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探秘
20750800000022

第22章 古埃及的诞生(17)

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发现: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我国黄淮下游、东部沿海、渤海湾周围以及东南沿海的青莲岗文化系统,与北美洲的文化体系一致;美洲天龙的形象与中国龙相似;对龙——雨神的崇拜,对鸟、蛇和太阳的图腾崇拜等几乎一样……

而随着我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我国学者又提出了引人注目的“华北人说”,即美洲印第安人可能是从中国华北迁徙过去的。

1972-1974年,在我国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村附近地层中发掘到了200多件楔形石核,经考证,其类型和加工方法与北美阿拉斯加科布科河下游的阿克马克印第安遗址中发掘出的楔状石核相同。通过C-14的测定,阿克马克印第安遗址的年代要比这一遗址的年代晚得多。这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印第安人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我国华北古代猎人在追捕野兽的过程中经戈壁沙漠、东北、西伯利亚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

哥伦布是哪国人?

哥伦布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可时至今日,他仍然是一个谜一般的人。

我们不能够确切地知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出生。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去世,他究竟长什么模样,他最初在什么地方登陆美洲……

现在,各种史书上通常引用的说法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生于1451年。他的祖父乔凡尼?哥伦布,是一个手工业者,1429年住在意大利旧热那亚城以东5英里处的昆特镇,经营毛纺织业作坊。哥伦布的父亲多米尼科?哥伦布出身学徒,11岁左右在热那亚城的东门附近开设了一个呢绒作坊,还兼营一个小客店。他的母亲苏桑那?芳塔那罗莎是一个睿智沉稳、温柔勤劳的妇女,约在1445年和多米尼科结婚。哥伦布就诞生在那里。他1476年移居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建议探索一条向西航行以直通东方的航线,未被采纳。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终得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女工伊萨贝拉资助。他于1492年8月3日率船三艘,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前往东方寻找黄金,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他晚年贫病交迫,1506年抑郁而死。

1978年4月,委内瑞拉史学家艾尔马诺?内克塔里奥?马利亚提出了一种石破天惊的观点。他考证以后发现,大家通常所说的那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也许根本没有去过美洲,他只不过是一位在地中海从事商业航行的航海家。到过美洲的哥伦布叫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是西班牙人,他本人不懂意大利语。这位委内瑞拉史学家还说,第一个踏上美洲的西班牙人应该是阿隆索?桑切斯?德韦瓦尔。他大约在1481年登上美洲,返航时在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家去世。去世前,他把全部航行资料交给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当时这个哥伦布家在桑托港,直到十年后,他才开始第一次远行,到达美洲。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若按此说,历史上有两个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与美洲风马牛不相及;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虽然到过美洲,他实际上也算不得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

即使我们退回到传统的观点,即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但是关于其身世,甚至“国籍”实际上也无定论。通常认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1451年生于意大利,25岁移居葡萄牙,34岁移居西班牙,55岁死于西班牙瓦拉多利德。但后来有一位西班牙学者声称他发现了有关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早期生平的一些新线索,从而使得上述“不争事实”忽然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西班牙瓦拉多利德市一所大学的教授阿尔夫索?恩塞纳特称:根据自己的研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并非出生于1451年,而是1446年;虽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吉诺阿,但在他非常年幼时全家就搬到了西班牙的伊伯兰半岛,因此他实际上是西班牙人。他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但是不懂意大利语,后来也从未回过意大利。

恩塞纳特教授并非空口说白话,他曾经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哥伦布,可以说是一位哥伦布专家。他曾经亲自到哥伦布的老家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哥伦布的名字在意大利吉诺阿地区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该地区姓哥伦布的家庭非常少见;而且,当地有关哥伦布儿时的资料也大多语焉不详,或内容不一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授为了解开疑团,开始广泛细致地收集各种资料。这种工作如大海捞针,但最终还是颇有收获。他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等地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个名为多米尼科?哥伦尼的商人。此人原姓科斯特,由于曾经被哥伦尼家族雇佣,也把性改成了哥伦尼。多米尼科?哥伦尼有一个儿子,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尼。当时这家人家颇有家产和地位,但由于战乱家境逐渐衰败,于1451年迁到了里斯本。那时,克里斯托弗?哥伦尼刚满5岁。长大以后的哥伦尼被送入一家航校学习航海技术,同时还学习拉丁文。这期间,哥伦尼还在一家天主教教堂里学过一点神学和哲学知识。

克里斯托弗?哥伦尼会不会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呢?恩塞纳特教授经过仔细推理,断定他们是同一个人。教授具体解释说:“哥伦尼”这个姓氏的发音在意大利语中不时会被错误地念为“哥伦布”,而这一混淆就是许多专家学者未能从档案资料中找到哥伦布年轻时的史料的原因所在。这样说来,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应该是西班牙人了。

