分利用热量作了一番仔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1769年,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其耗煤量仅为纽可门蒸汽机的1/4。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是瓦特并不满足。取得专利后,他又在企业家博尔顿的支持下致力于新课题:将直线往复的机械运动转变成圆周旋转运动。

在这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是“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年,瓦特便制造出了复动式蒸汽机。1784年,“平行连杆机构”使得蒸汽机具有更广泛的工业实用性。到1790年,瓦特又完成了汽缸示功气的发明,这是整个蒸汽机改良过程的最后一步。这种经过改良的蒸汽机,比纽可门机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耗煤量却降低了75%,而且它安全可靠,速度很快,在当时几乎无可挑剔,人称“万能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改良成功,为工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它迅速成为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的动力机械,为纺织、采矿、冶金、造纸、机械等各行业广泛应用。进入19世纪后,由于金属材料应用的进展,蒸汽机不断变得“小巧”,最后被广泛用于交通工具上。整个世界掀起了一场经济大革命,社会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

鉴于瓦特的特殊贡献,1785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4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814年被法国聘为“法兰西科学家国外会长”。瓦特去世后,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他立了雕像。人们为纪念他,还用“瓦特”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

由此可见,瓦特的成功是吸收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果。

个人努力探索加上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是一切科学技术发明的关键。

“加尔各答黑洞”事件

在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各国历史上,1757年6月的“普拉西之战”永远不能被忘怀。单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它也许只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克莱武率领英国殖民军同孟加拉军队交战,英国士兵70人被击毙,孟加拉军队士兵阵亡600多人。但是,这场战役却是历史的一个界碑:它开启了印度和南亚次大陆200年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普拉西之战的导火线,就是著名的“加尔各答黑洞事件”。在18世纪的英国,它被一些人渲染得如此“悲惨”,足以证明被征服者的“野蛮”、“残忍”,殖民征服行为“合情合理”。英国借此事先征服孟加拉,后逐渐将整个印度纳入囊中。

孟加拉当时是印度莫卧儿帝国辖下的一个封建小王国。同印度其他地方一样,由于英国殖民势力渗入,这里的封建统治急剧衰落。纳瓦卜(统治者)阿利瓦迪汗力图重建完善正规的政治制度,清除封建腐败,但收效甚微。1756年4月9日,阿利瓦迪汗年老病故,因为没有儿子,他临终指定自己最喜欢的外孙道拉为继承人。这种安排遭到另两个女儿的反对和嫉妒。

大女儿加西蒂贝加姆和二女儿的儿子绍卡特?姜格背地里就一直秘密策划,企图阻止道拉继任纳瓦卜。他们还同英国人暗中联络,取得支持。

道拉最后还是继承了纳瓦卜之职。不过,在他面前展开的并不是一条平安大道。表兄弟们时刻窥视着他的王位,英国人也不把这位年仅23岁的新国王放在眼里。英国人不但在加尔各答的旧炮台上架起了大炮,还在一旁修筑新的炮台。这一切都没有得到道拉的同意,甚至没有通知他一声。另外,英国人明知会激起道拉的愤怒,还是答应给一些正受追究的腐败官员以保护。

道拉对英国人痛恨不已。他命令英国人拆除擅自修建的防御工事,交出受他们庇护的贪官污吏,但是英国人置若罔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道拉决定先发制人,把英国人赶出孟加拉。6月4日,他率领由几万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加尔各答。6月21日,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德雷克和威廉堡的守军长官霍威尔明知不敌,弃城投降。

道拉占领加尔各答时,一些英国妇女和儿童已经在几天前乘船离开,而那些来不及逃命的守军和英国人则成了俘虏。道拉当天返回自己的驻地穆尔希达巴德,让部将曼尼克金德留守加尔各答。然而就在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些被关押的英国人因为天气闷热、空间狭小,竟窒息而死。

按照后来广为流传的说法,道拉手下那些怀有强烈民族情绪的孟加拉士兵把被俘的英国人(包括伤兵)一股脑儿关进一间小屋。当时正值盛夏,而屋子通风很差,只有一扇小窗户,里面非常阴暗。翌日凌晨,英国殖民军官克莱武和沃森率领一支3000人的队伍从马德拉斯出发,重新攻占了加尔各答。人们打开房门时发现,146名英国俘虏中已有123人窒息而死。这就是著名的“加尔各答黑洞事件”,它很快就传到英国,马上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