此外,关于哥伦布籍贯还有另外一些同样是建立在“考证和推测”基础上的观点。如有的学者认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原本就出生于一个西班牙犹太人家庭,为了躲避战乱全家人才迁移到意大利。

总之,目前为止关于哥伦布的一切都“众说纷纭”,有点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历史的遗憾;它由于前人的疏忽大意,更由于后人的好奇争胜。人们愈是想“拨云见日”,愈是感到迷雾重重。

究竟谁最先到达美洲

一直以来,我们把哥伦布的名字与美洲大陆的发现联系在一起。其实学术界早已下了定论:哥伦布不是最先到达美洲的人!

那么究竟是谁先到美洲呢?

有人说:在6世纪和8世纪时,曾有一些欧洲人从比利牛斯半岛出发到过美洲;有人则提出,9世纪时,住在冰岛善于航海的爱尔兰移民,因为被来自挪威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赶出岛,而从海路到达过格陵兰和拉布拉多,从而成为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

至于北欧海盗在公元1000年左右到达过美洲的说法,更是有据可考。

传说那时有个叫赖夫?艾力逊的人及其同伴曾从冰岛出发到达美洲,并为我们留下了航行的故事《文兰旅行记》。另外,诸如《红发埃里克的世家》《格陵兰人英雄传奇》等也记载了红发埃里克、毕亚尼、雷夫、托尔芬、卡尔塞夫尼等人曾从冰岛出发到格陵兰、纽芬兰和新英格兰等地。总之,在冰岛的古代历史和11、12世纪的历史记载中,保存着许多有关斯堪的纳维亚人到达美洲的各种传说。

另外一些人也试图证明,在1170年,有位叫马多克?格威内德的威尔士王子曾在探险时到过北美的莫比尔海湾;还有一种说法则是:1472年,在葡萄牙国王和丹麦国王的共同倡议下,以冰岛的总督匹宁为首组成了一支探险队,而他们也曾到过格陵兰和纽芬兰一带,葡萄牙人甚至还把这一带称为“产鳕的地方”。

而委内瑞拉著名的历史学家埃尔马诺?内克塔里奥?马利亚则认为,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应是西班牙人阿隆索?桑切斯?德韦尔瓦。他说,桑切斯大约是在1481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登上美洲的。他在返航途中,曾在哥伦布家里留宿了一段时间,并病死在那里。在弥留之际,他把自己远航美洲“发现”新大陆的资料全部交给了哥伦布。而哥伦布为了证实这一点,就开始四处奔走,寻求支援,最后终于在西班牙王室的赞助下得以远航。

当然,其中最令我们关注的恐怕是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的说法了!

1752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德歧尼说,经过研究,他发现早在公元5世纪时,就有一位法号叫慧深的中国僧人曾到过扶桑,即现在的墨西哥。然而,由于对扶桑一词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指日本),这一说法就无法成为中国人最早到美洲的有力证据。

但也有人提出,东晋曾有一位叫法显的中国僧人到过美洲。当时他先到印度去求佛典,但在412年返回中国的途中,因在南海遇风暴而向东航行了3个半月,结果到了现在墨西哥南部的西海岸一带。在停留了5个月后,他又于413年春乘船西航112天,最后回到山东青岛崂山。这样最早到美洲的似乎真是中国人法显了。然而更为惊人的发现还在后头。

1977年冬,美国地质调查队的一支沉船打捞队正在加州洛杉矶帕拉斯维德半岛的浅海中进行打捞作业,当潜水员维斯特莱尔潜到30多米深处时,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住了。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圆形的中空石头。等到将它起出水面仔细观察时,发现这是一个重250公斤的轮胎形大石圈。

经过多方考证查对以后,初步判定它是中国古代船上使用的石锚,而且其沉海时间约有2000-3000年。可是由于害怕这在科学上会站不住脚,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公布于众。

到了1981年,另外两位美国地质学家又在相同的地点挖出了相似的石锚及3块压舱石。通过研究石锚在海中的位置,人们认为这是古代海员千百年来使用的落锚方法。为的是不让船只冲向海岸。凭着这些“证据”,他们甚至还推测:这是一艘长80—100英尺、可载80—150人的大商船,它是因为突遇飓风袭击,失去桅杆和方向舵,不幸撞在南加州的礁石上沉没的。

为了能取得更有力的科学证据,他们将石锚取样,分送给中、美的几个科学机构同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种岩石不存在于美洲,它反而与中国福建、台湾的灰岩相同。而且,依据石锚上所积累的厚达2.5—3mm的锰矿外衣计算,沉海时间有2000—3000年(锰集聚率为每千年1mm)。

这样,他们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早在哥伦布之前,中国航海家就已经到达过美洲了!《华盛顿邮报》更是以一版显著位置登载了这一惊人的消息。

那么在两三千年前,到美洲去的中国人又是谁呢?一些欧美学者经过考证发现,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发掘出的一些文物与中国商代的一些文物很接近,因此他们认为大约3000年前,即我国殷商末年,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复国战争失败之后,他的手下人在坐船渡海出逃的途中,可能因遇到狂风而被吹到了阿拉斯加,而且甚至还可能在到达墨西哥之后已建立起自己的都城。而从美洲发现的沉锚判断,殷商时可能已有能载百数十人的大船,这就为“殷人东渡”说提供了十分合理的解释。

但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加州大学航海史教授弗罗斯特经考证后就指出,这些石锚乃是不到100年前由华工渔民遗弃的,而且制作石锚的页岩也是属于加州南部“最常见的海岸岩层之一”。

这些论点就使得问题又复杂了。究竟谁才是最先到达美洲的人呢?这恐怕仍是茫茫史海中的一大谜团。

泰诺克蒂兰

在泰诺克蒂兰之前也曾有许多古老的城市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中或许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它那样,因遭受突如其来的灾祸而迅速灭亡,而且被后来的人们彻底遗忘了。它是一座建立在岛屿上的坚固城堡,城中的君主统治着群山环绕的墨西哥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它的辉煌代表了对这三千平方英里疆域长达几百年的统治的最高文明。

阿兹特克人流浪了几个世纪,终于在泰诺克蒂兰定居下来,并将这里作为自己的首都。之所以选择泰诺克蒂兰,是因为阿兹特克人在这里看到了他们企盼已久的神的旨意——一只停在仙人球上的雄鹰,这个标志后来成为阿兹特克帝国的象征。泰诺克蒂兰的意思是长着多刺的仙人球的地方。在今天的墨西哥国旗上也可以看到这一标志的踪影——一只嘴里叼着蛇的雄鹰。阿兹特克人在这里大兴土木,城市繁盛一时。

1519年4月,科尔特斯带领他的六百名士兵和十六匹战马在墨西哥海岸登陆,仅仅几个月就把这个伟大帝国的国王摩克祖玛二世变成了自己的傀儡。泰诺克蒂兰在入侵者的烧杀戮掠下成为一片废墟。尽管如此,当年那些意欲毁灭泰诺克蒂兰的西班牙人对这座城市大加赞赏,因为它比当时许多欧洲的城市都要壮观得多。他们当中一些见多识广的人也认为,就是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也不及泰诺克蒂兰那样壮观和宏伟。在大片植被被破坏的欧洲,城市的占地面积却小得可怜,城市建筑也带有中世纪封建束缚的风格,缺乏开阔奔放的气派。欧洲各国中当时只有伦敦、罗马和威尼斯三个城市才有资格吹嘘自己拥有接近十万的居民,塞维利亚据估计有六万居民,在当时的西班牙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它的占地面积接近泰诺克蒂兰,而后者却养育了大约二十万居民,这一对比肯定会使当时西班牙人感到不快——一个在《圣经》中都从未被提到过的异教民族,居然建成了一座令所有基督教城市都为之黯然失色的繁华都市。

被尊称为墨西哥考古学之父的伽玛认为,阿兹特克人是天才的建筑师,他们用原始的石制工具建造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建筑,他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在石头上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和神态各异的雕像,不仅如此,阿兹特克人在对利用拱顶的原理给建筑物进行封顶的方法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建成了许多全部用石柱支撑房顶的宏伟建筑。同时阿兹特克人在城市布局方面也独具匠心。整个泰诺克蒂兰被两条纵横交错的主要街道整齐地划分为四个部分,正中是宽阔平整的中央广场。城中高大壮观的神殿和豪宅、整洁的棋盘式街巷和河道里穿梭往来的独木舟,这一切都曾令科尔特斯艳羡不已。

摩台克祖玛二世的皇宫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宫中到处可见精心织造的绚丽多彩的地毯和布帘,四壁都用浅浮雕装饰着,为了防止下人看见皇上进膳时的样子,还专门设置了一扇金制屏风挡住他们的视线。宫中的一切陈设都极尽奢华,据科尔特斯讲,连雪松木制成的柱子上都雕满了花鸟虫鱼。西班牙人还参观了专供皇帝一人赏玩的庞大的皇家园林。在那里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中南美洲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成群的貘、美洲豹和养在坛子里的响尾蛇,园中还有一个大型的鸟舍和众多花园。